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旅游景點:離堆公園

字號:

離堆公園占地90余畝,1932年建成。公園大門對聯(lián):“完神禹斧椎功,陸海無雙,河渠大書秦守惠;攬全蜀山水秀,導(dǎo)江第一,名園生色華陽篇”。上聯(lián)說,譽稱“陸海”的天府,蓋世無雙,歸功于李冰太守,他接過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偉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聯(lián)說,總攬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這離堆公園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處。
    離堆公園內(nèi)亭榭錯落有致,古木樁頭,奇花異卉,水池噴泉,布局精巧,別具情趣,園中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風(fēng),經(jīng)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獨具匠心;這株古銀杏樁頭,傳說為東漢未年張松手植,至今仍亭亭玉立,枝繁葉茂,像一支仙鶴,托這里山水的靈氣,聽說還結(jié)出了果實。紫薇花瓶、紫薇屏風(fēng)和銀杏樁,人稱 “園中三寶”。
    在離堆公園可以看到聳立著一個有42級臺階的小山包,稱為離堆,就是李冰當(dāng)年率領(lǐng)勞動人民開寶瓶口,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所鑿成的和玉壘分離的孤堆。離堆公園兩旁的“離堆”石碑、“佛教梵文碑”,是后人所立,有意在借助神力永鎮(zhèn)水害。伏龍觀原名范賢館,建于晉代,是紀念三國時賢士范長生的。范長生,四川涪陵人,傳說他得長生之術(shù),享年130余歲,博學(xué)多才,劉備和諸葛亮請他做官,屢召不赴,一心想做神仙,時人稱為“逍遙公”。
    北宋初年,人民懷念李冰的功績,擴建殿宇,沿襲李冰“降龍治水”傳說,改稱伏龍觀。離堆公園內(nèi)伏龍觀的觀景亭是縱觀都江道渠首工程全貌的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由渠首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水道三項工程組成,采取“分流導(dǎo)江、筑堰引水”的科學(xué)辦法,成為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
    魚嘴分水堤。遠看,岷江之水天上來,它發(fā)源于松潘縣弓杠嶺,流經(jīng)茂縣、汶川、都江堰、樂山等地,在宜賓市與金沙江匯合,稱為長江。它全長735 公里,年平均流量496秒立方米。正是因為它水源豐富,從上游高山峽谷,洶涌澎湃,奔馳到這里,面對著地勢漸低的扇形川西平原,沒有束縛,一到洪期就形成嚴重的水患。李冰當(dāng)年在此考察后,決定變害為利,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形條件,在江心人工修筑分水堤,它像一條鯨魚逆江而臥,堤頂端呈園錐形,像魚之嘴,故稱 “魚嘴”。魚嘴把岷江分為內(nèi)、外兩江,西面為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排沙;東邊為內(nèi)江,是沿玉壘山一邊開的灌溉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