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司法考試刑法復習指導:因果關系

字號:

一、傳統理論的因果關系判斷方法
    1.介紹:必然因果關系說和偶然因果關系說
    2.弊端:不實用。
    二、德日理論的因果關系判斷方法
    (一)條件說
    條件說的公式:如果沒有前者就沒有后者,那么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1.條件關系的限定
    條件關系是指實行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
    注意一:即使預備行為產生了危害結果,也不存在因果關系。
    注意二:即使一般合法行為偶然產生了危害結果,也不存在因果關系。
    2.條件關系的特殊情形
    (1)二重的因果關系
    這是指兩個以上的行為分別都能獨立的導致結果的發(fā)生,同時一起導致了結果的發(fā)生。例如,甲乙各自分別在丙的水杯中投入了均足以致命的毒藥,丙喝了以后死亡。對這種情形的判斷公式是,如果除去一個行為結果將發(fā)生,除去全部行為結果將不發(fā)生,則全部行為與結果都存在條件關系。
    (2)重疊的因果關系
    這是指兩個以上的獨立行為,單獨都不能導致結果發(fā)生,但合并在一起就能導致結果發(fā)生,那么這些行為都與結果有因果關系。比如,張三給王五的飲料里放了致死量的50%的毒藥,李四給王五的飲料里放了致死量的50%的毒藥,兩個毒藥的量加在一起,導致王五死亡。張三和李四的行為與王五的死亡都有因果關系。
    (二)相當因果關系說
    相當因果關系說,是將條件關系中具有"相當性"的關系挑出來作為因果關系。該說主要解決介入因素問題。
    介入因素包括兩種情形:(1)自然事件;(2)人的行為,包括第三人的行為和被害人自己的行為。
    存在介入因素的因果關系的判斷標準:(1)先前行為對結果發(fā)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作用大者,因果關系存在;作用小者,因果關系不存在。(2)介入因素異常性的大小。介入因素過于異常,先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存在;反之,因果關系存在。(3)介入因素對結果發(fā)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作用大者,先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存在;反之,因果關系存在。這三個因素要綜合判斷。
    練習:1.03年.卷二.41題.多選:下列關于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甲欲殺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壞其汽車的剎車裝置。女友如駕車外出,15分鐘后遇一陡坡,必定會墜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將汽車開出5分鐘后,即遇山洪爆發(fā),泥石流將其沖下山摔死。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和甲的殺害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B.乙欲殺其仇人蘇某,在山崖邊對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傷昏迷。乙以為蘇某已經死亡,遂離去。但蘇某自己醒來后,剛邁了兩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蘇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C.丙追殺情敵趙某,趙狂奔逃命。趙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殺趙,偶然見趙慌不擇路,在丙尚未趕到時,即向其開槍射擊,致趙死亡。趙的死亡和丙的追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D.丁持上膛的手槍闖入其前妻鐘某住所,意圖殺死鐘某。在兩人廝打時,鐘某自己不小心觸發(fā)扳機遭槍擊死亡。鐘的死亡和丁的殺人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使丁對因果關系存在認識錯誤,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