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北師大聽課筆記二十二

字號:

51、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糞土”,指代監(jiān)牢?!昂蕖边z憾?!皼]世”,了卻一生?!拔牟伞?,文辭、才華。
    52、唯倜儻之人稱焉:“倜儻”卓越特出。“稱”,稱頌,這里用作被動(dòng),指被稱頌。53、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抒發(fā)憤懣。
    54、略考其行事:事跡。
    55、稽其成敗興壞之紀(jì):“稽”考察、考究?!凹o(jì)”,綱紀(jì),這指事物的規(guī)律。
    56、下流多謗議:“下流”,入在卑賤者的行列中?!爸r議”,譏評議論。
    57、重為鄉(xiāng)黨所笑:“重”,深深地?!班l(xiāng)黨”鄉(xiāng)里、鄉(xiāng)鄰。58、曼辭以自飾:美好。
    四、活用:1 、動(dòng)而見尤:名→動(dòng),過錯(cuò)→怪罪、責(zé)備。
    2 、女為悅己容:名→動(dòng),打扮容貌。
    3 適足以見笑而自點(diǎn)乎耳:名→動(dòng),玷污。
    4 、請略陳固陋:形→名,鄙陋之見。
    5 、行莫恥于辱先:使動(dòng),受…辱。
    6 、顯巖穴之士:使動(dòng),讓…彰顯,即推薦。
    7 、不亦輕朝廷,羞當(dāng)世之士邪:“輕”意動(dòng),以…為輕,即看不起、輕視?!靶摺?,使動(dòng),使…感到羞恥。
    8 、舒憤懣以曉左右:使動(dòng),使…知曉。
    9 、恥辱者,勇之決也:意動(dòng),以可恥。
    10、在闒茸之中:形→名,社會(huì)地位卑賤的人。
    11、隨而媒孽其短:“媒”通“酶”,“孽”通“糵”,酵母、酒曲。名→動(dòng),釀、釀成。
    12、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形→名,甘美的食物,不多的東西。
    13、欲以廣主上之意:名→動(dòng),推廣。
    14、倡優(yōu)畜之:名→狀,象對待倡優(yōu)一樣。
    1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使動(dòng),使…受辱
    16、積威約之漸也:副→名,逐漸形成的一種狀況。
    17、思垂空文以自見:使動(dòng),使…流傳。
    18、以通其狂惑:使動(dòng),使…發(fā)泄出來。
    五句:1 、而誰與語:(疑代介詞賓語前置)。
    2 、誰為為之?孰令聽之?(用法同上)前一“為”介詞,后一“為”是動(dòng)詞。
    3 、尚何言哉:(疑代動(dòng)詞賓語前置)
    4 、何以異之:(同1 )。
    5 、安在其不辱也:(同3 )
    6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是兩個(gè)雙賓語句。
    7 、明主不曉……遂于下理:用的是委婉修辭手法的避諱語,避冒犯。
    8 、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良寒心:用典中的引事。
    9 、是仆終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仆”是對己用的謙稱,“左右”,是對對方的敬語。
    10、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用典中的引言。
    1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委婉語中的謙敬語。
    六常用字:
    1 、儉:(1 )本義:自我約束,不放縱。如本課“分別有讓,恭儉下人”。恭儉連文,恭,待人恭敬有禮;儉,謂律已嚴(yán)謹(jǐn)而不越禮。(2 )引申義:節(jié)儉,儉省——不豐足,特指年成歉收。
    2 、負(fù):會(huì)意字,從人從貝,(1 )本義:恃,依恃、憑仗。負(fù)恃同義連文。(2 )引申義:背倚,背靠著。如“負(fù)青天而莫夭閼者”——用背或肩背東西,用身子馱東西。——受載、承受如“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蒙受如“其負(fù)下未易居”——抱持——內(nèi)心抱有,具有——失——背棄、違背如“田榮者,數(shù)負(fù)項(xiàng)梁”——辜負(fù),對不起人如“客果有能,吾負(fù)之”——欠缺、缺少,虧欠,如本課“仆少負(fù)不羈之才”——。賠償、補(bǔ)償。如“負(fù)其百金”。
    3 、愛、惜、憐:(1 )愛和憐在“喜愛、憐憫、哀憐”上是同義。愛和惜,在“愛惜、珍惜”上的意義相同。憐和惜則在“哀憐、哀憫”上可以相同。
    愛、惜、憐的區(qū)別:(1)、愛的本義是喜愛,憐也有喜愛的意思。在這一點(diǎn)上,愛憐可以同義連文。但憐的喜愛義上古較少用。愛的憐憫的意思。但在上古也較少用。(2 )、愛還有愛護(hù)、愛惜、珍惜的意思,引申有舍不得,吝嗇的意思,這是憐不具備的。(3 )、憐有欣羨、羨慕之義,上古愛不具備此義。(4 )、在愛和惜來說,A 惜所涉及的對象一般都是抽象的寶貴的東西,如光陰、生命、榮譽(yù)等;而愛一般用于衣食財(cái)物之類的具體的東西。B 惜不具備喜愛的意義,卻有惋惜的意思,愛惜連用,也是惋惜、同情的意思。(5 )憐、惜相比,惜的愛惜程度很深,還引申有貪求、貪戀義。因此,貪惜同義連文。
    4 、反:(1 )本義:手心翻轉(zhuǎn)。如“以齊王,由反手也”。(2 )引申義:反復(fù),如“安反側(cè)于萬物”——相反、對立——反而如“動(dòng)而見尤,欲益反損”——反叛,叛變。——回歸。寫作“返”,如“使子路反見之”。——。寫作“返”,歸還。如“公子受食反壁”。
    5 、復(fù):從彳,復(fù)聲,(1 )本義:回來。如“不遠(yuǎn)而復(fù)——回歸,還原,如”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重新、再次——報(bào)復(fù)。如”縱無披堅(jiān)執(zhí)銳北面復(fù)匈奴之志“。
    6 、要:是腰的本字。(1 )本義指人的腰身。如“一脛之大幾如要”(2 )中間。從中隔斷——中途攔截——要挾,強(qiáng)逼——要求、求取。——重要、主要、關(guān)鍵的東西,yao ,如“此用兵之要術(shù)也”——總括,概括如“要之”——簡要。如“可謂要言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