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施工安裝階段
工程項目經批準開工建設,項目即進入了施工階段。項目開工時間,是指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文件中規(guī)定的任何一項永久性工程第正式破土開槽開始施工的日期。不需開槽的工程,正式開始打樁的日期就是開工日期。鐵路、公路、水庫等需要進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以開始進行土方、石方工程的日期作為正式開工日期。工程地質勘察、平整場地、舊建筑物的拆除、臨時建筑、施工用臨時道路和水、電等工程開始施工的日期不能算作正式開工日期。分期建設的項目分別按各期工程開工的日期計算,如二期工程應根據工程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永久性工程開工的日期計算。
施工安裝活動應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合同條款及施工組織設計,在保證工程質量、工期、成本及安全、環(huán)保等目標的前提下進行,達到竣工驗收標準后,由施工單位移交給建設單位。
6.生產準備階段
對于生產性工程建設項目而言,生產準備是項目投產前由建設單位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銜接建設和生產的橋梁,是項目建設轉入生產經營的必要條件。建設單位應適時組成專門班子或機構做好生產準備工作,確保項目建成后能及時投產。
生產準備工作的內容根據項目或企業(yè)的不同,其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招收和培訓,生產人員。招收項目運營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員,并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訓。特別要組織生產人員參加設備的安裝、調試和工程驗收工作,使其能盡快掌握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
(2)組織準備。主要包括生產管理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和有關規(guī)定的制訂、生產人員配備等。
(3)技術準備。主要包括國內裝置設計資料的匯總,有關國外技術資料的翻譯、編輯,各種生產方案、崗位操作法的編制以及新技術的準備等。
(4)物資準備。主要包括落實原材料、協(xié)作產品、燃料、水、電、氣等的來源和其他需協(xié)作配合的條件,并組織工裝、器具、備品、備件等的制造或訂貨。
7.竣工驗收階段
當工程項目按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內容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全部建完后,便可組織驗收??⒐を炇帐枪こ探ㄔO過程的后一環(huán),是投資成果轉入生產或使用的標志,也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設成果、檢驗設計和工程質量的重要步驟。竣工驗收對促進建設項目及時投產,發(fā)揮投資效益及總結建設經驗,都有重要作用。通過竣工驗收,可以檢查建設項目實際形成生產能力或效益,也可避免項目建成后繼續(xù)消耗建設費用。
(1)竣工驗收的范圍和標準。按照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所有基本建設項目和更新改造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所規(guī)定的內容建成,符合驗收標準,即:工業(yè)項目經過投料試車(帶負荷運轉)合格,形成生產能力的;非工業(yè)項目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正常使用的,都應及時組織驗收,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xù)。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應達到下列標準:
1)生產性項目和輔助公用設施已按設計要求建完,能滿足生產要求:
2)主要工藝設備已安裝配套,經聯(lián)動負荷試車合格,形成生產能力,能夠生產出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產品;
3)職工宿舍和其他必要的生產福利設施,能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4)生產準備工作能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5)環(huán)境保護設施、勞動安全衛(wèi)生設施、消防設施已按設計要求與主體工程同時建成使用。
以上是國家對工程建設項目竣工應達到標準的基本規(guī)定,各類工程建設項目除了應遵循這些共同標準外,還要結合專業(yè)特點確定其竣工應達到的具體條件。
對某些特殊情況,工程施工雖未全部按設計要求完成,也應進行驗收,這些特殊情況主要是指
1)因少數非主要設備或某些特殊材料短期內不能解決,雖然工程內容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可以投產或使用;
2)按規(guī)定的內容已建完,但因外部條件的制約,如流動資金不足、生產所需原材料不能滿足等,而使已建成工程不能投入使用;
3)有些工程項目或單位工程,已形成部分生產能力,但近期內不能按原設計規(guī)模續(xù)建,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可縮小規(guī)模對已完成的工程和設備組織竣工驗收,移交固定資產。
按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已具備竣工驗收條件的工程,3個月內不辦理驗收投產和移交固定資產手續(xù)的,取消企業(yè)和主管部門(或地方)的基建試車收入分成,由銀行監(jiān)督全部上交財政。如3個月內辦理竣工驗收確有困難,經驗收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適當推遲竣工驗收時間。
(2)竣工驗收的準備工作。建設單位應認真做好工程竣工驗收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
1)整理技術資料。技術資料主要包括土建施工、設備安裝方面及各種有關的文件、合同和試生產情況報告等。
2)繪制竣工圖。工程建設項目竣工圖是真實記錄各種地下、地上建筑物等詳細情況的技術文件,是對工程進行交工驗收、維護、擴建、改建的依據,同時也是使用單位長期保存的技術資料。關于繪制竣工圖的規(guī)定如下:
①凡按圖施工沒有變動的,由施工承包單位(包括總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在原施工圖上加蓋“竣工圖”標志后即作為竣工圖;
②凡在施工中,雖有一般性設計變更,但能將原施工圖加以修改補充作為竣工圖的,可不重新繪制,由施工承包單位負責在原施工圖(必須新藍圖)上注明修改部分,并附以設計變更通知單和施工說明,加蓋“竣工圖”標志后,即作為竣工圖;
③凡結構形式改變、工藝改變、平面布置改變、項目改變以及有其他重大改變,不宜再在原施工圖上修改補充者,應重新繪制改變后的竣工圖。由于設計原因造成的,由設計單位負責重新繪圖;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由施工承包單位負責重新繪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由業(yè)主自行繪圖或委托設計單位繪圖,施工承包單位負責在新圖上加蓋“竣工圖”標志,并附以有關記錄和說明,作為竣工圖。
竣工圖必須準確、完整,符合歸檔要求,方能交工驗收。
3)編制竣工決算。建設單位必須及時清理所有財產、物資和未花完或應收回的資金,編制工程竣工決算,分析概(預)算執(zhí)行情況,考核投資效益,報請主管部門審查。
(3)竣工驗收的程序和組織。根據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規(guī)模較大、較復雜的工程建設項目應先進行初驗,然后進行正式驗收。規(guī)模較小、較簡單的工程項目,可以進行全部項目的竣工驗收
工程項目全部建完,經過各單位工程的驗收,符合設計要求,并具備竣工圖、竣工決算、工程總結等必要文件資料,由項目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向負責驗收的單位提出竣工驗收申請報告。
大、中型和限額以上項目由國家計委或由國家計委委托項目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組織驗收。小型和限額以下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組織驗收。竣工驗收要根據工程規(guī)模及復雜程度組成驗收委員會或驗收組。驗收委員會或驗收組負責審查工程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聽取各有關單位的工作匯報。審閱工程檔案、實地查驗建筑安裝工程實體,對工程設計、施工和設備質量等做出全面評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驗收。對遺留問題要提出具體解決意見,限期落實完成。
8.后評價階段
項目后評價是工程項目竣工投產、生產運營一段時間后,再對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tǒng)評價的一種技術經濟活動,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建設項目后評價,可以達到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研究問題、吸取教訓、提出建議、改進工作、不斷提高項目決策水平和投資效果的目的。
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包括立項決策評價、設計施工評價、生產運營評價和建設效益評價。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和工作需要而有所側重。
項目后評價的基本方法是對比法。就是將工程項目建成投產后所取得的實際效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huán)境保護等情況與前期決策階段的預測情況相對比,與項目建設前的情況相對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建設項目進行后評價。
(1)影響評價。通過項目竣工投產(營運、使用)后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技術和環(huán)境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來評價項目決策的正確性。如果項目建成后達到了原來預期的效果,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調整、生產力布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都帶來有益的影響,說明項目決策是正確的;如果背離了既定的決策目標,就應具體分析,找出原因,引以為戒。
(2)經濟效益評價。通過項目竣工投產后所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與可行性研究時所預測的經濟效益相比較,對項目進行評價。對生產性建設項目要運用投產運營后的實際資料計算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xiàn)值、財務凈現(xiàn)值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貸款償還期、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xiàn)值、經濟凈現(xiàn)值率等一系列后評價指標,然后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所預測的相應指標進行對比,從經濟上分析項目投產運營后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經濟效益。
(3)過程評價。對工程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tǒng)分析,找出項目后評價與原預期效益之間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使后評價結論有根有據,同時,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以上三個方面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必須全面理解和運用,才能對后評價項目做出客觀、公正、科學的結論。
工程項目經批準開工建設,項目即進入了施工階段。項目開工時間,是指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文件中規(guī)定的任何一項永久性工程第正式破土開槽開始施工的日期。不需開槽的工程,正式開始打樁的日期就是開工日期。鐵路、公路、水庫等需要進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以開始進行土方、石方工程的日期作為正式開工日期。工程地質勘察、平整場地、舊建筑物的拆除、臨時建筑、施工用臨時道路和水、電等工程開始施工的日期不能算作正式開工日期。分期建設的項目分別按各期工程開工的日期計算,如二期工程應根據工程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永久性工程開工的日期計算。
施工安裝活動應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合同條款及施工組織設計,在保證工程質量、工期、成本及安全、環(huán)保等目標的前提下進行,達到竣工驗收標準后,由施工單位移交給建設單位。
6.生產準備階段
對于生產性工程建設項目而言,生產準備是項目投產前由建設單位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銜接建設和生產的橋梁,是項目建設轉入生產經營的必要條件。建設單位應適時組成專門班子或機構做好生產準備工作,確保項目建成后能及時投產。
生產準備工作的內容根據項目或企業(yè)的不同,其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招收和培訓,生產人員。招收項目運營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員,并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訓。特別要組織生產人員參加設備的安裝、調試和工程驗收工作,使其能盡快掌握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
(2)組織準備。主要包括生產管理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和有關規(guī)定的制訂、生產人員配備等。
(3)技術準備。主要包括國內裝置設計資料的匯總,有關國外技術資料的翻譯、編輯,各種生產方案、崗位操作法的編制以及新技術的準備等。
(4)物資準備。主要包括落實原材料、協(xié)作產品、燃料、水、電、氣等的來源和其他需協(xié)作配合的條件,并組織工裝、器具、備品、備件等的制造或訂貨。
7.竣工驗收階段
當工程項目按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內容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全部建完后,便可組織驗收??⒐を炇帐枪こ探ㄔO過程的后一環(huán),是投資成果轉入生產或使用的標志,也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設成果、檢驗設計和工程質量的重要步驟。竣工驗收對促進建設項目及時投產,發(fā)揮投資效益及總結建設經驗,都有重要作用。通過竣工驗收,可以檢查建設項目實際形成生產能力或效益,也可避免項目建成后繼續(xù)消耗建設費用。
(1)竣工驗收的范圍和標準。按照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所有基本建設項目和更新改造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所規(guī)定的內容建成,符合驗收標準,即:工業(yè)項目經過投料試車(帶負荷運轉)合格,形成生產能力的;非工業(yè)項目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正常使用的,都應及時組織驗收,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xù)。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應達到下列標準:
1)生產性項目和輔助公用設施已按設計要求建完,能滿足生產要求:
2)主要工藝設備已安裝配套,經聯(lián)動負荷試車合格,形成生產能力,能夠生產出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產品;
3)職工宿舍和其他必要的生產福利設施,能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4)生產準備工作能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5)環(huán)境保護設施、勞動安全衛(wèi)生設施、消防設施已按設計要求與主體工程同時建成使用。
以上是國家對工程建設項目竣工應達到標準的基本規(guī)定,各類工程建設項目除了應遵循這些共同標準外,還要結合專業(yè)特點確定其竣工應達到的具體條件。
對某些特殊情況,工程施工雖未全部按設計要求完成,也應進行驗收,這些特殊情況主要是指
1)因少數非主要設備或某些特殊材料短期內不能解決,雖然工程內容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可以投產或使用;
2)按規(guī)定的內容已建完,但因外部條件的制約,如流動資金不足、生產所需原材料不能滿足等,而使已建成工程不能投入使用;
3)有些工程項目或單位工程,已形成部分生產能力,但近期內不能按原設計規(guī)模續(xù)建,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可縮小規(guī)模對已完成的工程和設備組織竣工驗收,移交固定資產。
按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已具備竣工驗收條件的工程,3個月內不辦理驗收投產和移交固定資產手續(xù)的,取消企業(yè)和主管部門(或地方)的基建試車收入分成,由銀行監(jiān)督全部上交財政。如3個月內辦理竣工驗收確有困難,經驗收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適當推遲竣工驗收時間。
(2)竣工驗收的準備工作。建設單位應認真做好工程竣工驗收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
1)整理技術資料。技術資料主要包括土建施工、設備安裝方面及各種有關的文件、合同和試生產情況報告等。
2)繪制竣工圖。工程建設項目竣工圖是真實記錄各種地下、地上建筑物等詳細情況的技術文件,是對工程進行交工驗收、維護、擴建、改建的依據,同時也是使用單位長期保存的技術資料。關于繪制竣工圖的規(guī)定如下:
①凡按圖施工沒有變動的,由施工承包單位(包括總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在原施工圖上加蓋“竣工圖”標志后即作為竣工圖;
②凡在施工中,雖有一般性設計變更,但能將原施工圖加以修改補充作為竣工圖的,可不重新繪制,由施工承包單位負責在原施工圖(必須新藍圖)上注明修改部分,并附以設計變更通知單和施工說明,加蓋“竣工圖”標志后,即作為竣工圖;
③凡結構形式改變、工藝改變、平面布置改變、項目改變以及有其他重大改變,不宜再在原施工圖上修改補充者,應重新繪制改變后的竣工圖。由于設計原因造成的,由設計單位負責重新繪圖;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由施工承包單位負責重新繪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由業(yè)主自行繪圖或委托設計單位繪圖,施工承包單位負責在新圖上加蓋“竣工圖”標志,并附以有關記錄和說明,作為竣工圖。
竣工圖必須準確、完整,符合歸檔要求,方能交工驗收。
3)編制竣工決算。建設單位必須及時清理所有財產、物資和未花完或應收回的資金,編制工程竣工決算,分析概(預)算執(zhí)行情況,考核投資效益,報請主管部門審查。
(3)竣工驗收的程序和組織。根據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規(guī)模較大、較復雜的工程建設項目應先進行初驗,然后進行正式驗收。規(guī)模較小、較簡單的工程項目,可以進行全部項目的竣工驗收
工程項目全部建完,經過各單位工程的驗收,符合設計要求,并具備竣工圖、竣工決算、工程總結等必要文件資料,由項目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向負責驗收的單位提出竣工驗收申請報告。
大、中型和限額以上項目由國家計委或由國家計委委托項目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組織驗收。小型和限額以下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組織驗收。竣工驗收要根據工程規(guī)模及復雜程度組成驗收委員會或驗收組。驗收委員會或驗收組負責審查工程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聽取各有關單位的工作匯報。審閱工程檔案、實地查驗建筑安裝工程實體,對工程設計、施工和設備質量等做出全面評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驗收。對遺留問題要提出具體解決意見,限期落實完成。
8.后評價階段
項目后評價是工程項目竣工投產、生產運營一段時間后,再對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tǒng)評價的一種技術經濟活動,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建設項目后評價,可以達到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研究問題、吸取教訓、提出建議、改進工作、不斷提高項目決策水平和投資效果的目的。
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包括立項決策評價、設計施工評價、生產運營評價和建設效益評價。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和工作需要而有所側重。
項目后評價的基本方法是對比法。就是將工程項目建成投產后所取得的實際效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huán)境保護等情況與前期決策階段的預測情況相對比,與項目建設前的情況相對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建設項目進行后評價。
(1)影響評價。通過項目竣工投產(營運、使用)后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技術和環(huán)境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來評價項目決策的正確性。如果項目建成后達到了原來預期的效果,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調整、生產力布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都帶來有益的影響,說明項目決策是正確的;如果背離了既定的決策目標,就應具體分析,找出原因,引以為戒。
(2)經濟效益評價。通過項目竣工投產后所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與可行性研究時所預測的經濟效益相比較,對項目進行評價。對生產性建設項目要運用投產運營后的實際資料計算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xiàn)值、財務凈現(xiàn)值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貸款償還期、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xiàn)值、經濟凈現(xiàn)值率等一系列后評價指標,然后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所預測的相應指標進行對比,從經濟上分析項目投產運營后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經濟效益。
(3)過程評價。對工程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tǒng)分析,找出項目后評價與原預期效益之間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使后評價結論有根有據,同時,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以上三個方面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必須全面理解和運用,才能對后評價項目做出客觀、公正、科學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