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重慶市屬重點南開中學實驗班(重點班)高考(論壇)考生余若軒(化名)終于從持續(xù)半個月的焦灼的等待中釋然,出門玩了一趟。在6月25日,*分為685分的余若軒被清華大學錄取,并且,他的專業(yè)很不錯。
在重慶,余若軒的母親譚靜江(化名)向《新民周刊》記者回憶起這場如星火燎原般的“高考民族加分違規(guī)風波”,那種備覺煎熬之感,仿佛未曾遠去。
今年6月8日高考結束后,本應該狂歡的余若軒無法安度暑期。
因為,一則消息迅猛流傳,重慶巴蜀中學2009屆考生被曝出,其中共有74名來自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學生,而按照現(xiàn)行高考加分政策,這些學生每個人都可以獲得20分的高考加分。這些傳言甚至將巴蜀中學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人數(shù)確定為200多人,而這些加分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巴蜀中學尖子云集的3個清北班(即重點班)。
當重慶市直屬的一中、南開中學(南三中)、八中、川外附中的老師們分別向考生們公布這個消息時,許多孩子甚至都趴在課桌上,當場痛哭。尖子生的差距,常常就在幾分之間。1分,足以改變命運。
6月8日當天,一些孩子成績優(yōu)異,有希望上北大、清華而又沒有加分的考生家長就聯(lián)系了部分知名媒體。老師和家長們都很急切是因為,如果等到6月24日高考分數(shù)公布之后,一切就太遲了。
6月9日,這些義憤填膺的家長用聯(lián)名信等方式,迅速將該情況向包括重慶市紀委、市招辦、市教委、市信訪辦在內的相關部門反映,并希望查實。一些相關帖子也在各個論壇流轉,引發(fā)海量點擊率。
“高考一考完,聽說還是有這么多人搞成了少數(shù)民族加分,當時家長情緒都很激動,家長們主要還是提出要相關部門查一下這些加20分的考生,因為這個20分太多,太嚇人了!”譚靜江的丈夫就參與了與家長們的聯(lián)合行動。
因為,事實上,許多重慶市的考生與家長對于加分造成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微妙景況,并不陌生。
“你是狀元又怎么樣?!甚至于你考了狀元,連北大都進不去,別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面很遠了!”重慶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對《新民周刊》記者稱,“狀元差點上不了北大”,至今依然是重慶教育界的一樁笑柄。
去年,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重慶一中考生劉超然高考*分為666分,但當各種加分水漲船高時,沒有任何加分的劉超然被擠出前20名。當年,北京大學在重慶市的錄取分數(shù)線(*分+加分)為665分。作為狀元的劉超然,終僅高出北大錄取線1分。
終,劉超然過關是因為,北大后來在重慶增加了4個文科招生機動名額。盡管北大后來給的解釋是——重慶報考北大的考生“優(yōu)秀者太多”。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到后來,北大覺得在重慶連狀元都不錄,說不過去,故而追加了名額。
這樣的尷尬,反復被重演。2008年,清華大學在重慶的理工類錄取分數(shù)線(*分+加分)高達691分。當年,重慶市理科狀元、來自重慶一中的合川女生劉薇,高考成績是*分706分,但當年清華錄取的理工類考生平均分(*分+加分)高達699.6分,劉薇終名列第7名。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被少數(shù)民族加分傳聞籠罩著的余若軒處于忐忑的等待中,沒有任何加分的他,處境就變得非常懸……
在重慶,余若軒的母親譚靜江(化名)向《新民周刊》記者回憶起這場如星火燎原般的“高考民族加分違規(guī)風波”,那種備覺煎熬之感,仿佛未曾遠去。
今年6月8日高考結束后,本應該狂歡的余若軒無法安度暑期。
因為,一則消息迅猛流傳,重慶巴蜀中學2009屆考生被曝出,其中共有74名來自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學生,而按照現(xiàn)行高考加分政策,這些學生每個人都可以獲得20分的高考加分。這些傳言甚至將巴蜀中學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人數(shù)確定為200多人,而這些加分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巴蜀中學尖子云集的3個清北班(即重點班)。
當重慶市直屬的一中、南開中學(南三中)、八中、川外附中的老師們分別向考生們公布這個消息時,許多孩子甚至都趴在課桌上,當場痛哭。尖子生的差距,常常就在幾分之間。1分,足以改變命運。
6月8日當天,一些孩子成績優(yōu)異,有希望上北大、清華而又沒有加分的考生家長就聯(lián)系了部分知名媒體。老師和家長們都很急切是因為,如果等到6月24日高考分數(shù)公布之后,一切就太遲了。
6月9日,這些義憤填膺的家長用聯(lián)名信等方式,迅速將該情況向包括重慶市紀委、市招辦、市教委、市信訪辦在內的相關部門反映,并希望查實。一些相關帖子也在各個論壇流轉,引發(fā)海量點擊率。
“高考一考完,聽說還是有這么多人搞成了少數(shù)民族加分,當時家長情緒都很激動,家長們主要還是提出要相關部門查一下這些加20分的考生,因為這個20分太多,太嚇人了!”譚靜江的丈夫就參與了與家長們的聯(lián)合行動。
因為,事實上,許多重慶市的考生與家長對于加分造成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微妙景況,并不陌生。
“你是狀元又怎么樣?!甚至于你考了狀元,連北大都進不去,別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面很遠了!”重慶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對《新民周刊》記者稱,“狀元差點上不了北大”,至今依然是重慶教育界的一樁笑柄。
去年,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重慶一中考生劉超然高考*分為666分,但當各種加分水漲船高時,沒有任何加分的劉超然被擠出前20名。當年,北京大學在重慶市的錄取分數(shù)線(*分+加分)為665分。作為狀元的劉超然,終僅高出北大錄取線1分。
終,劉超然過關是因為,北大后來在重慶增加了4個文科招生機動名額。盡管北大后來給的解釋是——重慶報考北大的考生“優(yōu)秀者太多”。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到后來,北大覺得在重慶連狀元都不錄,說不過去,故而追加了名額。
這樣的尷尬,反復被重演。2008年,清華大學在重慶的理工類錄取分數(shù)線(*分+加分)高達691分。當年,重慶市理科狀元、來自重慶一中的合川女生劉薇,高考成績是*分706分,但當年清華錄取的理工類考生平均分(*分+加分)高達699.6分,劉薇終名列第7名。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被少數(shù)民族加分傳聞籠罩著的余若軒處于忐忑的等待中,沒有任何加分的他,處境就變得非常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