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詞源
在我國,"教育"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一句.教育概念被正式用來言說教育之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
(二)"教育"的定義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三)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學校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其構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二,教育起源與發(fā)展
(一)教育的起源
在教育學,關于教育起源問題有以下幾種觀點:教育的神話起源說,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教育的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
1.教育的神話起源說.
這是人類關于教育起源的古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
2.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該學說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利托爾諾)與英國的教育學家沛西•能.他們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于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于動物界.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fā)展.
教育生物起源學說是教育學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也是較早地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的.
3.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這在學術界被認為是對教育生物起源學說的批判.其代表人物為的美國教育史家孟祿.他認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4.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勞動起源說的直接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著作:《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這種學說認為,既然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那么勞動也是教育的初源泉.
(二)教育的發(fā)展
按照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雙重標準,將教育劃分為原始教育,古代學校教育和現代學校教育.
1.古代社會與古代教育
(1)原始社會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水平低;
第二,教育沒有階級性;
第三,教育與原始宗教或儀式有著緊密的聯系.
(2)奴隸社會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學校的出現(學校的出現意味著人類正規(guī)教育制度的誕生);
第二,教育階級性的出現;
第三,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3)封建社會教育的特征
第一,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適合統(tǒng)治階級所需要的官吏,牧師或騎士;
第二,學校教育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嚴格的等級性或濃厚的宗教性;
第三,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經典為主;
第四,教育教學方法主要以嚴格的紀律約束為主,輔以個人自學和修行;
第五,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
2.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
(1)資本主義社會教育的特征-J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養(yǎng)和選拔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人才,又要給予廣大的勞動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
第二,建立了現代學校制度;
第三,課程結構,內容得到了不斷的調整,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新教學方法不斷出現;
第四,師生關系民主化;
第五,獨立形態(tài)的教育學產生并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
(2)社會主義教育的特征-J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民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人才;
第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第三,教育科學的研究有了科學方法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是指導社會主義國家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
(三)現代教育的特征—J
現代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現代教育的公共性,生產性,科學性,未來性,國際性,終身性,革命性.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詞源
在我國,"教育"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一句.教育概念被正式用來言說教育之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
(二)"教育"的定義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三)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學校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其構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二,教育起源與發(fā)展
(一)教育的起源
在教育學,關于教育起源問題有以下幾種觀點:教育的神話起源說,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教育的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
1.教育的神話起源說.
這是人類關于教育起源的古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
2.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該學說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利托爾諾)與英國的教育學家沛西•能.他們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于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于動物界.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fā)展.
教育生物起源學說是教育學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也是較早地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的.
3.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這在學術界被認為是對教育生物起源學說的批判.其代表人物為的美國教育史家孟祿.他認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4.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勞動起源說的直接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基礎是恩格斯的著作:《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這種學說認為,既然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那么勞動也是教育的初源泉.
(二)教育的發(fā)展
按照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雙重標準,將教育劃分為原始教育,古代學校教育和現代學校教育.
1.古代社會與古代教育
(1)原始社會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水平低;
第二,教育沒有階級性;
第三,教育與原始宗教或儀式有著緊密的聯系.
(2)奴隸社會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學校的出現(學校的出現意味著人類正規(guī)教育制度的誕生);
第二,教育階級性的出現;
第三,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3)封建社會教育的特征
第一,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適合統(tǒng)治階級所需要的官吏,牧師或騎士;
第二,學校教育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嚴格的等級性或濃厚的宗教性;
第三,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經典為主;
第四,教育教學方法主要以嚴格的紀律約束為主,輔以個人自學和修行;
第五,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
2.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
(1)資本主義社會教育的特征-J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養(yǎng)和選拔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人才,又要給予廣大的勞動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
第二,建立了現代學校制度;
第三,課程結構,內容得到了不斷的調整,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新教學方法不斷出現;
第四,師生關系民主化;
第五,獨立形態(tài)的教育學產生并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
(2)社會主義教育的特征-J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民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人才;
第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第三,教育科學的研究有了科學方法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是指導社會主義國家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
(三)現代教育的特征—J
現代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現代教育的公共性,生產性,科學性,未來性,國際性,終身性,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