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烈士陵園位于龍華寺西側(cè),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這里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解放后,作為革命烈士紀念地予以保護,20世紀90年代初與上海烈士陵園合并建設。1995年7月1日建成開放,是一座集紀念瞻仰、旅游、文化、園林名勝于一體的新穎陵園,素有“上海雨花臺”之稱。
龍華烈士陵園占地285畝,建有紀念、瞻仰、碑苑、遺址、烈士墓、就義地及地下通道、青少年教育活動和游憩等區(qū)域。每一區(qū)域都由不同的建筑群構成。人們在瞻仰緬懷英烈的同時,又沉浸在文化和藝術的氛圍中。
龍華烈士陵園建筑的藝術特點是主題、主軸線、立體建筑的融合,以及“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交替。紅巖石、入口廣場、園樓、紀念橋、紀念廣場、紀念碑、紀念館、無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園的南北主軸線上。入口處的紅巖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蘊點出了陵園的人文主題;紀念廣場是陵園的中心地帶;紀念館以四層素色花崗石階梯與金字塔型的藍色玻璃幕墻和諧組合,于莊嚴凝重中透出明朗開闊的意境……這些建筑成功地營造出陵園獨特的紀念氛圍,并以其莊重大器、中西合璧、富有時代氣息的建筑風格,使龍華烈士陵園成為上海標志性紀念建筑。
陵園設紀念瞻仰區(qū)、烈士墓區(qū)、遺址區(qū)、地下通道與就義地、碑林區(qū),青少年教育活動區(qū)、干部骨灰存放區(qū)和游憩區(qū)等八大功能區(qū)。江澤民同志為紀念碑題寫“丹心碧血為人民”。陳云同志題寫?zhàn)^名“龍華烈士紀念館”。11座大型雕塑與紀念廣場坐落于南北主軸線上。這里安葬著顧正紅、羅亦農(nóng)、趙世炎、林育南、李求實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畝,分南北兩排,各長54米,遙相呼應。南壁碑碣,為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全文,北壁碑收錄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詩文。
龍華碑苑:
龍華烈士陵園碑苑堪稱“申城第一碑林”。碑苑占地20余畝,其間設有碑亭、碑廊、兩座長50余米的碑壁和數(shù)以百計的天然石林造型碑刻。碑苑鐫刻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和魯迅等創(chuàng)作的詩文90余首,碑苑書法除個別為烈士本人手記外,余者皆為國內(nèi)書法名家謝稚柳、顧廷龍、程十發(fā)、沈鵬、錢君陶、賴少其、李百忍、王學仲等書寫,楷、行、隸、草、篆等風格各異的書法藝術與烈士詩文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碑苑極富大地藝術風格,翠竹雅書,別具天趣。
龍華烈士陵園的碑林,占地20余畝,是以烈士遺詩、遺文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座現(xiàn)代碑林。碑林位于陵園東西軸線的東端,西接紀念碑廣場,北通龍華烈士紀念地(遺址區(qū)),是一個充滿濃厚民族文化的環(huán)境。碑林有碑亭、碑廊、碑壁及碑石等四種碑刻形式。碑亭有2座,踞于東西軸線之上,每個亭中設四碑壁,周圍配有石凳。碑廊計4座,方形,外環(huán)為廊,中留天井,天井中筑平臺,樹自然巨石為碑?! ?BR> 碑壁2堵,各長50米,設于碑林中段南北兩翼,起伏延伸。碑石有兩種,有大塊的河卵石和大型的太湖石,千姿百態(tài),立于亭、廊之外,站立在草地道邊和茂林修竹、花叢樹蔭之中。碑林鐫刻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和魯迅等創(chuàng)作的詩文90余首,碑苑書法除個別為烈士本人手記外,余者皆為國內(nèi)書法名家謝稚柳、顧廷龍、程十發(fā)、沈鵬、錢君陶、賴少其、李百忍、王學仲等書寫,楷、行、隸、草、篆等風格各異的書法藝術與烈士詩文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碑苑極富大地藝術風格,翠竹雅書,別具天趣。
遺址區(qū):
烈士就義遺址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遺址區(qū)),位于陵園的東北端,是當年國民黨囚禁和殺害共產(chǎn)黨人、革命志士的刑場?,F(xiàn)已修復的有國民黨凇滬警備司令部部分遺址、男女看守所(龍華監(jiān)獄)、刑場等處所。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黨反動*在這里關押、殺害了數(shù)以千記的共產(chǎn)黨人和愛國志士,其中最的有羅亦農(nóng)、彭湃及“龍華二十四烈士”等??词厮膲ι希粝铝烁锩哂悯r血寫成的詩句??词厮泵娴男蚋浇?,便是當時的刑場之一。1931年2月7日夜,“龍華二十四烈士”曾從小橋走到刑場,慷慨就義。1988年,國務院公布“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R> 二十四烈士墓
墓區(qū):
烈士墓區(qū)烈士墓區(qū)位于陵園的西北面,由烈士墓、烈士紀念堂和無名烈士墓組成。烈士墓地呈半圓形月亮狀,墓地面東南,長百多米。沿坡而上,濃郁的綠茵中整齊地排列著座座紅色花崗巖臥碑,坡高處齊植柏樹為背景。墓地共安葬烈士800余名。烈士紀念堂是墓區(qū)的中心,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從空中俯瞰,紀念堂圓型的玻璃屋頂宛若太陽,與半月型的墓地交相輝映,寓意烈士精神與“日月同輝”。紀念堂內(nèi)置巨型瓷版畫《碧血》。表達了后人對愛國志士的追思和緬懷。紀念堂安放著500余名烈士骨灰。無名烈士墓坐落在主軸線底端,由墓、雕塑、碑和長明火組成,這里安葬著271名烈士忠骨。
陵園四季林木蒼翠,入春桃花盛開,從農(nóng)歷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半個月里去龍華瞻仰烈士,觀桃花,敬香登塔逛廟會已成為上海人的習俗。
龍華烈士陵園占地285畝,建有紀念、瞻仰、碑苑、遺址、烈士墓、就義地及地下通道、青少年教育活動和游憩等區(qū)域。每一區(qū)域都由不同的建筑群構成。人們在瞻仰緬懷英烈的同時,又沉浸在文化和藝術的氛圍中。
龍華烈士陵園建筑的藝術特點是主題、主軸線、立體建筑的融合,以及“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交替。紅巖石、入口廣場、園樓、紀念橋、紀念廣場、紀念碑、紀念館、無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園的南北主軸線上。入口處的紅巖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蘊點出了陵園的人文主題;紀念廣場是陵園的中心地帶;紀念館以四層素色花崗石階梯與金字塔型的藍色玻璃幕墻和諧組合,于莊嚴凝重中透出明朗開闊的意境……這些建筑成功地營造出陵園獨特的紀念氛圍,并以其莊重大器、中西合璧、富有時代氣息的建筑風格,使龍華烈士陵園成為上海標志性紀念建筑。
陵園設紀念瞻仰區(qū)、烈士墓區(qū)、遺址區(qū)、地下通道與就義地、碑林區(qū),青少年教育活動區(qū)、干部骨灰存放區(qū)和游憩區(qū)等八大功能區(qū)。江澤民同志為紀念碑題寫“丹心碧血為人民”。陳云同志題寫?zhàn)^名“龍華烈士紀念館”。11座大型雕塑與紀念廣場坐落于南北主軸線上。這里安葬著顧正紅、羅亦農(nóng)、趙世炎、林育南、李求實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畝,分南北兩排,各長54米,遙相呼應。南壁碑碣,為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全文,北壁碑收錄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詩文。
龍華碑苑:
龍華烈士陵園碑苑堪稱“申城第一碑林”。碑苑占地20余畝,其間設有碑亭、碑廊、兩座長50余米的碑壁和數(shù)以百計的天然石林造型碑刻。碑苑鐫刻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和魯迅等創(chuàng)作的詩文90余首,碑苑書法除個別為烈士本人手記外,余者皆為國內(nèi)書法名家謝稚柳、顧廷龍、程十發(fā)、沈鵬、錢君陶、賴少其、李百忍、王學仲等書寫,楷、行、隸、草、篆等風格各異的書法藝術與烈士詩文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碑苑極富大地藝術風格,翠竹雅書,別具天趣。
龍華烈士陵園的碑林,占地20余畝,是以烈士遺詩、遺文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座現(xiàn)代碑林。碑林位于陵園東西軸線的東端,西接紀念碑廣場,北通龍華烈士紀念地(遺址區(qū)),是一個充滿濃厚民族文化的環(huán)境。碑林有碑亭、碑廊、碑壁及碑石等四種碑刻形式。碑亭有2座,踞于東西軸線之上,每個亭中設四碑壁,周圍配有石凳。碑廊計4座,方形,外環(huán)為廊,中留天井,天井中筑平臺,樹自然巨石為碑?! ?BR> 碑壁2堵,各長50米,設于碑林中段南北兩翼,起伏延伸。碑石有兩種,有大塊的河卵石和大型的太湖石,千姿百態(tài),立于亭、廊之外,站立在草地道邊和茂林修竹、花叢樹蔭之中。碑林鐫刻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和魯迅等創(chuàng)作的詩文90余首,碑苑書法除個別為烈士本人手記外,余者皆為國內(nèi)書法名家謝稚柳、顧廷龍、程十發(fā)、沈鵬、錢君陶、賴少其、李百忍、王學仲等書寫,楷、行、隸、草、篆等風格各異的書法藝術與烈士詩文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碑苑極富大地藝術風格,翠竹雅書,別具天趣。
遺址區(qū):
烈士就義遺址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遺址區(qū)),位于陵園的東北端,是當年國民黨囚禁和殺害共產(chǎn)黨人、革命志士的刑場?,F(xiàn)已修復的有國民黨凇滬警備司令部部分遺址、男女看守所(龍華監(jiān)獄)、刑場等處所。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黨反動*在這里關押、殺害了數(shù)以千記的共產(chǎn)黨人和愛國志士,其中最的有羅亦農(nóng)、彭湃及“龍華二十四烈士”等??词厮膲ι希粝铝烁锩哂悯r血寫成的詩句??词厮泵娴男蚋浇?,便是當時的刑場之一。1931年2月7日夜,“龍華二十四烈士”曾從小橋走到刑場,慷慨就義。1988年,國務院公布“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R> 二十四烈士墓
墓區(qū):
烈士墓區(qū)烈士墓區(qū)位于陵園的西北面,由烈士墓、烈士紀念堂和無名烈士墓組成。烈士墓地呈半圓形月亮狀,墓地面東南,長百多米。沿坡而上,濃郁的綠茵中整齊地排列著座座紅色花崗巖臥碑,坡高處齊植柏樹為背景。墓地共安葬烈士800余名。烈士紀念堂是墓區(qū)的中心,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從空中俯瞰,紀念堂圓型的玻璃屋頂宛若太陽,與半月型的墓地交相輝映,寓意烈士精神與“日月同輝”。紀念堂內(nèi)置巨型瓷版畫《碧血》。表達了后人對愛國志士的追思和緬懷。紀念堂安放著500余名烈士骨灰。無名烈士墓坐落在主軸線底端,由墓、雕塑、碑和長明火組成,這里安葬著271名烈士忠骨。
陵園四季林木蒼翠,入春桃花盛開,從農(nóng)歷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半個月里去龍華瞻仰烈士,觀桃花,敬香登塔逛廟會已成為上海人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