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蜮掌握俄國策動外蒙古獨立;英策動西藏“獨立”未遂;西姆拉會議;麥克馬洪線;日本侵占山東;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2. 能力方面:
(1)通過對20世紀初帝國主義加緊侵華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問題的能力。
(2)通過北洋閥政府這一時期外交政策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通過中國各民族各階級、階層反抗斗爭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帝國主義不能完全將中國變成其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4. 學法指導方面:
(1)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歷史地圖、歷史材料來分析帝國主義侵略邊疆的目的,狀況及對我國的危害,使學生學會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歷史結論的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對中國近代帝國主義侵略我國邊疆活動的總結,使學生學會綜合歸納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分析:沙俄、英、日在20世紀初,加緊對我國邊疆地區(qū)侵略的重點。20世紀初,帝國主義乘中國內(nèi)部政局的動蕩之機,在中國邊疆的各地區(qū)以策動地方“獨立”、武裝侵略等多種方式加緊侵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帝國主義各國在侵華過程中矛盾加劇。日本則逐漸成為中國兇惡的敵人。結合地圖概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蒙古地區(qū)、西藏、山東等地的侵略,形成對這一時期侵略的總體認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時納能力。
2. 難點分析:帝國義主制造邊疆危機時北洋政府的態(tài)度是一個難點。在近代,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與鄰國的關系和疆域范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北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tǒng)治,一方面和外國侵略者相勾結,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另一方面,又迫于人民的壓力,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邊防政策,采限了一系列政治、軍事、外交等措施,抵抗外來侵略。因此,中國近代邊防,尤其是北洋軍閥時期的邊疆危機的形成及其矛盾的暫時解決,應從當時國際形勢和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時代特征多角度來分析。
課堂教學設計
師:列強的侵華史,是中國近代史的主線索之一。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資本主義各國加強了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的活動。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的侵略權益,20世紀初,帝動國主義國家利用中國政局的動蕩和加緊對華侵略。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第三節(jié)的課題)
一、 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
1. 沙俄窺測蒙古
師:(引導學生參閱課本第165頁小字、注解③《中俄布連斯界約》內(nèi)容;并為學生提供中華民國全圖,(見圖)使學生清楚了解清末民初中國北部邊防狀況,明確蒙古地區(qū)是中國領土的史實)
生:(按要求閱讀、識圖)
師: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對朝鮮和東北的控制,使沙俄的:南下“、”東進“均遭到極大的挑戰(zhàn),沙俄的侵略方針進行了調(diào)整。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沙俄侵略方針是什么?“他們(指沙皇政府)暫時放棄了朝鮮了滿州的一部分,但是同日本人親近了,以便可靠地把蒙古和北滿并入帝國的版圖?!谌毡菊耐庀?,顯然會達到它的目的。由此可見,在東亞也一貫按預先考慮好的計劃(這個計劃情況而變動,但其重要保持不變)在實行擴張。目的在于直接占領一直到長城的一大片領土,并獲得在東亞的霸權”?!浴读袑幦返冢常毒淼冢常叮淀?BR> 生:(閱讀以上史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2. 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6頁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要求學生思考: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分哪幾個階級?每一階段的特點是什么?重要的步驟是哪個?從第167頁材料中可看出,在蒙古問題上,沙俄扮演了什么角色?)
生:(思考并回答)
師:(提供一段史料,提問學生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的目的是什么)“蒙人對實行自治一事,現(xiàn)在尚無此項能力,不過時替我們煮了一碗好湯,叫欠慢慢哽咽而已。換言之,我們對于蒙古勢必從此擔任保護之責,或者甚至非將外蒙加以合并不可?。——沙俄外交大臣沙查諾夫
生:(閱讀并回答)
師:沙俄對外蒙的侵略陰謀,激起了中國各族人民的極大憤概和強烈反對,迅速地形成反對沙俄侵略的愛國運動。北京市民舉行“反對俄國*計大會”;商人抵制俄貨;孫中山致電參議院,希望參議“否認‘俄蒙協(xié)約’,堅持到底”。蒙古愛國王公也聲稱討叛國集團制造沙俄、分裂祖國的罪惡活動,宣布“蒙古擁護各族聯(lián)合一體的中華共國和,斷無獨之理”,并以“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的名義,通電世界各國,并不承認“俄蒙協(xié)約”。但袁世凱北洋政府仍與俄“合作”,簽訂了《中俄聲明》等文件,使沙俄扶植的外蒙古政權取得了合法地位。請同學位根據(jù)當時勢形勢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生:(討論)
師:(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沙俄動外蒙“獨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的高潮期間,搖搖欲墮的清政府自身難保,無力顧及外蒙事態(tài)的發(fā)展。及至北京政府成立,內(nèi)部紛爭,國家并未真正統(tǒng)一。主要當權者都是靠帝國主義的支持才得以維持統(tǒng)治,當然也不敢對這一帶有復雜國際背景的外蒙總是采取堅決立場。袁世凱急于求是帝國主義對其本人及政權的支持,不異以出賣國家主權作代價。因此,在外蒙總是上他一讓再讓?!吨卸砺暶魑募肥怪袊坏玫揭粋€空洞的“宗主權?。外蒙少數(shù)賣國者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行為,也促使外蒙“獨立”的形成。十月革命爆發(fā),沙皇政府垮臺,外蒙傀儡喪失了靠山。1919年11月,外蒙的王公、喇嘛等上書北洋政府,“情愿取消自治”,宣布所訂有關條約“概無效力”。外蒙古“獨立”丑劇可恥地收場。沙俄在策動外蒙“獨立”同時,還強占我國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烏梁海地區(qū)。
3. 沙俄強占唐努烏梁海師:(引導學生在中華民國全圖中明確位置)唐努烏梁海從唐至清,中央政權幸免在此派官設治。清朝時,此地隸屬烏里雅蘇臺將軍和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這是一片蘊藏著豐富的金礦、煤礦、鹽田、水草肥美、盛產(chǎn)珍貴皮毛的寶地,沙俄稱之為“移民之天國”。從19世40年代開始,沙俄派“探險隊”擅自進入這一地區(qū);《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后,沙俄從經(jīng)濟上打開了侵占唐努烏梁海的大門,并開始移民。到1910年,沙俄在唐努烏梁海地區(qū)有115個移民點,俄國移民已占當?shù)刂袊用竦?/10。1912年后,沙俄對唐努烏梁海的兼并加劇。1914年6月,沙俄軍隊以保護“移民”為借口,開進了唐努烏梁海,用武力非法占領了中國1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唐努烏梁海是沙俄赤**的侵略手段強占的,歷屆中國政府從未承認沙俄對唐努烏梁海地區(qū)的占領,從未聲明放棄中國對這一地區(qū)的主權。
二、 英國對西藏的侵略
師:(引導學生回憶:英以往對西藏地區(qū)的侵略活動)
生:(概括、總結、回答)
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7頁大字上第2~3自然段,思考辛亥革命后,英侵略西藏有哪些活動?主要采取了哪些手段)
生:(閱讀,總結,回答)
師:在英國侵略西藏過程中,1913年,由英國主持,中、英、藏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開的有關西藏問題的會議是很重要的步驟。
1. 西姆拉會議(1913年10月)西姆拉會議上,中、英、藏均在會議上提出了議案,請同學們在閱讀這些議案的基礎上分析中、英、藏三方在西藏問題上爭論的焦點是什么;各自目的及實質(zhì)是什么?(史料見附2)
生:(閱讀材料并討論)師:中國政府對旨在使西藏置于英國控制之下的這一議案表示不能接受。1914年7月,一戰(zhàn)的戰(zhàn)火已到了一觸即發(fā)的緊急時刻,英國無暇亦無力再與中國政府周旋,只與西藏地方*簽訂了中國政府不予承認的《西姆拉條約》,并在條約的附圖中,劃定了一條所謂的“中印東段邊界”,即“麥克馬洪線”。
2. 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生:(閱讀課本第168頁大字第一段內(nèi)容和《中華民國全圖》。圖中“察隅”附近即為“麥克馬洪線”的大致位置。明確此邊界線劃定對我國的危害)師:由于這條邊界線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因此,當時及以后的歷屆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這條非法的邊界線。
三、日本侵占山東
師:請同學們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并參閱課本第168頁第二自然段大字及小字內(nèi)容,思考一戰(zhàn)前后列強侵華形勢有什么變化?
生:(思考并回答)
1. 日本武力侵略山東
師:①請同學們從課本第169頁第一自然段大字中,找出日本侵略山東的借口;占領地區(qū);結果;結合國際形勢思考日本侵略山東的實質(zhì)。②請同學朗讀第170頁上材料——日本在山東平度張貼的布告,思考此布告說明了什么問題?生:(閱讀、思考并回答)
師:日本了為將侵略山東的事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并進一步擴大侵略。于1915年,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條”。
2.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師:引用二十一條的核心內(nèi)容(見附3),學生閱讀后回答:
①有關山東的內(nèi)容有哪些?日本達到了什么目的?
②日本為進一步擴大侵略的內(nèi)容有哪些?
③“二十一條”中對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侵華有損害的內(nèi)容是什么?
④通過“二十一條”,日本想達到什么目的?哪些達到了?哪些不能夠達到?為什么?
生:(閱讀材料后回答以上問題)
師:“二十一條”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同時,它也觸及了帝國主義在華利益,引起了帝國主義各國的不滿,因此,“二十一條”始終未能執(zhí)行。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此時期帝國主義侵華的史實,總結概括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加緊侵華的特點。
生:(概括總結)
師:歷史表明,帝國主義是侵略成性的。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jù)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采取不同的侵略方式。布置作業(yè):思考總結中國近代邊疆危機的狀況。
1. 知識方面: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蜮掌握俄國策動外蒙古獨立;英策動西藏“獨立”未遂;西姆拉會議;麥克馬洪線;日本侵占山東;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2. 能力方面:
(1)通過對20世紀初帝國主義加緊侵華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問題的能力。
(2)通過北洋閥政府這一時期外交政策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通過中國各民族各階級、階層反抗斗爭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帝國主義不能完全將中國變成其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4. 學法指導方面:
(1)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歷史地圖、歷史材料來分析帝國主義侵略邊疆的目的,狀況及對我國的危害,使學生學會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歷史結論的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對中國近代帝國主義侵略我國邊疆活動的總結,使學生學會綜合歸納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分析:沙俄、英、日在20世紀初,加緊對我國邊疆地區(qū)侵略的重點。20世紀初,帝國主義乘中國內(nèi)部政局的動蕩之機,在中國邊疆的各地區(qū)以策動地方“獨立”、武裝侵略等多種方式加緊侵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帝國主義各國在侵華過程中矛盾加劇。日本則逐漸成為中國兇惡的敵人。結合地圖概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蒙古地區(qū)、西藏、山東等地的侵略,形成對這一時期侵略的總體認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時納能力。
2. 難點分析:帝國義主制造邊疆危機時北洋政府的態(tài)度是一個難點。在近代,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與鄰國的關系和疆域范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北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tǒng)治,一方面和外國侵略者相勾結,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另一方面,又迫于人民的壓力,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邊防政策,采限了一系列政治、軍事、外交等措施,抵抗外來侵略。因此,中國近代邊防,尤其是北洋軍閥時期的邊疆危機的形成及其矛盾的暫時解決,應從當時國際形勢和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時代特征多角度來分析。
課堂教學設計
師:列強的侵華史,是中國近代史的主線索之一。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資本主義各國加強了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的活動。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的侵略權益,20世紀初,帝動國主義國家利用中國政局的動蕩和加緊對華侵略。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第三節(jié)的課題)
一、 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
1. 沙俄窺測蒙古
師:(引導學生參閱課本第165頁小字、注解③《中俄布連斯界約》內(nèi)容;并為學生提供中華民國全圖,(見圖)使學生清楚了解清末民初中國北部邊防狀況,明確蒙古地區(qū)是中國領土的史實)
生:(按要求閱讀、識圖)
師: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對朝鮮和東北的控制,使沙俄的:南下“、”東進“均遭到極大的挑戰(zhàn),沙俄的侵略方針進行了調(diào)整。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沙俄侵略方針是什么?“他們(指沙皇政府)暫時放棄了朝鮮了滿州的一部分,但是同日本人親近了,以便可靠地把蒙古和北滿并入帝國的版圖?!谌毡菊耐庀?,顯然會達到它的目的。由此可見,在東亞也一貫按預先考慮好的計劃(這個計劃情況而變動,但其重要保持不變)在實行擴張。目的在于直接占領一直到長城的一大片領土,并獲得在東亞的霸權”?!浴读袑幦返冢常毒淼冢常叮淀?BR> 生:(閱讀以上史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2. 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6頁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要求學生思考: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分哪幾個階級?每一階段的特點是什么?重要的步驟是哪個?從第167頁材料中可看出,在蒙古問題上,沙俄扮演了什么角色?)
生:(思考并回答)
師:(提供一段史料,提問學生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的目的是什么)“蒙人對實行自治一事,現(xiàn)在尚無此項能力,不過時替我們煮了一碗好湯,叫欠慢慢哽咽而已。換言之,我們對于蒙古勢必從此擔任保護之責,或者甚至非將外蒙加以合并不可?。——沙俄外交大臣沙查諾夫
生:(閱讀并回答)
師:沙俄對外蒙的侵略陰謀,激起了中國各族人民的極大憤概和強烈反對,迅速地形成反對沙俄侵略的愛國運動。北京市民舉行“反對俄國*計大會”;商人抵制俄貨;孫中山致電參議院,希望參議“否認‘俄蒙協(xié)約’,堅持到底”。蒙古愛國王公也聲稱討叛國集團制造沙俄、分裂祖國的罪惡活動,宣布“蒙古擁護各族聯(lián)合一體的中華共國和,斷無獨之理”,并以“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的名義,通電世界各國,并不承認“俄蒙協(xié)約”。但袁世凱北洋政府仍與俄“合作”,簽訂了《中俄聲明》等文件,使沙俄扶植的外蒙古政權取得了合法地位。請同學位根據(jù)當時勢形勢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生:(討論)
師:(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沙俄動外蒙“獨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的高潮期間,搖搖欲墮的清政府自身難保,無力顧及外蒙事態(tài)的發(fā)展。及至北京政府成立,內(nèi)部紛爭,國家并未真正統(tǒng)一。主要當權者都是靠帝國主義的支持才得以維持統(tǒng)治,當然也不敢對這一帶有復雜國際背景的外蒙總是采取堅決立場。袁世凱急于求是帝國主義對其本人及政權的支持,不異以出賣國家主權作代價。因此,在外蒙總是上他一讓再讓?!吨卸砺暶魑募肥怪袊坏玫揭粋€空洞的“宗主權?。外蒙少數(shù)賣國者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行為,也促使外蒙“獨立”的形成。十月革命爆發(fā),沙皇政府垮臺,外蒙傀儡喪失了靠山。1919年11月,外蒙的王公、喇嘛等上書北洋政府,“情愿取消自治”,宣布所訂有關條約“概無效力”。外蒙古“獨立”丑劇可恥地收場。沙俄在策動外蒙“獨立”同時,還強占我國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烏梁海地區(qū)。
3. 沙俄強占唐努烏梁海師:(引導學生在中華民國全圖中明確位置)唐努烏梁海從唐至清,中央政權幸免在此派官設治。清朝時,此地隸屬烏里雅蘇臺將軍和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這是一片蘊藏著豐富的金礦、煤礦、鹽田、水草肥美、盛產(chǎn)珍貴皮毛的寶地,沙俄稱之為“移民之天國”。從19世40年代開始,沙俄派“探險隊”擅自進入這一地區(qū);《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后,沙俄從經(jīng)濟上打開了侵占唐努烏梁海的大門,并開始移民。到1910年,沙俄在唐努烏梁海地區(qū)有115個移民點,俄國移民已占當?shù)刂袊用竦?/10。1912年后,沙俄對唐努烏梁海的兼并加劇。1914年6月,沙俄軍隊以保護“移民”為借口,開進了唐努烏梁海,用武力非法占領了中國1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唐努烏梁海是沙俄赤**的侵略手段強占的,歷屆中國政府從未承認沙俄對唐努烏梁海地區(qū)的占領,從未聲明放棄中國對這一地區(qū)的主權。
二、 英國對西藏的侵略
師:(引導學生回憶:英以往對西藏地區(qū)的侵略活動)
生:(概括、總結、回答)
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7頁大字上第2~3自然段,思考辛亥革命后,英侵略西藏有哪些活動?主要采取了哪些手段)
生:(閱讀,總結,回答)
師:在英國侵略西藏過程中,1913年,由英國主持,中、英、藏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開的有關西藏問題的會議是很重要的步驟。
1. 西姆拉會議(1913年10月)西姆拉會議上,中、英、藏均在會議上提出了議案,請同學們在閱讀這些議案的基礎上分析中、英、藏三方在西藏問題上爭論的焦點是什么;各自目的及實質(zhì)是什么?(史料見附2)
生:(閱讀材料并討論)師:中國政府對旨在使西藏置于英國控制之下的這一議案表示不能接受。1914年7月,一戰(zhàn)的戰(zhàn)火已到了一觸即發(fā)的緊急時刻,英國無暇亦無力再與中國政府周旋,只與西藏地方*簽訂了中國政府不予承認的《西姆拉條約》,并在條約的附圖中,劃定了一條所謂的“中印東段邊界”,即“麥克馬洪線”。
2. 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生:(閱讀課本第168頁大字第一段內(nèi)容和《中華民國全圖》。圖中“察隅”附近即為“麥克馬洪線”的大致位置。明確此邊界線劃定對我國的危害)師:由于這條邊界線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因此,當時及以后的歷屆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這條非法的邊界線。
三、日本侵占山東
師:請同學們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并參閱課本第168頁第二自然段大字及小字內(nèi)容,思考一戰(zhàn)前后列強侵華形勢有什么變化?
生:(思考并回答)
1. 日本武力侵略山東
師:①請同學們從課本第169頁第一自然段大字中,找出日本侵略山東的借口;占領地區(qū);結果;結合國際形勢思考日本侵略山東的實質(zhì)。②請同學朗讀第170頁上材料——日本在山東平度張貼的布告,思考此布告說明了什么問題?生:(閱讀、思考并回答)
師:日本了為將侵略山東的事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并進一步擴大侵略。于1915年,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條”。
2.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師:引用二十一條的核心內(nèi)容(見附3),學生閱讀后回答:
①有關山東的內(nèi)容有哪些?日本達到了什么目的?
②日本為進一步擴大侵略的內(nèi)容有哪些?
③“二十一條”中對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侵華有損害的內(nèi)容是什么?
④通過“二十一條”,日本想達到什么目的?哪些達到了?哪些不能夠達到?為什么?
生:(閱讀材料后回答以上問題)
師:“二十一條”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同時,它也觸及了帝國主義在華利益,引起了帝國主義各國的不滿,因此,“二十一條”始終未能執(zhí)行。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此時期帝國主義侵華的史實,總結概括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加緊侵華的特點。
生:(概括總結)
師:歷史表明,帝國主義是侵略成性的。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jù)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采取不同的侵略方式。布置作業(yè):思考總結中國近代邊疆危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