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課堂教學臨床指導:違紀行為的矯正概述

字號:

課堂內(nèi)兒童不遵守公認的課堂規(guī)則,不能與正常人交往、參與課堂學習的問題行為有兩類。
    一類是外向的攻擊型問題行為,包括活動過度、行為粗暴、不專心學習、不守紀律,具體表現(xiàn)為打罵、推撞、追逐、訕笑等侵犯他人的行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擅換座位、私傳紙條等過度親昵行為;高聲談笑、口出怪音、敲打作響、滑稽表情、怪異動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故意不守規(guī)矩、不服從指揮、反對班干部和老師等盲目反權威行為;惡意指責、互相攻擊、彼此爭吵、打罵斗毆等沖突紛爭行為等。這些行為直接擾亂課堂教學秩序,違背公試的班級社會規(guī)范,是違紀行為。
    另一類是內(nèi)向的退縮型問題行為,如過度的沉默寡言、膽怯退縮、孤僻離群,或者神經(jīng)過敏,上課時凝神發(fā)呆、胡思亂想、煩躁不安、過度焦慮,白天稍不如意,晚上做惡夢等等。這類行為并不直接干擾課堂教學秩序,但會影響教學效果,同時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它們比較隱蔽,不易被發(fā)現(xiàn),更多地是屬于心理上的不健康,矯正時也更困難,單純用改變外部行為的方法是很難奏效的,需要通過專門的心理咨詢與輔導來解決。這里,我們集中討論前一類問題行為的矯正。
    學生的學習與他們在學校功課上所花的時間有密切聯(lián)系。一般說來,花費的時間越多,習得的知識也越多;學生注意力越集中,參與學習的程度越高,學習成績也就越好。在這里,我們有必要把兒童學習時間區(qū)分為可利用的時間和用在任務上的時間。前者實際上是一個相當穩(wěn)定的量,教育行政部門對此早已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它對所有兒童來說是均等的。但在同樣可利用的時間內(nèi),一部分學生成績優(yōu)秀,另一部分學生則學業(yè)成績不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的兒童真正從事學習、積極主動地思考的時間大不一樣;不同的班級里,學生用在任務上的時間與可利用的時間之比大不一樣,因而學習效果也就大不相同。課堂上攻擊型問題行為、違紀行為使兒童用在學習任務上的時間大為減少。在有些教學班上,常常一人或幾人擾亂課堂秩序,全班學生受其影響,教學效率也就很低了。經(jīng)??梢钥吹?,某些教師教學的基本功不差,文化素養(yǎng)也很好,但教學效果就是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此。有些教師由于缺乏課堂管理的經(jīng)驗,常常擔心紀律問題,可能采取生硬的措施來控制學生,不惜一切代價來維持課堂紀律,使課堂里責備聲不絕。這樣一來,實際上是把學生看成了威脅教學的力量,師生情緒對立,結果課堂紀律反而越來越糟.因此,有效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有效的管理。對于某些教師加強對課堂內(nèi)違紀行為的矯正指導,其意義也就在于幫助他們促使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學習,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提高他們駕馭課堂的能力。
    《課堂教學臨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