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什么是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是什么?
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法調整形成的具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
(1)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又稱為民事主體,是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人。
(2)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3)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民事主體之間法律確認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5.5 什么是債?債的發(fā)生根據(jù)有哪些?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在當事人之間產(chǎn)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1)合同之債;(2)侵權行為之債;(3)不當?shù)美畟唬?)無因管理之債;(5)單方民事法律行為之債。
5.6 什么是債的擔保?債的擔保方式有哪些?
債的擔保是為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保障債權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法律制度。
債的擔保方式有:擔保、抵押、定金、留置。
5.7 我國合同法具有哪些基本原則?
(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2)當事人自愿原則。(3)公平原則。(4)誠實信用原則。(5)合法和尊重社會公德原則。(6)合同必須履行原則。(7)合法合同受保護原則。
5.8 什么是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有哪幾種?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依照民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一般有三種: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
6.1 刑法的基本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3)罪刑相適應原則。
6.2 刑法對我國公民的效力是怎樣規(guī)定的?
(1)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一律適用我國刑法;
(2)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也適用我國刑法,但是按本法規(guī)定的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如果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軍人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都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6.3 什么是犯罪預備?構成犯罪預備的條件是什么?
犯罪預備,是指行為人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行為。
犯罪預備的條件是:(1)行為人已經(jīng)開始實行犯罪的預備行為。包括準備犯罪工具、制造犯罪便利條件等;(2)行為人尚未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必須是在犯罪預備階段停止下來;(3)行為人在犯罪預備階段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6.4 什么是犯罪未遂?構成犯罪未遂的條件是什么?
犯罪未遂,是指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為。
犯罪未遂的條件:(1)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2)犯罪沒有得逞;(3)犯罪沒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6.5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幾種情況?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行為。
犯罪中止有兩種情況:(1)自動放棄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必須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行為人必須是自動放棄犯罪;行為人必須徹底放棄正在進行的犯罪。(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
7.1 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
第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
第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能夠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三,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本質和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
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法調整形成的具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
(1)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又稱為民事主體,是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人。
(2)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3)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民事主體之間法律確認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5.5 什么是債?債的發(fā)生根據(jù)有哪些?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在當事人之間產(chǎn)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1)合同之債;(2)侵權行為之債;(3)不當?shù)美畟唬?)無因管理之債;(5)單方民事法律行為之債。
5.6 什么是債的擔保?債的擔保方式有哪些?
債的擔保是為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保障債權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法律制度。
債的擔保方式有:擔保、抵押、定金、留置。
5.7 我國合同法具有哪些基本原則?
(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2)當事人自愿原則。(3)公平原則。(4)誠實信用原則。(5)合法和尊重社會公德原則。(6)合同必須履行原則。(7)合法合同受保護原則。
5.8 什么是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有哪幾種?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依照民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的原則一般有三種: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
6.1 刑法的基本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3)罪刑相適應原則。
6.2 刑法對我國公民的效力是怎樣規(guī)定的?
(1)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一律適用我國刑法;
(2)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也適用我國刑法,但是按本法規(guī)定的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如果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軍人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都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6.3 什么是犯罪預備?構成犯罪預備的條件是什么?
犯罪預備,是指行為人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行為。
犯罪預備的條件是:(1)行為人已經(jīng)開始實行犯罪的預備行為。包括準備犯罪工具、制造犯罪便利條件等;(2)行為人尚未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必須是在犯罪預備階段停止下來;(3)行為人在犯罪預備階段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6.4 什么是犯罪未遂?構成犯罪未遂的條件是什么?
犯罪未遂,是指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為。
犯罪未遂的條件:(1)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2)犯罪沒有得逞;(3)犯罪沒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6.5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幾種情況?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行為。
犯罪中止有兩種情況:(1)自動放棄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必須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行為人必須是自動放棄犯罪;行為人必須徹底放棄正在進行的犯罪。(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
7.1 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
第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
第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能夠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三,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本質和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