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指導(dǎo):場地作圖、試題類型與解題方法

字號:

第一章 場地分析
    第三節(jié) 試題類型與解題方法
    類型一 平地可建建筑范圍
    解題方法:
    1?;嘏c道路相連時分清道路紅線,據(jù)后退紅線找到建筑控制線;
    2。沿地界四周線,滿足不同退界要求;
    3。基地內(nèi)有河流小溪,滿足退藍線要求;
    4?;貎?nèi)有古建名木,滿足保護距離要求;
    5。擬建建筑與現(xiàn)有建筑之間,滿足日照間距要求;
    6。擬建建筑與現(xiàn)有建筑之間,滿足防火間距要求;
    7。如有停車場庫時,其入口滿足視線要求。
    類型二 平地可建建筑空間范圍
    解題方法:
    1。基地與道路相連時分清道路紅線,據(jù)后退紅線找到建筑控制線;
    2。擬建建筑與現(xiàn)有建筑之間,滿足日照間距要求;
    3。擬建建筑與現(xiàn)有建筑之間,滿足防火間距要求;
    4。規(guī)劃劃定的視覺保護線(本人加注)。
    類型三 坡地可建建筑范圍
    解題方法:
    1。掌握計算截距的計算方法;
    2。用楔型圖快速判斷坡度位置。
    類型四 用地界限內(nèi)有顯著高差時可建建筑范
    解題方法:
    1。熟悉建筑物與邊坡,擋土墻之間距離的規(guī)定;
    2。利用場地內(nèi)外絕對標高數(shù)值,判斷地形高低;
    3。根據(jù)地形高低對日照間距進行調(diào)整。
    類型五 設(shè)計地面與周邊地形有顯著高解題方法:
    1。找出挖方填方邊坡位置;
    2。了解建筑物與邊坡坡頂或坡腳的距離要求。
    第二章 地形設(shè)計 第三節(jié) 試題類型與解題方法
    類型一 道路等高線
    解題方法:
    1。掌握利用坡度和相似三角形原理求解不同點標高;
    2。正確計算控制點(如變坡點)標高;
    3。注意道路,人行道和路肩等高線向后傾斜方向不一致;
    4。掌握剛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等高線的不同表示方法。
    類型二 邊坡等高線
    解題方法:
    1。判斷填方和挖方的范圍;
    2。正確計算控制點標高;
    3。掌握邊坡等高線的繪制方法;
    4。注意設(shè)計等高線和自然地形等高線的處理。
    類型三 排水渠等高線
    解題方法:
    1。正確計算控制點標高;
    2。按設(shè)計等高距等分各條邊;
    3。先繪出直線等高線;
    4。用平順的線條將直線等高線修改成曲線等高線。
    類型四 場地平整邊坡
    解題方法:
    1。判斷填方和挖方范圍;
    2。求出各控制點的自然地形標高;
    3。根據(jù)自然地形平均值確定地面的設(shè)計標高;
    4。用圖例表示邊坡水平占地寬度。
    類型五 場地平整等高線
    解題方法:
    1。判斷填方和挖方范圍;
    2。正確計算控制點的標高;
    3。熟練繪制出排水渠,設(shè)計地面和邊坡的等高線;
    4。注意設(shè)計等高線與自然地形等高線的銜接處理。
    第三章 場地剖面 第三節(jié) 試題類型與解題方法
    類型一 確定地面設(shè)計標高之一
    解題方法:
    1。濱水場地標高滿足防洪要求;
    2。保留樹木出不需場地平整;
    3。邊坡的坡頂或坡腳不能出用地界限;
    4。設(shè)置排水溝攔截流向建筑的雨水。
    類型二 確定地面設(shè)計標高之二
    解題方法:
    1。確定建筑物室內(nèi)地平標高;
    2。確定建筑物室外地平標高;
    3。支擋構(gòu)筑物的布置;
    4。場地排雨水設(shè)計。
    類型三 確定地下車庫入口坡道坡度
    解題方法:
    1。掌握坡道的縱坡標準;
    2。掌握緩和坡段的技術(shù)標準;
    3。通過調(diào)整坡道的位置,使挖填方大體相等,從而保證土方平衡。
    類型四 繪制給定總平面的剖面
    解題方法:
    1。掌握平坡式和臺階式豎向布置的標準;
    2。根據(jù)道路設(shè)計坡度條件確定地面設(shè)計標高;
    3。設(shè)置必要擋土墻或邊坡,保持土體穩(wěn)定;
    4。設(shè)置排水溝排雨水。
    類型五 土方量估算
    解題方法:
    1。初步確定設(shè)計地面標高;
    2。求施工高度;
    3。繪零線;
    4。按公式計算土方量;
    5。根據(jù)挖填方平衡調(diào)整設(shè)計地面標高;
    6。再次計算土方量,土方平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