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即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過程。氣化作用包括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兩個方面。同化作用即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養(yǎng)料,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物質,儲存能量的過程;異化作用是指機體分解自身的物質,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因此,氣化過程,即指人體物質代謝及其伴隨的能量代謝過程。
三焦氣化是指三焦為人體水液氣化運行的道路,通過其氣化作用,而使水化為津液,從腠理、皮毛排出則為汗;從膀胱、尿道排出則為溺;從膀胱經脈發(fā)泄則為氣。故此《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薄鹅`樞。本輸》亦云:“三焦者,中瀆之府,水道出焉。”
脾、肺、腎司水液代謝是指脾肺腎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其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水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脾對水液代謝的作用,也稱為脾主運化水液。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脾的運化功能,能夠協助胃、小腸等將水飲進行消化、吸收,化生津津液;二是指脾的升清作用,能夠將既成之津液上輸至肺,經肺布敷全身,或直接布散四旁,而發(fā)揮其滋養(yǎng)臟腑、潤澤官竅的作用。
肺司水液代謝,亦稱為肺主通調水道,是指肺通過其宣發(fā)肅降作用對體內的水液發(fā)揮著疏通與調節(jié)作用。肺主通調水道亦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肺宣發(fā)作用將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將濁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另一方面,通過肺的肅降作用,向下向內布敷津液,并將濁液下輸膀胱。故有“肺為水之上源”之稱。
腎主水液代謝,即腎主水,主要表現在腎對水液代謝的升清降濁的作用。腎主水,主要是通過腎陽氣化作用來完成的。其一,將由肺的肅降下達于膀胱的濁液,使?jié)嶂兄逭邚蜕仙练危⒅匦路植既?;使?jié)嶂兄疂嵴撸癁槟蛞憾懦鲶w外。其二,腎為先天之本,腎中陽氣為全身陽氣之根,肺的宣降、脾的運化、三焦氣化、膀胱的氣化皆賴腎中陽氣溫煦蒸化才得以正常進行。故曰“腎主水”,“腎為水之下源”。盡管肺、脾、腎皆能司水液代謝,但三焦為“水道”,主管體內水液的流通與排泄,亦為水液輸布與排泄之道。脾肺腎對水液輸布、排泄的作用,必須經由三焦“水道”,方能得以實現?!端貑枴=浢}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笨梢?,水液代謝是由脾、肺、腎、膀胱及三焦等諸多臟腑的共同作用、協調完成的,而三焦是貫穿其中通道。通過三焦通道,將人體脾、肺、腎、膀胱與腠理、肌膚聯系起來。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依賴肺的宣發(fā)與肅降作用的調節(jié),而三焦氣化功能的正常與否,則與腎及膀胱的功能密切相關。故此,《靈樞。本臟》曰:“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薄鹅`樞。本輸》亦云:“腎合三焦、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人體的水液代謝是以腎的氣化為基礎,以肺的宣降為動力,以脾胃的升降為樞紐,以三焦為通道,與上焦、中焦、下焦諸多臟腑密切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的。因此,若由于各種原因影響人體的水液代謝,而見痰飲、水腫等病癥,其治療亦多從脾、肺、腎三臟入手。故《景岳全書。腫脹》曰:“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焦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本在腎;水化為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BR> 但是應當指出,現行所說“三焦總司人體氣化”,人體整個水液代謝系統(tǒng)稱之為“三焦氣化”,其中“三焦”是指廣義三焦而言,而非指六腑三焦。廣義三焦是指涵蓋了上焦、中焦、下焦不同部位的臟腑與功能的部位三焦。故其氣化失司,則每致不同部位相應臟腑氣化不利,如上焦之肺、中焦之脾、下焦之腎與膀胱功能失常,從而引起相應病證。即《類經》所謂“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倍扇箽饣СK鸬牟∽C,亦常常根據其表現不同,辨證求因,尋找所犯臟腑,從而審因論治,以恢復相應臟腑對水液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最終達到調和陰陽維持機體水液平衡的作用。
三焦氣化是指三焦為人體水液氣化運行的道路,通過其氣化作用,而使水化為津液,從腠理、皮毛排出則為汗;從膀胱、尿道排出則為溺;從膀胱經脈發(fā)泄則為氣。故此《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薄鹅`樞。本輸》亦云:“三焦者,中瀆之府,水道出焉。”
脾、肺、腎司水液代謝是指脾肺腎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其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水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脾對水液代謝的作用,也稱為脾主運化水液。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脾的運化功能,能夠協助胃、小腸等將水飲進行消化、吸收,化生津津液;二是指脾的升清作用,能夠將既成之津液上輸至肺,經肺布敷全身,或直接布散四旁,而發(fā)揮其滋養(yǎng)臟腑、潤澤官竅的作用。
肺司水液代謝,亦稱為肺主通調水道,是指肺通過其宣發(fā)肅降作用對體內的水液發(fā)揮著疏通與調節(jié)作用。肺主通調水道亦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肺宣發(fā)作用將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將濁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另一方面,通過肺的肅降作用,向下向內布敷津液,并將濁液下輸膀胱。故有“肺為水之上源”之稱。
腎主水液代謝,即腎主水,主要表現在腎對水液代謝的升清降濁的作用。腎主水,主要是通過腎陽氣化作用來完成的。其一,將由肺的肅降下達于膀胱的濁液,使?jié)嶂兄逭邚蜕仙练危⒅匦路植既?;使?jié)嶂兄疂嵴撸癁槟蛞憾懦鲶w外。其二,腎為先天之本,腎中陽氣為全身陽氣之根,肺的宣降、脾的運化、三焦氣化、膀胱的氣化皆賴腎中陽氣溫煦蒸化才得以正常進行。故曰“腎主水”,“腎為水之下源”。盡管肺、脾、腎皆能司水液代謝,但三焦為“水道”,主管體內水液的流通與排泄,亦為水液輸布與排泄之道。脾肺腎對水液輸布、排泄的作用,必須經由三焦“水道”,方能得以實現?!端貑枴=浢}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笨梢?,水液代謝是由脾、肺、腎、膀胱及三焦等諸多臟腑的共同作用、協調完成的,而三焦是貫穿其中通道。通過三焦通道,將人體脾、肺、腎、膀胱與腠理、肌膚聯系起來。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依賴肺的宣發(fā)與肅降作用的調節(jié),而三焦氣化功能的正常與否,則與腎及膀胱的功能密切相關。故此,《靈樞。本臟》曰:“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薄鹅`樞。本輸》亦云:“腎合三焦、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人體的水液代謝是以腎的氣化為基礎,以肺的宣降為動力,以脾胃的升降為樞紐,以三焦為通道,與上焦、中焦、下焦諸多臟腑密切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的。因此,若由于各種原因影響人體的水液代謝,而見痰飲、水腫等病癥,其治療亦多從脾、肺、腎三臟入手。故《景岳全書。腫脹》曰:“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焦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本在腎;水化為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BR> 但是應當指出,現行所說“三焦總司人體氣化”,人體整個水液代謝系統(tǒng)稱之為“三焦氣化”,其中“三焦”是指廣義三焦而言,而非指六腑三焦。廣義三焦是指涵蓋了上焦、中焦、下焦不同部位的臟腑與功能的部位三焦。故其氣化失司,則每致不同部位相應臟腑氣化不利,如上焦之肺、中焦之脾、下焦之腎與膀胱功能失常,從而引起相應病證。即《類經》所謂“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倍扇箽饣СK鸬牟∽C,亦常常根據其表現不同,辨證求因,尋找所犯臟腑,從而審因論治,以恢復相應臟腑對水液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最終達到調和陰陽維持機體水液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