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血糖、尿糖等控制標準,理想控制者,24小時尿糖應少于5克,空腹血糖(全血、真糖法)<6.3毫摩爾/升(l10毫克/分升),餐后2小時血糖<7.22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血脂濃度恢復正常,糖基化血紅蛋白<6%;較好控制者,24小時尿糖少于10克,空腹血糖<7.22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餐后2小時血糖<8.33毫摩爾/升(150毫克/分升),血脂濃度明顯下降,糖基化血紅蛋白<8%;一般控制者,24小時尿糖應少于15克,空腹血糖<8.33毫摩爾/升(150毫克/分升),餐后2小時血糖<10.0毫摩爾/升(180毫克/分升),血脂濃度中、輕度下降,糖基化血紅蛋白<10%。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為控制不佳。
對糖尿病控制的要求應因人面異,同時與設備條件有關。目前國外病人使用自測的血糖紙及血糖儀,同時有敏感的、質量好的血糖紙,通過對病人的教育,可以用加強常規(guī)治療方法,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這有利于防止糖尿病各種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我國目前條件較差,所以更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勤查尿糖、定期檢查血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不少可以得到理想控制或較好控制。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在剛得病或得病已久而末受到糖尿病知識的教育,則應滿足于24小時尿糖在25克左右,若要求較高,則會引起低血糖反應。但若經過學習、能很好地掌握治療方法以后,可以使24小時尿糖下降到10克以下,達到較好控制水平(應早晨6時抽血送檢)。重脆性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下降到8.33~11.1毫摩爾/升(150~200毫克/分升),24小時尿糖減少到10~20克,不超過25克就算不錯了。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不于嚴格,以防低血糖反應。
總之,制訂血糖、尿糖控制標準的目的是為了使醫(yī)生和病人心中有數,有一個對病情判斷的參考指標。但并不是說所有的病人、尤其是久病者,都要求達到理想控制標準,以避免過分嚴格控制而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
對糖尿病控制的要求應因人面異,同時與設備條件有關。目前國外病人使用自測的血糖紙及血糖儀,同時有敏感的、質量好的血糖紙,通過對病人的教育,可以用加強常規(guī)治療方法,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這有利于防止糖尿病各種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我國目前條件較差,所以更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勤查尿糖、定期檢查血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不少可以得到理想控制或較好控制。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在剛得病或得病已久而末受到糖尿病知識的教育,則應滿足于24小時尿糖在25克左右,若要求較高,則會引起低血糖反應。但若經過學習、能很好地掌握治療方法以后,可以使24小時尿糖下降到10克以下,達到較好控制水平(應早晨6時抽血送檢)。重脆性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下降到8.33~11.1毫摩爾/升(150~200毫克/分升),24小時尿糖減少到10~20克,不超過25克就算不錯了。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不于嚴格,以防低血糖反應。
總之,制訂血糖、尿糖控制標準的目的是為了使醫(yī)生和病人心中有數,有一個對病情判斷的參考指標。但并不是說所有的病人、尤其是久病者,都要求達到理想控制標準,以避免過分嚴格控制而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