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名學生因未交50元郊游費被罰站兩堂課》
(人民網(wǎng)2004年12月30日)
由于沒向老師交納50元郊游費,11名二年級學生竟被老師罰站兩堂課--這是前日發(fā)生在白云區(qū)積德花園小學的事情,該校領(lǐng)導表示調(diào)查情況后,將根據(jù)實情對該老師進行批評處理。
昨日,據(jù)部分家長和學生介紹,此前積德花園小學發(fā)下通知,將在30日組織全體學生游覽廣州藝術(shù)博物館和白云山,要求學生交納50元郊游費。由于近來天氣變冷,部分家長因擔心孩子挨寒受凍,決定孩子不參加此次郊游活動。據(jù)了解,該班共34名學生,不參加郊游活動的學生占全班人數(shù)的1/3。
沒交錢被罰站兩堂課
前日上午四節(jié)課結(jié)束后,該校二年級某班班主任老師朗聲念出沒交費用的學生名字,要求這批學生去校長辦公室。11名學生走進辦公室,教務主任依次詢問學生不參加郊游活動的原因,由于語氣較為嚴厲,令原本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學生更是噤若寒蟬。問話完畢后,學生紛紛回家,各自相安無事。
當日下午,首節(jié)語文課剛一開始,班主任老師便厲聲說:沒有交錢的學生,站到教室后面。11名學生走到教室后面,一字排開,并肩而立,一站就是兩堂課。
采用罰站讓人難接受
當日放學后,家長王女士見剛出校門的女兒黃蔚直喊腿疼,問及原因,才知道女兒被罰站了整個下午。而被罰男生曹杰,見到母親便哇哇大哭,直言罰站辛苦。王女士不解:通知上明明寫著郊游是自愿參加,學生并沒有錯,為何要被罰站?她還表示,即便學生有錯,也應以教導為主,處罰為輔,采用罰站方式讓人難以接受。
還有家長擔憂,孩子不足8歲,如此體罰會否影響身心健康。昨日,記者見到其中一名被罰女生,她說11名被罰同學中有7名男生、4名女生。問及罰站滋味,答:很麻很累。
對老師進行批評處理
對于這11名學生被罰站一事,該班班主任起初矢口否認,而后說只是為了讓學生說明不去郊游原因才讓其罰站,問及罰站時間,該老師稱她急于上課沒有回答。該校副校長何應麟表示,此次出游主要為了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是否參加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她還表示學生被罰站一事她并不知情,如果屬實,調(diào)查情況后,他們將根據(jù)實情對該老師進行批評處理。
市教育局辦公室張先生表示,省市區(qū)教育部門在多次會議中強調(diào)嚴禁老師體罰學生,一旦體罰,將視情節(jié)輕重對該老師予以行政記過或批評教育處理。他還說,按照常規(guī),市內(nèi)學校郊游一般每年兩次,即春游和秋游,此外學校也可自行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均采取自愿原則,對于沒有參加的學生,學校不得強制要求。此外,還應妥善安排不予參加學生的當日校內(nèi)活動,或交由父母負責監(jiān)護管理。(見習記者 李文瑞)
語文教案《西江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網(wǎng),作者:張必錕)
導入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diào)。其實并無根據(jù),但習慣如此。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diào)、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diào)。讀雙調(diào)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之間的聯(lián)系。
辛棄疾是南宋的愛國詞人,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guān)。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fā)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在上饒帶湖期間寫的,記夜行的經(jīng)歷,比較容易讀懂。
讀讀講講問問
教師領(lǐng)讀全詞一至二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也可讓學生試讀。
師: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不長?(長)
師: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天氣有變化:開始有明月、清風,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師:路長,為什么要夜行?(白日酷熱)
師:這時是什么季節(jié)?(從蟬鳴可見,從"說豐年"可知,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又,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
師:"說豐年"的是誰?(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敘述上片的內(nèi)容。(深夜時分,月兒從云縫里鉆了出來,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頭上棲息的山鵲,清風吹拂,蟬也叫得格外歡快。此時,詞人和他的同伴們正行進在黃沙道中,一路上他們都聞到了稻花的香氣,田間的青蛙也不斷地鳴叫,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論著今年定是一個好年成。)
師: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天空已布滿烏云,僅天邊尚余幾顆星。)
師:"兩三點雨山前",雨不大嘛,詞人著急嗎?(從下句看,他是著急的,因為這是驟雨將至的信號。)
師:詞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嗎?(從下文"舊時"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
師:再看后兩句,注釋里的話跟詞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詞人用的是倒語。)
師:為什么要用倒語?(表現(xiàn)詞人的驚喜之情,因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
師:詞中常常出現(xiàn)倒語,有的出于表達內(nèi)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韻的需要,更多的是兩種需要兼而有之,這兩句就是這樣。
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下片內(nèi)容(可參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總結(jié)
凡雙調(diào)的詞,內(nèi)容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它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詞人輕松、喜悅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此外,讀詞也要注意詞中的關(guān)鍵性字眼,過去叫做"煉字"。這首詞中"忽見"二字就煉得好,集中地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有些括號里的話是提示性的,并非預設(shè)答案。)
(人民網(wǎng)2004年12月30日)
由于沒向老師交納50元郊游費,11名二年級學生竟被老師罰站兩堂課--這是前日發(fā)生在白云區(qū)積德花園小學的事情,該校領(lǐng)導表示調(diào)查情況后,將根據(jù)實情對該老師進行批評處理。
昨日,據(jù)部分家長和學生介紹,此前積德花園小學發(fā)下通知,將在30日組織全體學生游覽廣州藝術(shù)博物館和白云山,要求學生交納50元郊游費。由于近來天氣變冷,部分家長因擔心孩子挨寒受凍,決定孩子不參加此次郊游活動。據(jù)了解,該班共34名學生,不參加郊游活動的學生占全班人數(shù)的1/3。
沒交錢被罰站兩堂課
前日上午四節(jié)課結(jié)束后,該校二年級某班班主任老師朗聲念出沒交費用的學生名字,要求這批學生去校長辦公室。11名學生走進辦公室,教務主任依次詢問學生不參加郊游活動的原因,由于語氣較為嚴厲,令原本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學生更是噤若寒蟬。問話完畢后,學生紛紛回家,各自相安無事。
當日下午,首節(jié)語文課剛一開始,班主任老師便厲聲說:沒有交錢的學生,站到教室后面。11名學生走到教室后面,一字排開,并肩而立,一站就是兩堂課。
采用罰站讓人難接受
當日放學后,家長王女士見剛出校門的女兒黃蔚直喊腿疼,問及原因,才知道女兒被罰站了整個下午。而被罰男生曹杰,見到母親便哇哇大哭,直言罰站辛苦。王女士不解:通知上明明寫著郊游是自愿參加,學生并沒有錯,為何要被罰站?她還表示,即便學生有錯,也應以教導為主,處罰為輔,采用罰站方式讓人難以接受。
還有家長擔憂,孩子不足8歲,如此體罰會否影響身心健康。昨日,記者見到其中一名被罰女生,她說11名被罰同學中有7名男生、4名女生。問及罰站滋味,答:很麻很累。
對老師進行批評處理
對于這11名學生被罰站一事,該班班主任起初矢口否認,而后說只是為了讓學生說明不去郊游原因才讓其罰站,問及罰站時間,該老師稱她急于上課沒有回答。該校副校長何應麟表示,此次出游主要為了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是否參加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她還表示學生被罰站一事她并不知情,如果屬實,調(diào)查情況后,他們將根據(jù)實情對該老師進行批評處理。
市教育局辦公室張先生表示,省市區(qū)教育部門在多次會議中強調(diào)嚴禁老師體罰學生,一旦體罰,將視情節(jié)輕重對該老師予以行政記過或批評教育處理。他還說,按照常規(guī),市內(nèi)學校郊游一般每年兩次,即春游和秋游,此外學校也可自行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均采取自愿原則,對于沒有參加的學生,學校不得強制要求。此外,還應妥善安排不予參加學生的當日校內(nèi)活動,或交由父母負責監(jiān)護管理。(見習記者 李文瑞)
語文教案《西江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網(wǎng),作者:張必錕)
導入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diào)。其實并無根據(jù),但習慣如此。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diào)、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diào)。讀雙調(diào)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之間的聯(lián)系。
辛棄疾是南宋的愛國詞人,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guān)。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fā)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在上饒帶湖期間寫的,記夜行的經(jīng)歷,比較容易讀懂。
讀讀講講問問
教師領(lǐng)讀全詞一至二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也可讓學生試讀。
師: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不長?(長)
師: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天氣有變化:開始有明月、清風,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師:路長,為什么要夜行?(白日酷熱)
師:這時是什么季節(jié)?(從蟬鳴可見,從"說豐年"可知,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又,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
師:"說豐年"的是誰?(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敘述上片的內(nèi)容。(深夜時分,月兒從云縫里鉆了出來,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頭上棲息的山鵲,清風吹拂,蟬也叫得格外歡快。此時,詞人和他的同伴們正行進在黃沙道中,一路上他們都聞到了稻花的香氣,田間的青蛙也不斷地鳴叫,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論著今年定是一個好年成。)
師: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天空已布滿烏云,僅天邊尚余幾顆星。)
師:"兩三點雨山前",雨不大嘛,詞人著急嗎?(從下句看,他是著急的,因為這是驟雨將至的信號。)
師:詞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嗎?(從下文"舊時"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
師:再看后兩句,注釋里的話跟詞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詞人用的是倒語。)
師:為什么要用倒語?(表現(xiàn)詞人的驚喜之情,因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
師:詞中常常出現(xiàn)倒語,有的出于表達內(nèi)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韻的需要,更多的是兩種需要兼而有之,這兩句就是這樣。
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下片內(nèi)容(可參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總結(jié)
凡雙調(diào)的詞,內(nèi)容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它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詞人輕松、喜悅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此外,讀詞也要注意詞中的關(guān)鍵性字眼,過去叫做"煉字"。這首詞中"忽見"二字就煉得好,集中地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有些括號里的話是提示性的,并非預設(sh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