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一中2008屆高三年級第一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卷

字號:

命題人:朱海彤 審題人:趙軍
    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總分:16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8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與所給注音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應(yīng)yìng 應(yīng)屆 應(yīng)承 得心應(yīng)手 應(yīng)接不暇
     B.折zhé 折騰 折本 斗折蛇行 損兵折將
     C.差chā 差異 差勁 鬼使神差 參差不齊
     D.興xīng 興嘆 興奮 夙興夜寐 興師動眾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痪涫牵?)(3分)
    A.滬指連續(xù)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備受煎熬,想盡快彌補巨額虧損,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財”又東山再起。
    B.泰國的“大象畫家”彼得為它的大象伙伴畫的肖像畫惟妙惟肖,色彩繽紛,游客們都覺得不可理喻,驚得目瞪口呆。
    C.近日,古巴再次拒絕了美國政府的援助。古巴官員表示,對于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古巴政府洞若觀火,將予以直接的回應(yīng)。
    D.作為央視數(shù)一數(shù)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視工資低”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視的前程戛然而止。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山西的一些礦井正在使用一個通過雷達進行勘測的裂紋識別系統(tǒng),以檢查礦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縫和危險區(qū)域。
    B.深圳市龍崗區(qū)一家舞廳近日發(fā)生了一起有多人喪命的火災(zāi),警方稱,原因是由夜總會在舞臺上燃放煙花和緊急出口處受阻引起的。
    C.雖然汶川地震使無家可歸的人很多,但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通過艱苦努力,使邊遠地區(qū)的災(zāi)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帳篷和救援物資。
    D.奧運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進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樸素的建筑外觀,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奧運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減少8000噸。
    4.以形象化的語言描繪抽象的情思,可使讀者獲得更鮮明的印象、更具體的感動,例如用“母愛是陽臺上曬干的衣服,暖暖的,充滿太陽的氣味”,比“母愛是世間溫馨無私的愛”更加具體可感。請你仿照上面例句,選取“友情”、“悲傷”中的一種,根據(jù)你的體會,進行形象的描寫。不可沿用例句的說法。(4分)
    5.鹽城市第一中學(xué)新校區(qū)落成了,學(xué)校運來了一批文化石,放在一些路口、墻角、樹下等地方,準(zhǔn)備在這些石頭上刻一些富有教育性的句子,用來勸學(xué)和勵志,請你根據(jù)示例按要求撰寫兩條,并說明理由。(5分)
    示例:八字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理由:提醒師生要有一種寬容而博大的心,能夠容納不同觀點和見解。
    四字句:
    理由:
    十字句:
    理由: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題。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進士及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①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nóng)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quán)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fā)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fù)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xué)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dǎo)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xué)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钡墼唬骸鞍彩p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钡廴恢?。
     (節(jié)選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倉名。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賊良民,力能動權(quán)豪 賊:殘害
    B.諷富人自實粟 諷:勸說
    C.實欲攜貳其徒    貳:離間
    D.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輕:輕易
    7.下列句子中,全部屬于曾鞏仁政措施的一組是( ) (3分)
    ①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
    ③自是外戶不閉        ④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
    ⑤資其食飲衣衾之具    ?、揿栂绕趨^(qū)處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zāi)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讓百姓形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后輩卻春風(fēng)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dāng)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 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3分)
    (2) 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3分)
    (3) 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3分)
    三、古詩鑒賞(8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注】①嘆新豐句:化用馬周困新豐的典故。據(jù)《新唐書•馬周傳》唐初中書令馬周貧賤時,曾住在新豐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備受冷落。
    (1)“落燈花棋未收”一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情境?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4分)
    (2)本曲抒寫秋夜雨中思鄉(xiāng),其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試作簡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從師, 。(韓 愈《師說》)
    (2)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蜀 道 難》)
    (3)四十三年,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 ,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愛蓮說》)
    (6)士不可以不弘毅, 。(《論語•秦伯》)
    五、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題: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斷 崖
    (1)石頭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2)時間在頭頂云層上空飄逝,斷崖坐落在一個地方,從來沒有移動過。斷崖低著頭,望著腳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裝進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嫗。斷崖低著頭,望著腳下散亂無章的碎石,被野花次覆蓋,被風(fēng)霜次凝結(jié)。斷崖低著頭,望著河對岸低矮的土屋,矮門里有不斷變幻的人在漸漸陳舊的門里進進出出。屋里的人守著一個村落和一群人,年輕的人。斷崖目睹著屋里人的廝守,村子是一堆默默無聞的石頭。
    (3)窗口對著龐大的斷崖,年復(fù)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綠色的森林旁邊,注視著村里人祖祖輩輩永不停止地做著美好的夢。當(dāng)夢想在野地里實現(xiàn),斷崖默默地看在眼里;當(dāng)夢想在路途上破滅,斷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沉默的斷崖,早已在春雨秋風(fēng)里成了村莊滄桑變幻的見證。
    (4)我次從巨大的斷崖下走過,目睹斷崖龐大的殘缺,我不能面對斷崖無動于衷。它隨時會讓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顛沛流離,它隨時會讓人在心里浮現(xiàn)長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銘心的詞語:斷送、悲壯、逆流、落葉、滄海、黃昏……斷崖避開了輝煌與榮光,聳立在所有亭臺樓閣的背后,無法與它們的繁忙與奢華比較。但是,斷崖也肯定有過花枝與藤葉,那時水豐草茂的山坡、覓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煙,讓鮮活的生命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力量。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潰落了,可誰又能意料這瞬間的潰落,在風(fēng)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種不屈的姿勢。路過的人,偶然看見,一晃就過去了,不在乎斷崖的訴說與沉默,也不會在石頭與泥土之間看出些許寓意。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經(jīng)歷生命的圍困與沖突的人,在他的視野中出現(xiàn)的斷崖才隨時會給他感悟。是的,這龐大的斷崖呈現(xiàn)在面前,肯定會讓一些人若有所思。
    (5)我就是在無意漫步時路過那斷崖的。山村的沉靜與寂寞網(wǎng)一樣罩住了我正在掙扎的靈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邊,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長很長的,風(fēng)是很涼很涼的。面對斷崖,我總會想起歷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傷口,在風(fēng)霜年復(fù)一年的吹打中,漸漸地長出的暗黑色的苔蘚。在陽光的曝曬下,一粒粒小石子從石壁上綻裂開來,后墜落在谷底,石子與斷崖訣離,卻又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于是,我每面對斷崖,總會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終相同的是:斷崖在空曠與落寞之中總是用自己的身影證明自己的存在。
    (6)樸素的斷崖遠離了燈火的輝煌,堅強的斷崖支撐著深情的凝視。水分很少的斷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攬在懷里,雖是絕壁,那橫長出來的小樹和野花卻永不停止地渲染著人跡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寫在大地上,與高山的佇立彼此映照,終鑄煉成一種尋常人所難具備的品質(zhì),沉著、從容、樸實、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淪的人,把痛苦與喪失當(dāng)成身后的歷史,在陽光和風(fēng)雨中掙扎,堅韌地在命運的途中點燃心中即將熄滅的熱情與夢想,演繹鳳凰涅槃的火焰。
    (7)我的呼吸在燈光的波紋里,遙遙地望著村莊畔的斷崖,斷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斷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為它在我的思維里安排了一個位置,支撐起我的信念,濾得我的目光越來越純凈。
    12.根據(jù)全文,說說“支撐起我的信念,濾得我的目光越來越純凈”的斷崖是怎樣的斷崖。(4分)
    13.第三段中作者為什么說沉默的斷崖“在春雨秋風(fēng)里成了村莊滄桑變幻的見證”?請根據(jù)第三段內(nèi)容,概括回答。(4分)
    14.結(jié)合上下文,說明第四段中“斷崖也肯定有過花枝與藤葉,那時水豐草茂的山坡、覓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煙,讓鮮活的生命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力量”這句話的作用。(6分)
    15.從五、六兩段看,斷崖引發(fā)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請分點概括。(6分)
    六、現(xiàn)代文閱讀選做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選做另一類內(nèi)的小題。(18分)
    甲、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語文是鹽 胡展奮
    (1)近來頗聽到一些批評當(dāng)下語文教育模式誤人子弟的言論,這原本正常。但漸漸地,有人(特別是一些作家)對語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張“干脆廢掉語文課”,這,就不正常了。
    (2)但凡作家做學(xué)生的時候,語文課的成績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時也往往以此為炫資,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揚天下后卻又常常鄙薄起語文教育來,說什么當(dāng)年的語文課怎么扼殺他們的靈性了,更有甚者把近年來中國人文之不振也歸咎于語文教育之弊。這似乎有點過分吧,而且頗有點忘恩負義的味道。
    (3)語文是什么?語文永遠不是文學(xué),它只是一門工具性學(xué)科,是一門“傳播語言文字內(nèi)在本質(zhì)和使用規(guī)律的基礎(chǔ)學(xué)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樣,語文好,吸收其他知識的能力才真正的好,為什么?因為它是“母本性”的學(xué)科,人類所有的知識和想法都要通過它來表述,如同鹽——《尚書》:“欲作和羹,爾惟鹽梅?!睕]有鹽,人類整個烹調(diào)系統(tǒng)就崩潰了。
    (4)作家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傳播的能力固然很強,但是語文課的終極關(guān)懷并不是“批量地生產(chǎn)作家”,它遠遠不是專為一小部分作家服務(wù)的,它是通用性地為所有人服務(wù)的,低端的從斷文識字開始,高端的一直到偉大的科學(xué)家、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軍事家……縱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5)是的,有的當(dāng)下看起來很“偉大”的作家喜歡說,我從來不理會什么語法法則。沒有語法之前,人類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語法?甲骨文有什么語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語法?我們現(xiàn)在的文章還超不過他們呢!就拿我來說,不理會語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樣成了學(xué)生的范文。
    (6)話,像是很雄辯的,就是有點“過河拆橋”。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類的確“用水”很多年了,但這一點也不能證明人類“從來不理會”水性,而把水當(dāng)油來使。
    (7)事實上,如此“不理會”的宣言就像“偉大”的廚師宣稱“我用醬油、用味精照樣燒菜,從來不用鹽”一樣,醬油和味精的“髓質(zhì)”還不是鹽嗎?你明明不自覺地在按照規(guī)則行事,怎么能睜著眼睛說“語文根本沒規(guī)則”呢?怎么能說“都是語文惹的禍”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稱考中秀才為“入泮”),甚至連小學(xué)都沒有畢業(yè),我想你這個只能在篝火旁講述記憶文學(xué)的什么“家”恐怕連《三字經(jīng)》甚或高玉寶的書也讀不懂,更遑論唐詩宋詞或“西方現(xiàn)代文論”了吧。
    (8)語文是鹽。在你立志成為什么“家”之前,還是要上上語文課的,因為人類所有的光榮與夢想,并不僅僅屬于作家,特別是當(dāng)下一些所謂的“名家”。
    (9)他們都需要有語文的知識和功底。
    16.根據(jù)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議論文一般是有感而發(fā)的,本文就是針對一些批評語文教育模式的言論而闡述己見的。
    B.行文過程中,作者在有理有據(jù)地論證自己觀點的同時,對某些錯誤言論進行駁斥,立論與駁論相輔相承。
    C.“忘恩負義”與“過河拆橋”這兩個詞在文中的具體語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D.“欲作和羹,爾惟鹽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這當(dāng)然要首推鹽和梅了。強調(diào)了鹽和梅在烹調(diào)中的重要作用。
    17.下列的解說,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3分)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與“語文好,吸收其他知識的能力才真正的好”進行對比,說明學(xué)習(xí)語文的重要性。
    B.文中采用“沒有鹽,人類的整個烹調(diào)系統(tǒng)就崩潰了”與語文是“基礎(chǔ)學(xué)科”作類比,說明鹽在人類生活中的必要性。
    C.第五段采用例證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說明可以“不理會什么語法法則”。
    D.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論證、類比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8. 在文中“過河拆橋”是指誰?其表現(xiàn)怎樣?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6分)
    19.聯(lián)系全文,文章標(biāo)題的含義是什么?(6分)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文學(xué)承載的信仰超越大師的生命而長存
    (1)2005年10月17日19時零6分,中國一代文學(xué)巨匠巴金的逝世使我們又驚心于一位有信仰的作家的離去。許多人驚呼: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這種終結(jié)意識在于對當(dāng)代文學(xué)的反思——在對生命與世界的承擔(dān)中摸索自己的信仰,并在自己的寫作中踐行這種信仰,曾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留給我們的為重要的傳統(tǒng)之一。而今,對信仰或理想的輕忽造成了當(dāng)代寫作的輕飄與空心化。
    (2)我們看到,正是這種精神信仰,貫穿了巴金先生生命的始終。即使到晚年,在1978年,人們尚未從那風(fēng)雨如晦的陰霾中走出,在改革大潮剛剛掀起的時候,巴金已經(jīng)開始致力于從文化上反思那場噩夢的根源。當(dāng)年的巴金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應(yīng)該聽從于內(nèi)心、聽從于良心的呼喚,將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說出來,對時代與社會有個交代。于是,他拿起筆,以一篇又一篇不炫技巧、直指人心的隨筆,寫下自己“隨時隨地的感想”。當(dāng)《隨想錄》合訂本出版時,巴金在《新記》中寫道:“我在寫作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逐漸認識自己……不怕痛,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币粋€時代的文化反思,從一個人的反思開始;一個國家的反思,也是從個體的反思開始?!峨S想錄》問世后,引起社會很大的反響與共鳴。許許多多的讀者正是從巴金的作品中,才開始明晰了自己站在時代的哪個坐標(biāo),歷史的哪個節(jié)點。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它的認識更為清晰、深沉。作家張光年曾說:“真是力透紙背、情透紙背、熱透紙背。他在很多篇章里,毫無保留地深刻剖析自己的靈魂。實際上,他是在剖析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我們珍視這些文章,因為這是巴金全人格的體現(xiàn),是巴金晚年可貴的貢獻?!?BR>    (3)以現(xiàn)在的文學(xué)眼光閱讀巴金的小說,也許會感到他語言的簡率與結(jié)構(gòu)的簡單,他的曾經(jīng)風(fēng)靡一時的“青年抒情文體”也未必成熟,但不容否認的是流淌在巴金文字中的真誠與激情。更為重要的是,他的信仰所賦予他的對人生與世界的一種堅定勇氣與態(tài)度,作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先聲所給予巴金的道德與社會承擔(dān)。
    (4)巴金先生的兩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強權(quán),二是強調(diào)個性的自由。反對強權(quán)與追求自由也成了巴金堅持的核心價值。從早期《激流三部曲》對于封建家庭專制的控訴與反叛,到晚年《隨想錄》中的深刻反思,巴金對于“獨立性”的反思與追求始終是貫串一致的?!盁o論是個人壓迫百萬人的政府,或是百萬人壓制一個人的政府,……反對多數(shù)壓制與反對少數(shù)壓制是一樣的?!卑徒鸬乃枷胄叛鲈顾柺苣ルy,但恰恰是這種對于獨立性的堅持,使得巴金仍然保持了一個作家為可貴的反思與批判精神。
    (5)在消費時代談信仰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叭祟愐凰妓鳎系劬桶l(fā)笑”,這句*諺語早已成為流行一時的小資切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感官、快感、商品、娛樂正在成為或已經(jīng)成為革命時代大眾社會的主題詞。作家,曾經(jīng)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社會的良心”,也開始在自覺不自覺地褪下作家之為作家的神圣使命。如何成為文化消費市場的成功寫手,這是現(xiàn)今寫作狀況的真相。所以,今天我們紀(jì)念巴金先生,不僅僅在于他是一位留下了重要作品的現(xiàn)代文學(xué)重鎮(zhèn),更在于,如余華所說:“他是二十世紀(jì)中國作家良心的代表?!?BR>    (6)這種良心,來自于他的正直的品性,同時,也來自他對信仰的追求和堅持。
    (摘自《東方早報》)
    16.不符合“而今,對信仰或理想的輕忽造成了當(dāng)代寫作的輕飄與空心化”這句話的含意的一項是 ( ) (3分)
    A.現(xiàn)在的作家們也開始在自覺不自覺地褪下作家之為作家的神圣使命。
    B.現(xiàn)在的作家們一味地去迎合文化消費市場,如何成為文化消費市場的成功寫手,是現(xiàn)今寫作狀況的真相。
    C.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感官、快感、商品、娛樂正在成為或已經(jīng)成為革命時代大眾社會的主題詞。
    D.今天我們紀(jì)念巴金先生,不僅僅在于他是一位留下了重要作品的現(xiàn)代文學(xué)重鎮(zhèn),更在于,“他是二十世紀(jì)中國作家良心的代表”。
    17.下列陳述不屬于巴金《隨想錄》問世的作用的一項是 ( ) (3分)
    A.開始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反思,一個國家的反思,剖析了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
    B.許許多多的讀者開始明晰了自己站在時代的哪個坐標(biāo),歷史的哪個節(jié)點。
    C.是巴金全人格的體現(xiàn),是巴金晚年可貴的貢獻。
    D.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它的認識更為清晰、深沉。它力透紙背、情透紙背、熱透紙背。
    18.請簡要回答,在作者筆下,巴金的“全人格”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
    19.文章第③自然段用了“語言的簡率與結(jié)構(gòu)的簡單”“未必成熟”這些語句來談?wù)摪徒鸬淖髌?,你認為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20.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理解”的意思不僅僅是“了解”,還包括“了解”之后的認同或?qū)捜莸取N覀儜?yīng)該理解別人,理解別人可以拓寬眼界,開闊心胸。我們需要別人的理解,也經(jīng)常要面對不被理解。
    “理解”不只是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問題,還是影響人類社會的重要因素。其實,古今中外,天、地、人、事、物,無不存在“理解”的問題。
    對于“理解”,你有怎樣的經(jīng)歷或看法?
    請以“理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鹽城市一中2009屆高三年級
    第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卷附加題
    命題人:朱海彤審題人:趙軍考試時間:30分鐘試卷總分:40分
    注意事項: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卷上,考試結(jié)束,只須交答題卷。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10分)
     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民之為道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于民有制?!?BR>     (《孟予•滕文公上》)
    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用“/”斷句(只能斷6處)。(6分)
    茍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2.概括這段文字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請簡述。(4分)
    二、名篇閱讀題。(15分)
     3.下列對名篇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沈從文在《邊城》中,通過翠翠這一形象,有意淡化了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與痛苦,著意表現(xiàn)了一種理想化的古樸、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B、魯迅先生《藥》中的華老栓是沒有覺悟的勞動群眾的代表,他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只關(guān)心給自己的兒子治病,對劊子手卑躬屈膝,對革命者的死無動于衷,作者對他的態(tài)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C、巴金的《家》中的覺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命運,對封建制度深惡痛絕,積極參加社會進步活動,但又有幼稚的一面,過高地估計個人反抗的力量。
    D、曹禺的《雷雨》終結(jié)局是:魯侍萍抖出各人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周萍和四風(fēng)知鑄成大錯,周萍吞槍自殺,四鳳觸電自殺,周沖為救四鳳同樣觸電身亡。
    E、在《紅樓夢》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還塑造了眾多具有獨特、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如:潑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溫順世故的晴雯,忍辱吞聲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襲人等。
     4.《老人與海》中的桑地亞哥是位怎樣的人?舉出一處情節(jié)加以說明。(5分)
     5.《三國演義》中,“火燒連營”是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請簡要敘述這一過程。(5分)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歸納要點,分析問題。(15分)
    文化審視還是文化媚俗
     古今中外,學(xué)者明星屢見不鮮。從孔子周游列國講學(xué),到傳統(tǒng)書院開館授徒,再到近代報刊開啟民智……中國的知識分子從來沒放棄過向大眾普及文化,傳播新知的責(zé)任,同時也不乏追隨者。在西方,文化學(xué)者對待電視的態(tài)度是開放、進取并有責(zé)任感的。20世紀(jì)偉大的哲學(xué)家之一羅素就經(jīng)常應(yīng)英國媒體的邀請做通俗哲學(xué)演講。
     本來,學(xué)術(shù)乃天下之公器,不應(yīng)只停留在書架上、故紙堆里,也不應(yīng)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與大眾對話,在教化民眾的同時,也接受民眾的甄別與評判,學(xué)術(shù)才更有生命力。反過來說,整個社會大眾學(xué)術(shù)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會更好地推動學(xué)術(shù)發(fā)展。
     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中國當(dāng)代文化批評學(xué)者,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張光芒說,讓學(xué)術(shù)走向大眾是有必要的,“知識就是力量”也包含了這樣的含義。其實,“學(xué)者明星化”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隱藏在“學(xué)者明星化”背后的問題,即“知識階層市儈化”,學(xué)者明星屈從于商業(yè)模式,迎合并制造一些虛假的大眾文化需求。在這股潮流中,一些傳統(tǒng)文化在所謂的“普及”中早已面目全非,一些學(xué)者對文化的態(tài)度是“把玩”、“獵奇”,而不是審視。不少學(xué)者明星正越來越多地具備和娛樂明星一樣的特征:出入媒體機構(gòu),到處演講,出書、簽名售書,擔(dān)任各種社會職務(wù),而學(xué)術(shù)含量越來越低,有時甚至打著文化的幌子追名逐利,誤導(dǎo)大眾。
     現(xiàn)在尤其值得關(guān)注的是,學(xué)者、媒體、大眾之間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在文化失范的時代,大眾對“文化”的需求日趨功利、浮躁,媒體把好了這個“脈”并投其所好,把學(xué)者媚俗化無限放大,逐步“惡性循環(huán)”。
    (節(jié)選自新華報業(yè)網(wǎng))
    6.文中“文化審視”和“文化媚俗”分別指什么? (每點不超過30個字)(6分)
    7.概括作者對于“學(xué)者明星化”態(tài)度。(9分)
    鹽城市一中2009屆高三年級第調(diào)研考試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D(A應(yīng)屆yīng ,B折騰zhē 折本shé,C差勁chà 鬼使神差chāi 參差不齊cī)
    2.C(洞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明白透徹?!.東山再起,泛指失勢后重新得勢。此處應(yīng)為貶義詞“死灰復(fù)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執(zhí)或蠻橫。此處應(yīng)為“不可思議”。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聲音。)
    3.A(B項句式雜糅,C項“毯子、衣服、帳篷和救援物資”不能并列,D項“使用……樸素的建筑外觀”搭配不當(dāng))
    4.參考意象:友情——春風(fēng)、雨露、月光、溪流、爐火
    悲傷——孤雁、落花、巖泉、雨季、冬雪
    參考例句:友情是窗臺盛開的月季,燦燦的,彌漫春天的氣息
    悲傷是山間嗚咽的巖泉,幽幽的,充滿冬天的寒意
    (不是限定的對象0分;所謂“喻體”與本體,生拉硬扯,無關(guān)聯(lián),0分;喻體有聯(lián)系,有描述給1—2分;有合適的比喻和描述,3分;比喻貼切,描述生動形象4分;句式基本一致即可。)
    5、 四字句:厚德載物(1分)
    理由:勸勉廣大師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鑄造健康人格。(1分)
    十字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分)
    理由:鼓勵全校師生樹立遠大目標(biāo),實現(xiàn)更快更好發(fā)展。(2分)
    6.D(輕:以……為輕,輕視。 )
    7.C(①③是仁政帶來的結(jié)果)
    8.D(應(yīng)是曾鞏和王安石疏遠。)
    9.(1) 曾鞏就招待他吃飯,送給他帽子和衣服,借給他車馬和騎從,在齊州四境夸示炫耀。(飲食冠裳,動詞;假,借;夸徇,夸示炫耀)
    (2)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當(dāng)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上下馳騁,涉獵廣泛;工作,擅長寫;鮮,很少)
    (3)我所說的吝嗇,是指(說的是)他勇于作為,而吝嗇于改正過錯?。。ㄅ袛嗑涫?;吝,吝嗇;過,過錯)
     抓住要點,文意不通扣1分
    附參考譯文: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他從小就機智敏銳,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驚異。
    嘉祐二年考中進士,出任越州通判。這一年發(fā)生了饑荒,他估計常平倉儲存的糧食不足以用來救濟,而鄉(xiāng)間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來購糧。曾鞏就張貼告示曉諭所屬的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共有十五萬石,讓他們將這些糧食比照常平倉的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后賣給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xiāng),而且糧食有余。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nóng)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nóng)事沒有耽誤。
    任齊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惡、迅速嚴(yán)厲地打擊盜賊作為根本。曲堤有個姓周的人家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夠影響當(dāng)?shù)氐臋?quán)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沒有人敢去追究。曾鞏逮捕了他,處以刑罰。章邱有百姓在鄉(xiāng)村里聚眾結(jié)伙,號稱“霸王社”,殺人劫財,劫奪囚徒,沒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鞏讓百姓組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的行蹤,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有一個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給他配備了車馬和隨從,讓他四處夸耀。盜賊聽說了這件事,大多出來自首。曾鞏表面上看來是將此事到處張揚,實際上是想要離間分化那些盜賊,讓他們不能再糾合在一起。從此,齊州的人們連院門都不用關(guān)閉就可以安睡了。
    調(diào)任洪州。適逢江西當(dāng)年瘟疫大流行,曾鞏命令各縣鎮(zhèn)都儲存藥物以備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難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就招來住在官舍,供應(yīng)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分派醫(yī)生給他們治病。朝廷的軍隊征討安南,所經(jīng)過的州要準(zhǔn)備上萬人所需的物資,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機會橫征暴斂,百姓難以忍受。曾鞏則事先分別處理好了大軍突然集結(jié)時的吃住問題,因此,軍隊離開后,城鄉(xiāng)的百姓都不知道。
    調(diào)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曾鞏負有才名,長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認為他命運不濟,時運不佳。這一時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輩出人頭地,曾鞏對此看得很淡泊。經(jīng)過朝廷時,神宗召見他,對他慰勞問候,十分寵信,任命他為中書舍人。
    曾鞏品性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父親去世后,他侍奉繼母更加無微不至,在家境衰敗,無所依靠的情況下,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他們的讀書、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辦。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氣勢很盛,當(dāng)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年輕時與王安石交往,王安石當(dāng)時聲譽不大,曾鞏將他引薦給歐陽修。王安石得志后,曾鞏對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經(jīng)問曾鞏:“王安石是怎樣的人?”曾鞏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學(xué)問和行為道義,不在揚雄之下,但因為他吝嗇的緣故所以比不上揚雄?!被噬险f:“王安石對富貴看得很輕,怎么說他吝嗇呢?”曾鞏說:“我所說他吝嗇,是說他勇于作為,但吝嗇于改正自己的過錯啊?!鄙褡谫澩倪@個看法。
    10、【古詩鑒賞】(8分)
    (1)參考答案:描寫了紛紛落下的燈蕊余燼及散亂的棋局(1分),勾畫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圖景(1分),從而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夢前以棋解悶,夢后獨對孤燈時的孤獨與百無聊賴的情懷(2分)。
    (2)參考答案:此曲抒寫秋夜雨中鄉(xiāng)愁,以歸夢為中線,先寫夢之前所聽到的蕭瑟的秋聲,后寫夢過時所見的燈花殘棋,后寫夢后難眠的種種心事,層次分明。
    評分標(biāo)準(zhǔn):三個層次,答出一個層次1分;兩個層次2分;三個層次4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孰能無惑?其為惑也終不解矣。(2)劍閣崢嶸而崔嵬(3)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4)幾處早鶯爭暖樹 (5)濯清漣而不妖。 (6)任重而道遠。
    12.(4分) ①見證了村莊滄桑變化的斷崖②是在空曠與落寞之中堅韌地用自己的身影證明(或“昭示”)自己存在的斷崖。③是堅強、忍耐而默默地支撐著生生不息的新生命的斷崖。④是沉著、從容、樸實而又堅韌的斷崖。(4分;答到一點得1分)
    13.(4分)(1)沉默的斷崖年復(fù)一年①默默注視著村里人祖祖輩輩永不停止地做著美好的夢。(2分)②目睹了村里人夢想的實現(xiàn)和破滅。(2分)
    14.(6分)①通過斷崖的過去的繁華與現(xiàn)在的殘缺作比較(對比、襯托) (2分),突出斷崖沉默、堅強而不屈的形象。(2分)②為下文由斷崖引發(fā)的人生感悟作鋪墊(或:引發(fā)人們對生命的感悟)。(2分)
    15.(6分)①面對不幸要能從容堅強,把不幸當(dāng)成身后的歷史。②逆境可鑄煉常人難以具備的沉著.從容、樸實的品質(zhì)。③堅韌的人經(jīng)歷了磨礪,總會找到新的道路。④人在困境中要能繼續(xù)自己的熱情與夢想。(2分)(答對一點得2分)
    甲、論述類文本
    16.A(A與開篇第一句話的意思不相符。本文是針對“有人(特別是一些作家)對語文本身鄙薄不堪”的現(xiàn)象而闡述己見的)
    17.D(A,不是對比,而是類比、比喻; B,說明學(xué)習(xí)語文的重要性;C,是“‘偉大’的作家”用事例去說明可以“不理會什么語法法則”,而不是作者意圖。)
    18.一些作家(或“有些當(dāng)下看上去很‘偉大’的作家”)(2分)。他們在做學(xué)生時,語文成績大抵都很好,未成名時常以此為炫資;成名后卻常鄙薄起語文教育。(2分) 他們不自覺地按照規(guī)則行事,卻說“語文根本沒有規(guī)則”,“都是語文惹的禍?!保?分)(只談他們“拆橋”——鄙薄語文的言論,分別扣1分)
    19.標(biāo)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2分) “語文是鹽”說明語文是“母本性”的學(xué)科,人類所有的知識和想法都要通過它來表述;(2分) 同時,又是通用地為所有人服務(wù)的,因此人們都需要有語文的知識和功底。(2分)
    乙、實用類文本
    16.D (該選項是在談紀(jì)念巴金對現(xiàn)今寫作狀況的真相的現(xiàn)實意義,不是本句話的含意。) 17.D(是人們對《隨想錄》的認識,而非它的作用)
    18.(1)反對任何形式的強權(quán),(2)是強調(diào)個性的自由,(3)品性正直,(4)真誠與激情
    (5)對信仰的追求與支持,(6)毫無保留地深刻剖析自己的靈魂。(6分。一點1分)
    19.委婉批評“現(xiàn)在的文學(xué)眼光”(2分),反襯流淌在巴金文字中的真誠與激情(2分),強調(diào)巴金的信仰所賦予他的對人生與世界的一種堅定勇氣與態(tài)度,作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先聲給予他的道德與社會承擔(dān)(2分)。
    20.作文。參照高考作文評分標(biāo)準(zhǔn)。
    附加題參考答案:
     21.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22.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2分)。孟子認為,國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所以恭儉對待人民 (1分),要“取于民有制”(1分)。
     23.D、E(D項中是繁漪抖出各人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E項中應(yīng)該是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溫順世故的襲人,忍辱吞聲的尤二姐)
     24.桑地亞哥是位堅毅剛強的老人。(2分)他能忍受厄運的重壓,雖然已經(jīng)衰老,但想到的多是力的象征——獅子、抵手比賽,勇敢面對碩大的馬林魚和成群的鯊龜。他是一個無論在怎么艱苦的環(huán)境都憑毅力和智慧進行抗?fàn)幍挠率?,是一個捍衛(wèi)“人的靈魂的尊嚴(yán)”的人。 (3分)
     25.為報關(guān)羽被害之仇,劉備率兵七十萬攻打東吳。蜀軍從巫峽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結(jié)連四十余寨,進攻東吳。孫權(quán)任陸遜為大都督拒劉備。陸遜堅守不戰(zhàn),等待時機。劉備求戰(zhàn)不得,移寨于山谷樹林中避暑。陸遜趁蜀軍疲憊之時,夜里借東南風(fēng)放火,盡燒連營七百里。劉備敗走,被趙云救入白帝城,并一病不起。
     26.文化審視指對傳統(tǒng)文化采取嚴(yán)肅認真的態(tài)度加以分析與評判(3分)(或“與大眾對話,教化民眾,接受民眾的甄別與評判”)。文化媚俗指學(xué)者明星屈從于商業(yè)模式,迎合并制造虛假的大眾文化需求現(xiàn)象(2分)。
    27.一方面肯定他們與大眾對話,提高整個社會大眾學(xué)術(shù)文化素養(yǎng)(2分),推動學(xué)術(shù)發(fā)展方面的積極作用(2分);
    另一方面也對知識階層市儈化、傳統(tǒng)文化在所謂的“普及”中早已面目全非、助長了大眾對“文化”的需求功利和浮躁的現(xiàn)象指出批評。(三點,答對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