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一狼毒大戟 RadixEuphorbiaeFischerianae
(英) FischerEuphorbiaRoot
別名 貓眼草。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fischerianaSteud.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40cm,有白色乳汁。葉互生,葉片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zhǎng)3~8cm,寬1~3cm,全緣,葉狀苞片5,輪生。總狀花序多歧聚傘狀,通常5傘梗,每傘梗又生出3小傘?;蛟俪榈?回小傘梗;杯狀總苞裂片內(nèi)面近無毛,外面有柔毛,邊緣有睫毛,腺體腎形。蒴果密生短柔毛或無毛?;ㄆ?~6月,果期6~7月。
生于干草原、向陽(yáng)山坡。主產(chǎn)東北、華北。
采制 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狀 根粗大,多為橫切、斜切或縱切片,呈類圓形、長(zhǎng)圓形或塊狀,直徑1.5~6cm,厚0.5~lcm。栓皮灰棕色,剝落后皮層顯棕黃色或棕紅色;切面黃白色,異型維管束形成較明顯的同心環(huán)紋。質(zhì)輕,折斷面有粉性。氣微,味甘。
化學(xué)成分 含二萜醇類化合物,包括巖大戟內(nèi)酯(jolkinolide)A、B,狼毒大戟甲、乙素(fischerianaA,B)等,并含大戟醇(euphol)、皂甙、強(qiáng)心甙、甾醇、酚類及鞣質(zhì)。
性味 性平,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散播結(jié),殺蟲。外用于淋巴結(jié)結(jié)核,皮癬;滅蛆。
狼毒—月腺大戟
狼毒—月腺大戟 Radix Euphorbiae Ebracteolatae
(英) Bractletless Euphorbia Root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肥厚肉質(zhì),紡錘形至圓錐形,外皮黃竭色,有黃色乳汁。莖綠色,基部帶紫色。葉互生,葉片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4~llcm,寬1~2.5cm,全緣。總花序多歧聚傘狀,頂生,5傘梗呈傘狀,每傘梗又生出3小傘?;蛟俪榈?回小傘梗;杯狀聚傘花序?qū)掔娦?,總杯裂片先端有不?guī)則淺裂;腺體半月形。蒴果三角狀扁球形,無毛。種子圓卵形,棕褐色?;ㄆ?~6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下。主產(chǎn)安徽、河南、江蘇、山東、湖北。
采制 同狼毒大戟。
性狀 多為橫切片,圓形或略呈橢圓形,大小懸殊,直徑1.5~8cm,約厚1cm。栓皮灰褐色,易剝落而顯淡灰黃色,切面類白色,有異型維管束而形成黃色環(huán)紋或不規(guī)則大理石樣紋理,黃色部分常為凝著的分泌物。質(zhì)較輕脆,粉性。味微辛。
化學(xué)成分 含狼毒甲素、狼毒乙素、三萜酸、r- 大戟甾醇、揮發(fā)油、生物堿等。
性狀及功能主治 同狼毒大戟。
狼毒—雞腸狼毒
狼毒—雞腸狼毒 Radix Euphorbiae proliferae
(英) Branchy Euporbia Root
別名 金絲矮陀陀。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雞腸狼毒Euphorbia prolifera Buch.Ham.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約20cm,含白色乳汁。根粗大,肥短,近圓錐狀,形如蘿卜,外皮黑褐色,內(nèi)面微黃白色,根頂部平截,有多數(shù)頂芽,陸續(xù)抽出地上莖。莖有的帶紅色。葉互生,常密集枝端,葉片條形,長(zhǎng)2~3cm,寬約4mm,主脈突出。春末開黃綠色花,莖頂抽出5~8條花序,每枝有1~3分枝,分枝基部有4~5片葉狀苞片,分枝頂端各生一杯狀聚傘花序,總苞黃綠色,有4~5裂片,形如花瓣。
生于向陽(yáng)的山坡草地或灌叢中,主產(chǎn)云南。
采制 夏、秋季采挖,曬干。
性狀 根呈圓錐狀或紡錘形,直徑l~5cm,長(zhǎng)約至25cm,有的具分枝。外皮呈褐色至黑褐色。粉質(zhì),斷面較平坦,黃白色,氣微。
化學(xué)成分 含β-谷甾醇、環(huán)桉烯醇、24- 次甲環(huán)木菠蘿烷醇。
性味 性平,味微辛、甘;有大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痛,通便。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痛、痛經(jīng)、大便秘結(jié)。
狼毒—大狼毒
狼毒—大狼毒 Radix Euphorbiae Nematocyphae
(英) Gigantic EuphorbiaRoot
別名 格枝糯、烏吐、五虎下西山、矮紅。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 Mazz.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塊狀或圓錐狀,外皮褐色,內(nèi)面黃白色。莖直立,紫棕色。單葉互生,近無柄;葉片窄橢圓形或長(zhǎng)方披針形,長(zhǎng)1.5~6cm,寬8~15mm。花序頂生及腋生,1~3回三出分枝,分枝處通常有3片葉狀卵圓形苞片,最終分枝頂端有小苞片2片,頂端著生一杯狀聚傘花序?;\黃色,腺體棕紅色,扁寬橢圓形,蒴果卵圓形,有軟刺。成熟時(shí)3室開裂。
生于高山巖石縫中或山坡草地。主產(chǎn)云南。
采制 秋冬挖根,洗凈泥土,放入淘米水中浸泡3日取出,再放入石灰水中浸泡3日,取出,置鍋內(nèi)煮2小時(shí),取出,切片曬干。
性狀 根長(zhǎng)圓柱狀,圓錐狀至紡錘狀,直徑1~8cm,外皮黃褐色,具縱皺紋。粉質(zhì),斷面黃白色,具凸凹相間的同心環(huán)紋。
化學(xué)成分 含大戟樹脂、生物堿及皂甙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瀉下逐水,外用止血、止癢。用于水腫、肝硬化腹水;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淋巴結(jié)結(jié)核、跌打瘀血腫痛、皮膚瘙癢、癬疥。
(英) FischerEuphorbiaRoot
別名 貓眼草。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fischerianaSteud.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40cm,有白色乳汁。葉互生,葉片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zhǎng)3~8cm,寬1~3cm,全緣,葉狀苞片5,輪生。總狀花序多歧聚傘狀,通常5傘梗,每傘梗又生出3小傘?;蛟俪榈?回小傘梗;杯狀總苞裂片內(nèi)面近無毛,外面有柔毛,邊緣有睫毛,腺體腎形。蒴果密生短柔毛或無毛?;ㄆ?~6月,果期6~7月。
生于干草原、向陽(yáng)山坡。主產(chǎn)東北、華北。
采制 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狀 根粗大,多為橫切、斜切或縱切片,呈類圓形、長(zhǎng)圓形或塊狀,直徑1.5~6cm,厚0.5~lcm。栓皮灰棕色,剝落后皮層顯棕黃色或棕紅色;切面黃白色,異型維管束形成較明顯的同心環(huán)紋。質(zhì)輕,折斷面有粉性。氣微,味甘。
化學(xué)成分 含二萜醇類化合物,包括巖大戟內(nèi)酯(jolkinolide)A、B,狼毒大戟甲、乙素(fischerianaA,B)等,并含大戟醇(euphol)、皂甙、強(qiáng)心甙、甾醇、酚類及鞣質(zhì)。
性味 性平,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散播結(jié),殺蟲。外用于淋巴結(jié)結(jié)核,皮癬;滅蛆。
狼毒—月腺大戟
狼毒—月腺大戟 Radix Euphorbiae Ebracteolatae
(英) Bractletless Euphorbia Root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肥厚肉質(zhì),紡錘形至圓錐形,外皮黃竭色,有黃色乳汁。莖綠色,基部帶紫色。葉互生,葉片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4~llcm,寬1~2.5cm,全緣。總花序多歧聚傘狀,頂生,5傘梗呈傘狀,每傘梗又生出3小傘?;蛟俪榈?回小傘梗;杯狀聚傘花序?qū)掔娦?,總杯裂片先端有不?guī)則淺裂;腺體半月形。蒴果三角狀扁球形,無毛。種子圓卵形,棕褐色?;ㄆ?~6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下。主產(chǎn)安徽、河南、江蘇、山東、湖北。
采制 同狼毒大戟。
性狀 多為橫切片,圓形或略呈橢圓形,大小懸殊,直徑1.5~8cm,約厚1cm。栓皮灰褐色,易剝落而顯淡灰黃色,切面類白色,有異型維管束而形成黃色環(huán)紋或不規(guī)則大理石樣紋理,黃色部分常為凝著的分泌物。質(zhì)較輕脆,粉性。味微辛。
化學(xué)成分 含狼毒甲素、狼毒乙素、三萜酸、r- 大戟甾醇、揮發(fā)油、生物堿等。
性狀及功能主治 同狼毒大戟。
狼毒—雞腸狼毒
狼毒—雞腸狼毒 Radix Euphorbiae proliferae
(英) Branchy Euporbia Root
別名 金絲矮陀陀。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雞腸狼毒Euphorbia prolifera Buch.Ham.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約20cm,含白色乳汁。根粗大,肥短,近圓錐狀,形如蘿卜,外皮黑褐色,內(nèi)面微黃白色,根頂部平截,有多數(shù)頂芽,陸續(xù)抽出地上莖。莖有的帶紅色。葉互生,常密集枝端,葉片條形,長(zhǎng)2~3cm,寬約4mm,主脈突出。春末開黃綠色花,莖頂抽出5~8條花序,每枝有1~3分枝,分枝基部有4~5片葉狀苞片,分枝頂端各生一杯狀聚傘花序,總苞黃綠色,有4~5裂片,形如花瓣。
生于向陽(yáng)的山坡草地或灌叢中,主產(chǎn)云南。
采制 夏、秋季采挖,曬干。
性狀 根呈圓錐狀或紡錘形,直徑l~5cm,長(zhǎng)約至25cm,有的具分枝。外皮呈褐色至黑褐色。粉質(zhì),斷面較平坦,黃白色,氣微。
化學(xué)成分 含β-谷甾醇、環(huán)桉烯醇、24- 次甲環(huán)木菠蘿烷醇。
性味 性平,味微辛、甘;有大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痛,通便。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痛、痛經(jīng)、大便秘結(jié)。
狼毒—大狼毒
狼毒—大狼毒 Radix Euphorbiae Nematocyphae
(英) Gigantic EuphorbiaRoot
別名 格枝糯、烏吐、五虎下西山、矮紅。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 Mazz.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塊狀或圓錐狀,外皮褐色,內(nèi)面黃白色。莖直立,紫棕色。單葉互生,近無柄;葉片窄橢圓形或長(zhǎng)方披針形,長(zhǎng)1.5~6cm,寬8~15mm。花序頂生及腋生,1~3回三出分枝,分枝處通常有3片葉狀卵圓形苞片,最終分枝頂端有小苞片2片,頂端著生一杯狀聚傘花序?;\黃色,腺體棕紅色,扁寬橢圓形,蒴果卵圓形,有軟刺。成熟時(shí)3室開裂。
生于高山巖石縫中或山坡草地。主產(chǎn)云南。
采制 秋冬挖根,洗凈泥土,放入淘米水中浸泡3日取出,再放入石灰水中浸泡3日,取出,置鍋內(nèi)煮2小時(shí),取出,切片曬干。
性狀 根長(zhǎng)圓柱狀,圓錐狀至紡錘狀,直徑1~8cm,外皮黃褐色,具縱皺紋。粉質(zhì),斷面黃白色,具凸凹相間的同心環(huán)紋。
化學(xué)成分 含大戟樹脂、生物堿及皂甙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瀉下逐水,外用止血、止癢。用于水腫、肝硬化腹水;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淋巴結(jié)結(jié)核、跌打瘀血腫痛、皮膚瘙癢、癬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