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開放式基金的特點并不是資金規(guī)模,而在于它的開放型。由于基金管理者面對公眾,所以還必須拿出一整套讓普通老百姓都信服的管理體系和投資理念,這樣就必定會堅持公認的投資理念。
基金的投資理念是眾所周知的"價值至上"。這是公認的,只是在具體的延伸上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比如從大的方面來說,基金更注重的是上市公司未來的業(yè)績而不是現在。由于目前市場處于大的調整期,所以基金由此認為上市公司原來就必須是一個業(yè)績良好的公司。如某上市公司明年業(yè)績增長五成但今年必須每股收益4毛以上。這種理念的好處是可以得到整個基金公司的認同,最終會得到決策委員會的批準,即使最后造成實際虧損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市場不好",公司的上上下下也都沒有了責任,公眾也無從責備(因為"我們已經投資了好企業(yè)"),項目的提出者因此也無飯碗之憂。這方面的實例比比皆是,如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經持續(xù)了好幾年,但我們的大量基金卻云集航空股中。再比如汽車行業(yè)中的小汽車,明擺著是第二個家電行業(yè)或者手機行業(yè),但基金依然大量駐扎其中。還有鋼材價格已經連漲三年多的鋼鐵行業(yè),盡管已不存在多大的增長能力但基金仍然捂著不肯放。當然,這些上市公司目前的收益還都很好,所以基金可以說"不是我們做得不好而是市場太狡猾"。
其實對基金這種因投資理念的僵化而導致的失誤我們并不感興趣,因為我們不投資基金。但從中我們卻可以發(fā)現機會,比如基金很少投資ST股票。
因為ST股票是績差股,所以一旦投資失敗就沒有辦法向基金公司或者公眾交代,個人也有飯碗之憂,因此對于基金來說回避ST股票很正常,但對于我們來說這就是機會。
ST 股票的基本面當然很差勁,而且有退三板甚至摘牌下市的可能,但其中不但有黃金,甚至還有鉆石。因為大家都知道,不少ST公司咸魚大翻身,最后甚至列入績優(yōu)股一類,而其股價的初始上升點往往是在極低的2元多甚至1元多,所以盈利的幅度難以想象。現在做莊已經很少,只要ST的帽子不摘掉,基金就不可能進場,這就非常便于我們在低位從容建倉。當然,只要確信其會成為好公司,一旦脫帽,基金必然進場。筆者早就說過,任何一家好公司都不會逃出基金的手掌心。這樣,我們真的又一次"走在基金的前面"。
當然,從ST股票中尋找鉆石也并非易事,這是本欄下一次要探討的
基金的投資理念是眾所周知的"價值至上"。這是公認的,只是在具體的延伸上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比如從大的方面來說,基金更注重的是上市公司未來的業(yè)績而不是現在。由于目前市場處于大的調整期,所以基金由此認為上市公司原來就必須是一個業(yè)績良好的公司。如某上市公司明年業(yè)績增長五成但今年必須每股收益4毛以上。這種理念的好處是可以得到整個基金公司的認同,最終會得到決策委員會的批準,即使最后造成實際虧損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市場不好",公司的上上下下也都沒有了責任,公眾也無從責備(因為"我們已經投資了好企業(yè)"),項目的提出者因此也無飯碗之憂。這方面的實例比比皆是,如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經持續(xù)了好幾年,但我們的大量基金卻云集航空股中。再比如汽車行業(yè)中的小汽車,明擺著是第二個家電行業(yè)或者手機行業(yè),但基金依然大量駐扎其中。還有鋼材價格已經連漲三年多的鋼鐵行業(yè),盡管已不存在多大的增長能力但基金仍然捂著不肯放。當然,這些上市公司目前的收益還都很好,所以基金可以說"不是我們做得不好而是市場太狡猾"。
其實對基金這種因投資理念的僵化而導致的失誤我們并不感興趣,因為我們不投資基金。但從中我們卻可以發(fā)現機會,比如基金很少投資ST股票。
因為ST股票是績差股,所以一旦投資失敗就沒有辦法向基金公司或者公眾交代,個人也有飯碗之憂,因此對于基金來說回避ST股票很正常,但對于我們來說這就是機會。
ST 股票的基本面當然很差勁,而且有退三板甚至摘牌下市的可能,但其中不但有黃金,甚至還有鉆石。因為大家都知道,不少ST公司咸魚大翻身,最后甚至列入績優(yōu)股一類,而其股價的初始上升點往往是在極低的2元多甚至1元多,所以盈利的幅度難以想象。現在做莊已經很少,只要ST的帽子不摘掉,基金就不可能進場,這就非常便于我們在低位從容建倉。當然,只要確信其會成為好公司,一旦脫帽,基金必然進場。筆者早就說過,任何一家好公司都不會逃出基金的手掌心。這樣,我們真的又一次"走在基金的前面"。
當然,從ST股票中尋找鉆石也并非易事,這是本欄下一次要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