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現(xiàn)實或讓慢性病患者更幸福

字號: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指出,與保持希望相比,放棄希望或許會讓某些慢性病患者更幸福。
    密歇根大學醫(yī)學博士彼得·尤貝爾說,希望是幸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有時候保持希望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會干擾人們的適應能力,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持續(xù)。
    為了證實這一設想,尤貝爾和他的同事對一批剛實施過結腸造口術的病人進行了測試。在接受手術之前,一部分患者被告知這一手術是可逆的,幾個月后他們將接受第二次手術,以恢復原先的功能;而另一部分患者則被告知這一手術是永久性的,他們將永遠不能恢復到原先的狀態(tài)。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手術后的6個月中,被迫放棄希望的第二小組的幸福感遠比保持希望的第一組強得多。
    研究人員認為,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放棄希望者接受了這一現(xiàn)實,早已開始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而保持希望者卻一直期待著下一次的手術,在希望的驅使下,他們將病前狀況和現(xiàn)在的狀況進行對比,結果對現(xiàn)狀并不滿意。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社會和決策科學學院教授喬治·溫斯坦說,這一結果或許也可以對離婚者比喪偶者在情感上更為痛苦這一現(xiàn)象作出解釋。因為與離婚者相比,喪偶者完全失去了挽回配偶的希望。
    尤貝爾說,專業(yè)的醫(yī)護工作者一般都會盡量將樂觀的消息傳達給患者,即便是在前景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依然如此,因為他們認為讓病人保持希望更有益健康。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樂觀的信息對患者來說并不是最有益的信息,讓患者保持希望可能嚴重影響其情緒的適應過程。
    當然,也并不是說不提希望,尤貝爾認為在引導患者建立希望的方式上應該更為科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患者能夠盡快地適應并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