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名詞解釋(10)

字號: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名詞解釋
    1、生產力標準:是指一定的社會制度、生產關系和經濟體制的存在與更替的合理性,要以是否適應于生產力狀況和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為標準。
    2、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是指從無產階級專政建立開始,到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建立為止,這中間所經歷的革命轉變時期。中國的過渡時期是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的時期。
    3、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是指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的發(fā)展必然經歷低級和高級兩個階段,低級階段或第一階段為社會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或第二階段是共產主義社會。
    4、自由人聯(lián)合體:馬克思把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中的社會經濟組織稱為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的經濟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
    6、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勞動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特征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和根本標志,從而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7、按勞分配: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它是由社會和集體以人們付出勞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
    8、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資本、勞力、技術、信息、土地以及各種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的投入所進行的收入分配。
    9、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原則,即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勞動者,自覺地盡其所能為社會勞動,社會按照他們的實際需要分配消費品。
    10、舊社會分工:是指每個人長期乃至終生被束縛在一種職業(yè)上,即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一種崗位上。特別是形成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或根本差別。
    1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
    12、計劃調節(jié):是國家通過制定的長期、中期、短期經濟計劃,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和發(fā)展進行的調節(jié)。
    13、國民經濟比例關系:是指社會再生產各部門、各環(huán)節(jié)、各地區(qū)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內在聯(lián)系在數(shù)量上的表現(xiàn)。
    14、“三個有利于”:是指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