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自治地方有關調整經濟關系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我國經濟法的淵源之一。
2.專利權既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也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3.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包括法定取得和授權取得。
4.在某些情況下,國家也可以作為主體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如發(fā)行國債、征收稅收等。
5.知識產權只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不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6.甲、乙雙方簽訂一份建造1萬平方米商品房的合同,由此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就是乙方承建的該1萬平方米商品房。
7.依據(jù)是否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經濟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8.可撤銷民事行為被依法撤銷后,其法律后果與無效民事行為相同。
9.A公司未授權張某代理權。某日,張某以A公司的名義與B公司簽訂了購買150臺電視機的買賣合同,A公司得知后對張某無權代理的行為未作否認表示,該買賣合同應由A公司履行。
10.停止侵害;排除防礙;賠償損失;修理、重作、更換;恢復名譽都是屬于民事責任的范圍。
11.甲、乙兩公司在買賣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在該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發(fā)生糾紛后,甲公司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訴訟。乙公司在法院首次開庭前向法院提交了仲裁協(xié)議。此時,法院應該與仲裁委員會協(xié)商案件管轄權后決定是否繼續(xù)審理。
12.申請行政復議的方式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13.稅務機關扣押乙公司的稅務登記證,乙公司對此不服,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天內向上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14.陳女士于2004年12月26日在商場購物乘電梯時不幸被電梯擠傷,要求該商場予以賠償。法院判決商場應賠償陳女士的損失0.6萬元,并規(guī)定必須于2005年6月20日之前賠償?shù)轿?。商場未?zhí)行判決,則陳女士可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是2005年6月20日~2006年6月20日.
15.甲對乙享有一貸款債權,但訴訟時效已屆滿。乙向甲支付了貸款,其后以不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請求甲返還。法律應支持乙的請求。
16.以公司的信用基礎為標準的公司分類,股份有限公司屬于典型的人合公司。
17.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決議無效。
18.設立公司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在保留期內,不得用于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讓。
19.根據(jù)規(guī)定,在正式申請辦理公司設立之前,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保留期為3個月。
20.公司登記機關對需要認定的營業(yè)執(zhí)照,可以臨時扣留??哿羝谙薏坏贸^5天。
21.甲、乙、丙三人設立以商品批發(fā)為主兼營商業(yè)零售的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的法定資本最低限額為10萬元。
22.公司章程僅對公司和股東具有約束力,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受其限制。
23.召開股東會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10日以前通知全體股東;召開股東大會,應當將會議審議的事項于會議召開30日以前通知各股東。
24.某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選舉股東代表甲和乙、職工代表丙為公司監(jiān)事會成員。該公司的這一做法符合《公司法》的規(guī)定。
25.只有一個自然人才可以投資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26.國有獨資公司經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決定可以設立股東會。
27.發(fā)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fā)行股份前已發(fā)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
28.某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王某違反規(guī)定與本公司簽訂合同,針對王某的這一行為,公司決定除將其所得收入收歸公司所有,同時還要求王某賠償公司由此遭受的損失。該公司的這一做法違反了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
29.甲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A要求復制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賬簿,甲公司拒絕了A的要求,甲公司做法侵犯了A的知情權。
30.個人獨資企業(yè)不具有法人資格,因此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同時無獨立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能力。
2.專利權既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也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3.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包括法定取得和授權取得。
4.在某些情況下,國家也可以作為主體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如發(fā)行國債、征收稅收等。
5.知識產權只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不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6.甲、乙雙方簽訂一份建造1萬平方米商品房的合同,由此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就是乙方承建的該1萬平方米商品房。
7.依據(jù)是否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經濟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8.可撤銷民事行為被依法撤銷后,其法律后果與無效民事行為相同。
9.A公司未授權張某代理權。某日,張某以A公司的名義與B公司簽訂了購買150臺電視機的買賣合同,A公司得知后對張某無權代理的行為未作否認表示,該買賣合同應由A公司履行。
10.停止侵害;排除防礙;賠償損失;修理、重作、更換;恢復名譽都是屬于民事責任的范圍。
11.甲、乙兩公司在買賣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在該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發(fā)生糾紛后,甲公司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訴訟。乙公司在法院首次開庭前向法院提交了仲裁協(xié)議。此時,法院應該與仲裁委員會協(xié)商案件管轄權后決定是否繼續(xù)審理。
12.申請行政復議的方式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13.稅務機關扣押乙公司的稅務登記證,乙公司對此不服,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天內向上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14.陳女士于2004年12月26日在商場購物乘電梯時不幸被電梯擠傷,要求該商場予以賠償。法院判決商場應賠償陳女士的損失0.6萬元,并規(guī)定必須于2005年6月20日之前賠償?shù)轿?。商場未?zhí)行判決,則陳女士可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是2005年6月20日~2006年6月20日.
15.甲對乙享有一貸款債權,但訴訟時效已屆滿。乙向甲支付了貸款,其后以不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請求甲返還。法律應支持乙的請求。
16.以公司的信用基礎為標準的公司分類,股份有限公司屬于典型的人合公司。
17.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決議無效。
18.設立公司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在保留期內,不得用于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讓。
19.根據(jù)規(guī)定,在正式申請辦理公司設立之前,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保留期為3個月。
20.公司登記機關對需要認定的營業(yè)執(zhí)照,可以臨時扣留??哿羝谙薏坏贸^5天。
21.甲、乙、丙三人設立以商品批發(fā)為主兼營商業(yè)零售的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的法定資本最低限額為10萬元。
22.公司章程僅對公司和股東具有約束力,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受其限制。
23.召開股東會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10日以前通知全體股東;召開股東大會,應當將會議審議的事項于會議召開30日以前通知各股東。
24.某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選舉股東代表甲和乙、職工代表丙為公司監(jiān)事會成員。該公司的這一做法符合《公司法》的規(guī)定。
25.只有一個自然人才可以投資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26.國有獨資公司經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構決定可以設立股東會。
27.發(fā)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fā)行股份前已發(fā)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
28.某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王某違反規(guī)定與本公司簽訂合同,針對王某的這一行為,公司決定除將其所得收入收歸公司所有,同時還要求王某賠償公司由此遭受的損失。該公司的這一做法違反了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
29.甲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A要求復制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賬簿,甲公司拒絕了A的要求,甲公司做法侵犯了A的知情權。
30.個人獨資企業(yè)不具有法人資格,因此不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同時無獨立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