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劉海華嗎?這是你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請簽字吧!”17日上午,在鄉(xiāng)親們的指點下,郵遞員找遍半個村莊,才找到這個正在撿廢品的瘦弱矮小男孩。劉海華內心無比歡喜,伸出明顯有些顫抖的左手在快遞上簽字,一陣微風吹來,右手邊的空袖在空中飄蕩,在一旁觀望的村民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童年遭電擊失去右臂
1989年12月3日,海華出生在永新縣埠前鎮(zhèn)汶水村一戶貧困的農(nóng)民家里,父母老實巴交,靠種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在小海華4歲的一天,父母正在地里忙著耕作,村里孩童結伴盡情地玩耍。
那天下午,鄰居剛建好一層樓的房屋,小朋友好奇走上去玩耍,小海華鬧著搖動著插在水泥板未截斷的鋼筋,突然一根橫貫在上空不到3米的高壓線,發(fā)出強大的吸力,把小海華吸到半空又掉下來,小海華頓時被燒得血肉模糊,生命垂危,被急速送到縣人民醫(yī)院。
經(jīng)過幾天幾夜的搶救,小海華才終于蘇醒過來。由于半個右手臂幾乎燒焦,為了保全生命,只有實施手術,父母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面對上萬元的醫(yī)藥費,除了鄰居捐贈的1000元外,大部分是從親戚朋友那里七湊八借的。在這場事故中,海華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不幸的是失去了半條手臂。
艱難求學終圓大學夢
當小海華到了入學年齡時,學校以其生活自理不便為由,拒收他入校。
為了使小海華能上學,父親不知道走了幾次學校,最后以誠心打動了校長,才讓小海華走進了夢寐以求的校園。
小海華從小讀書就非??炭?,從小學到初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連續(xù)多年獲得“三好學生”等榮譽。
2005年中考,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永新縣第二中學實驗班。高中三年,學習成績也同樣出類拔萃。
去年高考(論壇)時,海華以473分的分數(shù)上了本科線,但由于種種原因,他沒有進入大學校門。復讀的日子很苦也很漫長,海華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高考中,他以487分的成績被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錄取,終于圓了大學夢!
人們問海華為什么選擇讀法律時,他道出了其中原委:童年時他經(jīng)歷的那場災難中,他是受害者,按照法律,電力、國土、鄰居三方要承擔主要責任。這一切,都因為父母不懂法律。
從懂得這個道理開始,海華就立志想成為一名公益律師,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務,用法律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身殘志堅有愛心
好強的海華愛說一句話:“別人行,我也行。”他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學習成績不甘落后,每次考試都能夠保持在全年級前10名。他不僅堅持鍛練身體,每一屆運動會都參加,尤其在1500米比賽中,他雖然沒有取得名次,但每一次都堅持跑完全程,他的這種精神令全校師生感動。
雖然沒有右臂,海華學會了單手騎自行車,學會了操作電腦,并且能用左手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學習之余,總能看到他獨手做家務的身影:煮飯、牽牛、喂雞、洗衣服樣樣都在行。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從讀初中開始,海華都會利用假期勤工儉學,要么跟父親在工地上做小工,要么到處撿廢品,掙點錢幫助父母減輕一下家庭負擔。
頗有愛心的海華,每逢學校發(fā)起愛心捐款,他總是把拾荒的錢帶頭捐獻,而且數(shù)額最多。
去年汶川大地震,他在班上帶頭捐款150元,要知道這是他多少個星期天拾荒才掙得的??!從去年以來,他在永新縣城中心廣場義務獻了多次血。
當記者問起這件事時,海華靦腆地說:“義務獻血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如果沒有家人、老師、同學的關愛,我不可能走到今天。雖然我今天沒有能力用金錢來回饋社會,但我的這顆心是火熱的?!?BR>
童年遭電擊失去右臂
1989年12月3日,海華出生在永新縣埠前鎮(zhèn)汶水村一戶貧困的農(nóng)民家里,父母老實巴交,靠種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在小海華4歲的一天,父母正在地里忙著耕作,村里孩童結伴盡情地玩耍。
那天下午,鄰居剛建好一層樓的房屋,小朋友好奇走上去玩耍,小海華鬧著搖動著插在水泥板未截斷的鋼筋,突然一根橫貫在上空不到3米的高壓線,發(fā)出強大的吸力,把小海華吸到半空又掉下來,小海華頓時被燒得血肉模糊,生命垂危,被急速送到縣人民醫(yī)院。
經(jīng)過幾天幾夜的搶救,小海華才終于蘇醒過來。由于半個右手臂幾乎燒焦,為了保全生命,只有實施手術,父母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面對上萬元的醫(yī)藥費,除了鄰居捐贈的1000元外,大部分是從親戚朋友那里七湊八借的。在這場事故中,海華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不幸的是失去了半條手臂。
艱難求學終圓大學夢
當小海華到了入學年齡時,學校以其生活自理不便為由,拒收他入校。
為了使小海華能上學,父親不知道走了幾次學校,最后以誠心打動了校長,才讓小海華走進了夢寐以求的校園。
小海華從小讀書就非??炭?,從小學到初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連續(xù)多年獲得“三好學生”等榮譽。
2005年中考,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永新縣第二中學實驗班。高中三年,學習成績也同樣出類拔萃。
去年高考(論壇)時,海華以473分的分數(shù)上了本科線,但由于種種原因,他沒有進入大學校門。復讀的日子很苦也很漫長,海華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高考中,他以487分的成績被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錄取,終于圓了大學夢!
人們問海華為什么選擇讀法律時,他道出了其中原委:童年時他經(jīng)歷的那場災難中,他是受害者,按照法律,電力、國土、鄰居三方要承擔主要責任。這一切,都因為父母不懂法律。
從懂得這個道理開始,海華就立志想成為一名公益律師,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務,用法律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身殘志堅有愛心
好強的海華愛說一句話:“別人行,我也行。”他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學習成績不甘落后,每次考試都能夠保持在全年級前10名。他不僅堅持鍛練身體,每一屆運動會都參加,尤其在1500米比賽中,他雖然沒有取得名次,但每一次都堅持跑完全程,他的這種精神令全校師生感動。
雖然沒有右臂,海華學會了單手騎自行車,學會了操作電腦,并且能用左手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學習之余,總能看到他獨手做家務的身影:煮飯、牽牛、喂雞、洗衣服樣樣都在行。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從讀初中開始,海華都會利用假期勤工儉學,要么跟父親在工地上做小工,要么到處撿廢品,掙點錢幫助父母減輕一下家庭負擔。
頗有愛心的海華,每逢學校發(fā)起愛心捐款,他總是把拾荒的錢帶頭捐獻,而且數(shù)額最多。
去年汶川大地震,他在班上帶頭捐款150元,要知道這是他多少個星期天拾荒才掙得的??!從去年以來,他在永新縣城中心廣場義務獻了多次血。
當記者問起這件事時,海華靦腆地說:“義務獻血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如果沒有家人、老師、同學的關愛,我不可能走到今天。雖然我今天沒有能力用金錢來回饋社會,但我的這顆心是火熱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