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審計師理論與實踐審計第八章講義(2)

字號:

第二節(jié) 審計抽樣樣本的基本程序和樣本選取方法
    一.掌握審計抽樣的基本程序
    1.確定被審查總體的范圍
    ①被審查總體與具體審計目標的相關性;
    ②被審查總體中項目的同質性;
    ③被審查總體中項目的可辨性;
    ④被審查總體中項目的充分性。
    2.確定樣本量
    ①總體容量;
    ②總體項目差異;
    ③審計結論的精確限度;
    ④審計結論的可靠程度。
    【2003年試題】
    審計人員在審查樣本項目后,如果必須以樣本差錯率代替預計總體差錯率,重新確定樣本規(guī)模。則往往是由于:
    A.樣本差錯率與預計總體差錯率大致相同
    B.樣本差錯率小于預計總體差錯率
    C.樣本差錯率大于預計總體差錯率
    D.樣本審查中有個別重要問題
    【答案】C
    【解析】樣本差錯率大于預計總體差錯率,則必須以樣本差錯率代替預計總體差錯率,重新確定樣本規(guī)模。
    【2004年試題】
    下列關于樣本規(guī)模的描述中。正確的有:
    A.預計總體偏差水平越高.需要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
    B.預計總體偏差水平越低.需要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
    C.要求審計結論的可靠程度越高。需要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
    D.要求審計結論的可靠程度越低,需要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
    E.總體數(shù)量與樣本規(guī)模成反比
    【答案】AC
    【解析】預計總體偏差水平越高.需要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要求審計結論的可靠程度越高。需要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總體數(shù)量與樣本規(guī)模成正比。
    【2005年試題】
    審計人員在運用統(tǒng)計抽樣技術進行審計時,確定樣本規(guī)模應考慮的因素有:
    A.總體數(shù)量
    B.總體偏差水平
    C.審計結論的精確限度
    D.審計結論的可靠性程度
    E.以往類似審計項目的經驗
    【答案】ABCD
    【解析】確定樣本規(guī)模無需考慮以往類似審計項目的經驗。
    【2006年試題】
    在審計統(tǒng)計抽樣中,影響樣本規(guī)模的因素有:
    A .總體容量
    B .總體項目差異
    C .審計結論的精確限度
    D .審計人員的能力和水平
    E .審計人員的數(shù)量
    【答案】ABC
    【解析】審計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和審計人員的數(shù)量與樣本規(guī)模無關。
    3.選取樣本項并審核
    樣本項目的選取越遵循隨機原則,其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就越高。
    審計人員抽取了樣本之后,要對每一個樣本進行審查,從而獲得樣本的差錯率,并 將這一樣本差錯率與預期的總體差錯率進行比較,以確定所使用的樣本規(guī)模是否合適,如不合適應作適當調整。審計人員應把最終的審查結果記錄下來,作為推斷總體特征,即總體差錯率的依據。
    4.形成審計結論
    根據樣本的審查結果,了解樣本的差錯率,以此去推斷總體的差錯率,并計算在預 先確定的可靠程度之上,樣本推斷結果與實際情況之間的誤差有多大,并將這一誤差控 制在可能接受的范圍之內,從而獲得切合實際的審計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