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國訴訟法共同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答:(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2)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兩審終審制。(5)公開審判。(6)回避原則。(7)合議制原則。(8)訴訟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9)人民檢查機關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jiān)督。(10)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
第四章 經濟法律制度和環(huán)境法律制度
1.什么是合伙企業(yè)?我國《合伙企業(yè)法》規(guī)定,設立合伙企業(yè)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答:合伙企業(yè)是指由合伙人訂立合伙協(xié)議,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共享收益、工擔風險,并對合伙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
我國《合伙企業(yè)法》規(guī)定,設立合伙企業(yè)應當具備下列五個條件:(1)有兩個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擔無限責任者;(2)有書面合伙協(xié)議;(3)有各合伙人實際繳付的出資;(4)有合伙企業(yè)的名稱;(5)有經營場所和從事合伙經營的必要條件。
2.什么是有限責任公司?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答:有限責任公司是指由法定人數(shù)的股東組成的、股東以其出資額對公司承擔責任并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yè)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公司。
3.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答: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下列五個條件:(1)股東符合法定人數(shù);即由2個以上50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2)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低限額;以生產經營或商品批發(fā)為主的公司人民幣50萬元,以商品零售為主的公司人民幣30萬元,科技開發(fā)、咨詢、服務性公司人民幣10萬元。特定行業(yè)公司低限額需要高于上述所定限額的,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3)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的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5)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5.《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答: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下列六個條件:(1)發(fā)起人符合法定人數(shù);發(fā)起人應為5個以上股東,其中半數(shù)以上在中國境內有住所。(2)發(fā)起人認繳和社會公開募集的股本達到法定資本低限額,即1000萬人民幣。(3)股份發(fā)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guī)定。(4)發(fā)起人制訂公司章程,并經創(chuàng)立大會通過。(5)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6)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6.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的消費者的權利有哪些?
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者的權利有九項:(1)人身與財產安全權;(2)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知悉權;(3)選擇商品和服務自主權;(4)公平交易權;(5)損害求償權;(6)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結社權;(7)獲得有關知識權;(8)一個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9)對經營者的監(jiān)督權。
7.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有哪些?
答: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有十一項,即:(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10)偶然所得;(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多得。
8.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了哪些基本原則?
答: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了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四個,即:(1)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2)按勞分配原則。(3)男女平等原則。(4)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
9.我國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哪些?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哪些?
答: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1)城市市區(qū)的土地;(2)農村和城市區(qū)中依法沒收、征用、征收和收歸國有的土地;(3)國家為確定為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嶺、荒地、灘涂、河灘地以及其他土地。
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1)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農村和城市郊區(qū)屬于國家所有以外的土地。(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10.勞動法》規(guī)定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答:(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勞動合同;(2)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11.論述勞動合同的解除。
答:《勞動法》規(guī)定:
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勞動者雖然沒有過錯,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并依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經濟補償:(1)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產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xié)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的。
但是,《勞動法》還規(guī)定,如果勞動者患職業(yè)病或因工傷并被確認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患病或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內的;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內的;(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五章 民事法律制度
1.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公民民事行為能力有哪幾種?
答: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
⑴ 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周歲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⑵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⑶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監(jiān)護人代理其民事活動。
2.什么是民事法律行為?民事反率行為的有效條件有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為:(1)行為人要有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行為能力。(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3)行為不得違背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3.債發(fā)生的根據(jù)有哪些?
答:引起債發(fā)生的主要根據(jù)有:(1)合同之債;(2)侵權行為之債;(3)不當?shù)美畟?;?)無因管理之債;(5)單方民事法律行為之債。
4.什么是債的擔保?債的擔保方式有哪些?
答:債的擔保是為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保障債權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法律制度。
債的擔保方式有:擔保、抵押、定金、留置、質押五種。
5.什么是知識產權?它具有哪些特點?
答:知識產權,又稱智力成果權是指智力成果的創(chuàng)造人和工商業(yè)生產經營標記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它具有以下特點:(1)它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即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工商業(yè)信譽。(2)它具有雙重的內容,即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3)它必須經國家主管機關依法確認才能產生,因而不是一種自然權利。(4)它具有專有性,法律規(guī)定這種權利只授予智力成果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它的客體獨創(chuàng)性的必然要求。(5)它具有地域性,是一種受地域限制的權利。(6)它具有時間性,只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6.我國法定繼承的概念和順序是什么?
答: 法定繼承人是指按法律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遺產的人。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是指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的先后次序。我國法定繼承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順序中的繼承人的權利是相等的。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法律規(guī)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7.什么是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有哪幾種?
答:民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依照民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一般有三種?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
8.人身權的種類有哪些?
答:人身權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兩方面內容。
⑴人格權,是法律規(guī)定的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所應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姓名權、榮譽權、名譽權、生命權、身體健康權、自由權、肖像權。
⑵身份權,指因民事主體的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權利,主要包括: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利、監(jiān)護權、公民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身份權,即親權、繼承權。
9.遺產繼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有四種: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
10.承擔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要件是什么?
答:承擔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要件:(1)行為人有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的行為。(2)要有損害事實,并且損害后果確因違反合同的行為所造成。(3)違反合同的當事人有過錯。
11.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是什么?
答: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自己的過錯,實施非法侵權他人權益的行為,對受害人承擔的民事責任。
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只有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如下全部條件,才承擔侵權責任:(1)損害事實的發(fā)生。(2)致害行為的違法性。(3)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4)侵害人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12.試述民事行為的種類及其法律后果。
答: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是指行為人內在的意思表現(xiàn)于外部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是指行為人內在的意思表現(xiàn)于外部的一種形式。法律規(guī)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
從民事行為的法律后果劃分,可以分為:(1)有效民事行為,是指具備《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必備條件的民事行為。(2)無效民事行為,是指不具備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條件的民事行為。對于無效民事行為,無論當事人的意愿如何,都是無效的,而且從行為開始時就沒有法律約束力。(3)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是蟄一部分意思表示不真實、違背自愿原則所為的民事行為。主要包括兩種:①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②顯失公平。民事行為無效的法律后果,是指對于無效或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即為無效。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行為人應當立即終止履行。
當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雙方當事人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分擔各自的民事責任:(1)反還財產。(2)賠償損失。(3)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的,應手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反還第三者。
13.試述無效合同及對無效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的處理。
答:無效合同是指合同雖經當事人協(xié)商成立,但因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則該合同無效,給合同從訂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
對無效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的處理:(1)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2)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3)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反還;不能反還或者沒有必要反還的,應當折價補償。(4)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反還集體、第三人。(5)對于無效合同、可撤銷的合同,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
答:(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2)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兩審終審制。(5)公開審判。(6)回避原則。(7)合議制原則。(8)訴訟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9)人民檢查機關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jiān)督。(10)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
第四章 經濟法律制度和環(huán)境法律制度
1.什么是合伙企業(yè)?我國《合伙企業(yè)法》規(guī)定,設立合伙企業(yè)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答:合伙企業(yè)是指由合伙人訂立合伙協(xié)議,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共享收益、工擔風險,并對合伙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
我國《合伙企業(yè)法》規(guī)定,設立合伙企業(yè)應當具備下列五個條件:(1)有兩個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擔無限責任者;(2)有書面合伙協(xié)議;(3)有各合伙人實際繳付的出資;(4)有合伙企業(yè)的名稱;(5)有經營場所和從事合伙經營的必要條件。
2.什么是有限責任公司?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答:有限責任公司是指由法定人數(shù)的股東組成的、股東以其出資額對公司承擔責任并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yè)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公司。
3.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答: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下列五個條件:(1)股東符合法定人數(shù);即由2個以上50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2)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低限額;以生產經營或商品批發(fā)為主的公司人民幣50萬元,以商品零售為主的公司人民幣30萬元,科技開發(fā)、咨詢、服務性公司人民幣10萬元。特定行業(yè)公司低限額需要高于上述所定限額的,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3)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的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5)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5.《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答: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下列六個條件:(1)發(fā)起人符合法定人數(shù);發(fā)起人應為5個以上股東,其中半數(shù)以上在中國境內有住所。(2)發(fā)起人認繳和社會公開募集的股本達到法定資本低限額,即1000萬人民幣。(3)股份發(fā)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guī)定。(4)發(fā)起人制訂公司章程,并經創(chuàng)立大會通過。(5)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6)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6.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的消費者的權利有哪些?
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者的權利有九項:(1)人身與財產安全權;(2)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知悉權;(3)選擇商品和服務自主權;(4)公平交易權;(5)損害求償權;(6)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結社權;(7)獲得有關知識權;(8)一個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9)對經營者的監(jiān)督權。
7.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有哪些?
答: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有十一項,即:(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10)偶然所得;(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多得。
8.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了哪些基本原則?
答: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了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四個,即:(1)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2)按勞分配原則。(3)男女平等原則。(4)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
9.我國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哪些?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哪些?
答: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1)城市市區(qū)的土地;(2)農村和城市區(qū)中依法沒收、征用、征收和收歸國有的土地;(3)國家為確定為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嶺、荒地、灘涂、河灘地以及其他土地。
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1)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農村和城市郊區(qū)屬于國家所有以外的土地。(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10.勞動法》規(guī)定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答:(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勞動合同;(2)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11.論述勞動合同的解除。
答:《勞動法》規(guī)定:
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勞動者雖然沒有過錯,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并依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經濟補償:(1)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產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xié)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的。
但是,《勞動法》還規(guī)定,如果勞動者患職業(yè)病或因工傷并被確認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患病或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內的;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內的;(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第五章 民事法律制度
1.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公民民事行為能力有哪幾種?
答: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
⑴ 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周歲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⑵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⑶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監(jiān)護人代理其民事活動。
2.什么是民事法律行為?民事反率行為的有效條件有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為:(1)行為人要有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行為能力。(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3)行為不得違背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3.債發(fā)生的根據(jù)有哪些?
答:引起債發(fā)生的主要根據(jù)有:(1)合同之債;(2)侵權行為之債;(3)不當?shù)美畟?;?)無因管理之債;(5)單方民事法律行為之債。
4.什么是債的擔保?債的擔保方式有哪些?
答:債的擔保是為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保障債權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法律制度。
債的擔保方式有:擔保、抵押、定金、留置、質押五種。
5.什么是知識產權?它具有哪些特點?
答:知識產權,又稱智力成果權是指智力成果的創(chuàng)造人和工商業(yè)生產經營標記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它具有以下特點:(1)它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即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工商業(yè)信譽。(2)它具有雙重的內容,即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3)它必須經國家主管機關依法確認才能產生,因而不是一種自然權利。(4)它具有專有性,法律規(guī)定這種權利只授予智力成果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它的客體獨創(chuàng)性的必然要求。(5)它具有地域性,是一種受地域限制的權利。(6)它具有時間性,只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6.我國法定繼承的概念和順序是什么?
答: 法定繼承人是指按法律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遺產的人。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是指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的先后次序。我國法定繼承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順序中的繼承人的權利是相等的。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法律規(guī)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7.什么是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有哪幾種?
答:民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依照民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一般有三種?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
8.人身權的種類有哪些?
答:人身權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兩方面內容。
⑴人格權,是法律規(guī)定的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所應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姓名權、榮譽權、名譽權、生命權、身體健康權、自由權、肖像權。
⑵身份權,指因民事主體的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權利,主要包括: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利、監(jiān)護權、公民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身份權,即親權、繼承權。
9.遺產繼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有四種: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
10.承擔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要件是什么?
答:承擔違反合同民事責任的要件:(1)行為人有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的行為。(2)要有損害事實,并且損害后果確因違反合同的行為所造成。(3)違反合同的當事人有過錯。
11.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是什么?
答: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自己的過錯,實施非法侵權他人權益的行為,對受害人承擔的民事責任。
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只有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如下全部條件,才承擔侵權責任:(1)損害事實的發(fā)生。(2)致害行為的違法性。(3)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4)侵害人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12.試述民事行為的種類及其法律后果。
答: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是指行為人內在的意思表現(xiàn)于外部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是指行為人內在的意思表現(xiàn)于外部的一種形式。法律規(guī)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
從民事行為的法律后果劃分,可以分為:(1)有效民事行為,是指具備《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必備條件的民事行為。(2)無效民事行為,是指不具備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條件的民事行為。對于無效民事行為,無論當事人的意愿如何,都是無效的,而且從行為開始時就沒有法律約束力。(3)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是蟄一部分意思表示不真實、違背自愿原則所為的民事行為。主要包括兩種:①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②顯失公平。民事行為無效的法律后果,是指對于無效或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即為無效。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行為人應當立即終止履行。
當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雙方當事人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分擔各自的民事責任:(1)反還財產。(2)賠償損失。(3)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的,應手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反還第三者。
13.試述無效合同及對無效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的處理。
答:無效合同是指合同雖經當事人協(xié)商成立,但因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則該合同無效,給合同從訂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
對無效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的處理:(1)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2)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3)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反還;不能反還或者沒有必要反還的,應當折價補償。(4)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反還集體、第三人。(5)對于無效合同、可撤銷的合同,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