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bǔ)氣黃耆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黃耆(銼)、人參、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白術(shù)、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干地黃(焙)、陳橘皮(去白,焙)、阿膠(炙燥)各30克, 當(dāng)歸(切,焙)、白芍藥、牛膝(酒浸,切,焙)各23克, 甘草(炙,銼)15克。
【制法】上十四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主治肺勞。飲食減少,氣虛無力,手足顫抖,面浮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9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補(bǔ)氣黃耆湯——《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黃耆(銼)半兩,芍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五味子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骨節(jié)煩疼,不欲食,食即氣脹、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黃耆(銼)、人參、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白術(shù)、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干地黃(焙)、陳橘皮(去白,焙)、阿膠(炙燥)各30克, 當(dāng)歸(切,焙)、白芍藥、牛膝(酒浸,切,焙)各23克, 甘草(炙,銼)15克。
【制法】上十四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主治肺勞。飲食減少,氣虛無力,手足顫抖,面浮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9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補(bǔ)氣黃耆湯——《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黃耆(銼)半兩,芍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五味子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骨節(jié)煩疼,不欲食,食即氣脹、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