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執(zhí)業(yè)護士指導之婦產(chǎn)科剖宮產(chǎn)術二

字號:

子宮下段式剖宮產(chǎn)術
    此手術需先剪開子宮膀胱腹膜反折,推下膀胱暴露子宮下段后,才能切開宮壁取嬰,故操作上較復雜。由于切口位于子宮的被動段(下段),前面還覆有膀胱,因而愈合多較好,在再孕分娩時破裂的發(fā)生率較體部剖宮產(chǎn)術低,加上術時出血、對腹腔臟器的騷擾及感染的擴散機會均較少等,故決定剖宮取胎時,應盡可能采用此手術方式。
    一、手術步驟
    (一)腹壁切口 自臍下4~5cm處起,切至恥骨聯(lián)合上緣,長約10~12cm。亦有取下腹部弧形切口者。
    (二)切開子宮膀胱反折腹膜 進腹腔后,提起子宮膀胱腹膜,于腹膜反折下方1~2cm處作一長約12cm的弧形切口(圖214)。
    切開反折腹膜后,先向上游離至反折處,便于最后縫合(圖215),然后沿膀胱宮頸間疏松結締組織平面,用手指將膀胱輕輕向下剝離約4~5cm(圖216、217),再向兩側游離至近子宮側緣處,顯暴子宮下段。
    (三)切開子宮下段 牽開膀胱,在距反折切開處下方2~3cm處,先作一長約3cm橫切口(圖218、219)。臨產(chǎn)時間越長,子宮下段肌壁越薄,有時僅厚2~3mm。用刀緩緩切開(注意勿損傷胎兒),至顯露胎膜時破膜并吸盡羊水。用繃帶剪向兩邊延伸,使成一長約12cm彎度向上的弧形切口(圖220、221)。也可伸入手指順纖維方向輕輕分開至接近子宮下段側緣處(圖222),如認為開口不夠大,可在兩端弧形向上剪開擴大之。切勿向兩側直線剪開,以免損傷大血管(圖223)。
    (四)胎兒娩出 伸手入宮腔,將兒頭枕部轉朝上,然后將兒頭向上提,另一手在腹外自宮底向下推壓,兒頭多可順利娩出(圖224、225)。取胎兒時,可暫移去拉鉤,以利操作。
    兒頭娩出有困難時,可試用產(chǎn)鉗的一葉將其娩出(圖226),必要時用雙葉夾取,置入方法同產(chǎn)鉗術(圖227)。
    如兒手同時露于切口,應設法推開,以免增加兒頭娩出時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