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過年二三事

字號:

法國政府非常重視中國春節(jié),并把春節(jié)定為國家法定節(jié)日。春節(jié)前夕,總統(tǒng)希拉克要向華人拜年,法國郵政總局則發(fā)行中國生肖郵票,在法國過春節(jié)就像在國內(nèi)過圣誕節(jié)一樣,是在異域文化花園里盛開的一朵奇艷的花朵。背井離鄉(xiāng)的海外學子更盼中國年,天天吃洋面包、喝洋酒、說洋話、看洋字,真得好想回到自己血脈相承的文化中來,去深情地親吻她。
    我和在巴黎比較熟悉的幾個中國留學生約定,除夕到位于巴黎十二區(qū)的CITEAU學生公寓聚會,晚上五點正式開始。每個人帶一個自己最拿手的菜,可以在自己的住處做好帶去,也可以帶原料到那里做。
    大年三十下午,我精心做了個炒肝尖,用飯盒裝好,就急忙下樓。到了GLACIERE地鐵站,翻遍錢包找不到零錢,就抽出一張二十歐元的紙幣買車票。售票員拿那張紙幣看了看,摸了摸,冷酷地對我說:“對不起,先生,這是張假幣,要沒收。”
    我一聽說是假幣,馬上想起來了,那張紙幣是我前幾天修電視機的時候老板找給我的。我很是惱火:“小姐,你退給我吧,我知道這張票子是哪里找給我的,我要找他去換?!?BR>    “不可以的。我們有規(guī)定,發(fā)現(xiàn)假幣立即沒收。”
    我見他這么不通情達理,就和她爭執(zhí)起來:“我是中國人,假幣是你們法國人給我的,是你們法國政府管理的失誤,怎么讓一個外國人蒙受損失?”
    我堅持讓售票員把那張假幣還給我。我知道,找修理電視的老板是換不了的,只是想在這里花不了,到別處可以蒙混過關花掉。我在超市買東西,經(jīng)常有遇到假硬幣,收款員并不沒收,只是說句“這是個壞硬幣”就退給我,我就拿著這枚假幣到別的商店碰運氣,早晚要把它花出去。在法國受到欺詐,也給中國同胞丟臉呀。我專找男收銀員,男人比較粗心,肉皮也厚,手感不如女士靈敏,不容易把假幣辨認出來。
    這位售票員一聽我是中國人,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似的,上下端詳了我一下,然后要看我的護照,可我沒帶。她就打了一個電話。等她打完電話,我繼續(xù)向她要那張票子。
    不一會兒,來了三個穿制服的人。他們和售票員說了幾句話,就轉(zhuǎn)向我,對我說他們是移民局的,并向我出示了他們的證件。他們要看我的護照,我確實沒帶。他們也不聽我解釋,就把我?guī)纤麄兊钠嚒?BR>    到了移民局,他們就像審訊犯罪嫌疑人一樣,問一句,記錄一句。
    “你姓什么?叫什么?”
    “我姓LIU,叫ZHIRONG”
    “哪國國籍?”
    “中國?!?BR>    “你在法國是什么身份?”
    “學生。”
    “在國內(nèi)是什么身份?”
    “大學老師?!?BR>    問到這里,他們之間互相嘀咕了一下。說讓我等一下,他們出去研究一下,剩下一個人在屋里陪我。
    這就是法國人的辦事態(tài)度,什么事情都要研究,那里的官僚主義比國內(nèi)毫不遜色。我就坐那里和剩下的那個法國人聊天:“明天是我們中國的新年,我們中國的幾個同學今晚要聚會,我還帶著自己做的一道菜呢?!闭f著,我就把炒肝尖拿出來讓他看。
    他湊了上來,使勁聞了聞說:“太香了。中國菜好吃?!?BR>    我拿出了筷子,讓他品嘗。他非常高興,但筷子在手里被擺弄了半天也把菜放不到嘴里,我就接過筷子,夾給他吃。他邊品嘗,邊點頭說太美了。他吃了兩口,就不肯吃了:“我不能吃了,你還要和你們同學會餐呢?!?BR>    我收起炒肝尖,我們繼續(xù)聊天,我就給他講中國過年的習俗什么了,他好奇地聽著,我們聊得很輕松,儼然是一對好友。正聊著,那兩個人研究回來了。吃我溜肝尖的這個法國人忙對他們說:“我剛才又詳細了解了他的情況,感覺他很誠實。這樣吧,我們把他帶到他的住處去看看他的證件吧。”
    那兩個人一聽,恍然大悟,覺得有道理,于是又把我?guī)У杰嚿稀N倚睦镌谧聊?,是我的炒肝尖起了作用,還是法國人的死腦筋轉(zhuǎn)過味來了?
    很快就到了我的住處。我下車后掏出鑰匙熟練地打開公寓大門。忽聽他們從背后喊:“劉先生,一切都好了。不需要進去了,我們送你去和同學聚會?!?BR>    這真是把“萬能鑰匙”,把一切問題就解決了。他們知道我確實住在學生公寓,不是非法移民。于是我又上了車,他們送我到CITEAU學生公寓。我倒也心安理得:你們法國人自己草木皆兵,看到?jīng)]有證件的人就懷疑非法移民,把我“抓”了去,耽誤了我的時間,理所當然要送我的。
    到了CITEAU,見同胞們吃喝正在興頭上,見我來了,他們一邊問我去哪里了,一邊罰我喝酒。我就對他們說:“法國人請我去過年了,然后派專車把我送到這里來。”接著,我就把剛才發(fā)生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講給他們聽。
    有個同學開玩笑說:“是不是去了紅燈區(qū),錢沒帶夠讓人家給扣那了?”
    我發(fā)現(xiàn),在國內(nèi)多數(shù)女生是不怎么喝酒的,可到了國外,個個巾幗不讓須眉,竟和男生們一杯一杯地干。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也許女孩子感情更細膩,在異國他鄉(xiāng)過節(jié)更感孤獨,借酒消愁吧。
    從我當法蘭西的“國家客人”可以看出,不管政府怎么宣傳中法友誼,那都是政治、經(jīng)濟需要,法國人從骨子里對中國人有成見,一說是中國人,他們馬上就把你和非法移民聯(lián)系在一起。國人該自強呀!
    大年初一,我的洋弟子萬娜莎和同樓的幾個外國學生策劃到一家餐館給我過年。到了一看,原來是家日本餐館,心想要是中國餐館該多好呀!客隨主便,既然人家選擇了這里,我也就別挑剔了。
    餐館的人很多,顯然我們的座位是他們事先訂好了的。日本料理我是不懂的,他們唧唧喳喳地點了幾個菜。他們知道中國人喝酒厲害,專門為我要了高度的日本青酒。服務生把酒打開,向每個人面前的冰淇淋里倒了些,用火柴一點,竟發(fā)出了淡藍色的火苗,這道菜叫“火燒冰淇淋”,是開胃的。
    我們每人倒了一杯青酒,但他們聞了聞,就是不敢喝,搖著頭說:“這是酒精,是用來擦玻璃的?!币娢叶似鹨槐伙嫸M,他們齊聲鼓掌。然后把他們的酒都放到了我的面前,共八杯,他們開始喝葡萄酒。
    我們邊聊邊吃,既然是給我過年,當然我是主角了。他們所感興趣的無非是中國的年怎么過。吃完飯了,萬娜莎拿出一張紙,認真地算這一餐應該每人掏多少錢。這就是西方,他們請我,我也要和他們一樣,分攤餐費。請我是好意,經(jīng)濟上誰也不欠誰的。
    走出餐館,他們還要檢驗我喝醉了沒有,讓我沿著街道的邊沿走上二十米。
    接下來的幾天當然要看法國華人區(qū)的社火了。巴黎十三區(qū)每年春節(jié)期間都要舞龍耍獅,街道上人們摩肩接踵,熙來攘往,一派繁榮、祥和的景象,其間的法國人要遠遠多于華人。噼噼啪啪的爆竹夾雜著人們的嘖嘖贊聲,繚繚繞繞的煙花映照著張張如醉如癡的面龐。就連巴黎市長也抵擋不住這異幫文化的誘惑,在電視上為華人春節(jié)致辭;十三區(qū)的區(qū)長則要親臨現(xiàn)場,感受這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氣氛。
    現(xiàn)在感覺國內(nèi)過年越來越冷清,完全沒有過去的那種準備年、忙活年、互相拜年的那個熱鬧勁兒了。過去自己做年夜飯,幾天前就買菜準備,列個菜單,按照菜單去采購?,F(xiàn)在不知道是人民生活富裕了還是懶了,動不動就下館子,家里沒有年味了。過去大家互相串門拜年,后來打電話拜年,再后來發(fā)短信拜年,現(xiàn)在連短信也不怎么發(fā)了,即使發(fā),也是千篇一律轉(zhuǎn)發(fā)別人的。每當過年,我總想起在法國過年的情景,感覺那里倒很有年味呢,這真是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但這也讓我不得不為中國春節(jié)文化的淡化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