植物神經系統(tǒng)藥物的分類

字號:

由神經中樞傳出的神經分為運動神經與植物神經(又稱自主神經)。前者指分布于骨骼肌而支配其運動的神經;后者指分布于內臟、平滑肌、腺體等而調節(jié)其機能的神經。植物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傳出神經對其所支配的器官是通過神經末梢釋放傳遞神經沖動的化學物質(簡稱“神經遞質”),該物質又作用于相應的受體而調節(jié)器官的功能。
    傳出神經按神經沖動化學傳導物質的不同可分為“膽堿能神經”(其末梢釋放乙酰膽堿)與“腎上腺素能神經”(其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及少量的腎上腺素)。全部副交感神經的節(jié)后纖維、植物神經節(jié)前纖維、小部分交感神經節(jié)后纖維、運動神經都屬于膽堿能神經,大多數(shù)的交感神經節(jié)后纖維則屬于腎上腺素能神經。
    在分布有膽堿能神經的組織中,存在著一種受體,能選擇地與乙酰膽堿發(fā)生反應;同樣地在分布有腎上腺素能神經的組織中則存在有對腎上腺素起反應的受體。這兩種能和遞質(指乙酰膽堿及腎上腺素)選擇性地發(fā)生反應的受體,分別稱為“膽堿受體”及“腎上腺素受體”。分布在膽堿能神經節(jié)后纖維所支配的組織(心臟、平滑肌、腺體等)的膽堿受體稱為“毒蕈堿敏感性膽堿受體”或“M膽堿受體”;在神經節(jié)突觸中及骨骼肌運動終板內的膽堿受體,則稱為“煙堿敏感性膽堿受體”或“N膽堿受體”。
    凡能引起類似膽堿能神經興奮的效果的藥物,也就是能激動膽堿受體的藥物,稱為“擬膽堿藥”;凡能引起類似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的效果的藥,也就是激動腎上腺素受體的藥物,稱為“擬腎上腺素藥”(又稱“擬交感胺”,因其作用與交感神經興奮的效應相類似)。此外還有一些藥物,其本身雖不直接激動膽堿受體或腎上腺素受體,但能加強乙酰膽堿與腎上腺素的作用者,也屬于擬膽堿藥和擬腎上腺素藥。如毒扁豆堿可抑制能水解神經遞質的酶類(如膽堿酯酶),因而能加強遞質的作用。
    凡能阻斷受體,而使神經遞質不能激動受體而發(fā)生效應的藥物,稱為拮抗劑,如“抗膽堿藥”或“抗腎上腺素藥”。抗膽堿藥又因對作用于不同部位的膽堿受體而又分為幾類:乙酰膽堿對M-膽堿受體的作用為阿托品所阻斷,是為M膽堿受體阻斷劑;乙酰膽堿對N-膽堿受體的作用可被植物神經節(jié)阻滯藥(如六甲溴銨)、及骨骼肌運動神經阻滯藥(如筒箭毒堿)所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