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北師大聽課筆記十一

字號(hào):

3 、“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動(dòng)“使…彎曲”,“枕”,名→動(dòng)“用頭枕物?!?BR>    4 、“富之”:形→使動(dòng)“使…富起來”。
    5 、“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薄皝碇?,使之來,“安之”,使之安。
    6 、“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使動(dòng)用法,后省“之”。
    7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笔箘?dòng),“使之見”讀。后“見”,及物動(dòng)詞,會(huì)見。
    8 、“懷其寶而迷其邦”,形→使動(dòng)“使…迷亂”。
    9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使動(dòng)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見”。
    10、“欲潔其身”形→使動(dòng)“使…潔”。
    五、句:1 、判斷句:(1 )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2 )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是”是指示代詞“這”意。)2 、賓語前置:(1 )無乃爾是過與?(2 )何以伐為?(3 )又何加焉?(4 )歲不我與。3 、雙賓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六、常用字:1 、飯:(1 )本義:動(dòng)詞,吃(飯),如本課:“飯疏食,飲水?!保? )引申義:給人飯吃或喂牲口?!阮愂焓常褐革埵场?BR>    2 、食:(1 )動(dòng)詞,讀shi ,吃。(2 )動(dòng)詞,讀si,給吃。本課“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也”—養(yǎng)活,喂養(yǎng)。此義后寫作“飼”。(3 )名詞,讀shi ,泛指吃的東西。(4 )名詞,舊讀si,特指飯。如本課:“飯疏食,飲水。”
    3 、啟:會(huì)意字,從戶從又。(1 )本義:開門。(2 )引申義:開口、張口—開導(dǎo)、啟發(fā)。如本課:“不憤不啟”—興起—發(fā)生、萌生、萌發(fā)—開拓、開關(guān)—陳述、稟告—開始。
    4 、發(fā):(1 )本義:把箭發(fā)出去。(2 )引申義:發(fā)出、產(chǎn)生;興起—出發(fā);使出發(fā)、派遣—打開、開掘;開導(dǎo)、啟發(fā);揭示、闡發(fā)(用于“開導(dǎo)、啟發(fā)”義的如本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顯露、表現(xiàn)出;暴露、敗露、揭露—表達(dá)、抒發(fā)、傳布。
    5 、國(guó):(1 )古義:A 諸侯的封地,如本課“有國(guó)有家?!盉 諸侯國(guó)的國(guó)都。(2 )今義:國(guó)家。
    6 、家:(1 )古代常用義:A 大夫統(tǒng)治的政治區(qū)域,如“國(guó)”例。B 家庭,(2 )今義:家庭。
    7 、至:(1 )本義:到。如本課“至則行矣”(2 )引申義:抽象義,到某時(shí)—達(dá)到高的職位—極、非常(副)—完美的(形)
    8 、遇:(1 )本義: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課“遇諸涂”。(2 )引申義:接觸—知遇、遇合。
    第四課《老子》二章
    一字:伯—佰
    二、虛詞:1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2 、“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就是“以是”,因此。3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雖然?!盁o所”是動(dòng)詞“無”和代詞“所”組成的固定結(jié)構(gòu),意為“沒有什么必要”。4 、“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互相(副詞)。
    三、實(shí)詞:1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同類事物中的首領(lǐng)、杰出者。2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推”,推舉:“厭”,厭惡、拋棄。3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4 、“雖有舟輿”:車。
    四、詞類活用:1 、“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詞作意動(dòng)?!爸亍弊g為“認(rèn)為重”:“害”譯為“認(rèn)為有妨害”。2 、“小國(guó)寡民”:形容詞作意動(dòng)?!靶 笔恰笆埂 ?。“寡”譯為“使…少”。3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保盒稳菰~作意動(dòng)。順次譯為“認(rèn)為…香甜”、“認(rèn)為…好看”、“認(rèn)為…安適”、“認(rèn)為…滿意”。4 、“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形容詞作意動(dòng)。譯為“認(rèn)為…重”(即“看重、不輕易”)。
    五、常用詞:1 、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樹上。(1 )本義:升登,上。(2 )引申義:上車、乘車、駕車—驅(qū)馬駕車—乘船、駕船。如本課“雖有舟輿,無所乘之”。——借助、利用、趁機(jī)會(huì)。(3 )另一個(gè)常用義:兵車,讀sheng —兵車單位—出使、畋獵等用車也以“乘”為單位。
    2 、先:(1 )本義:前進(jìn)、走在前面。如本課“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 )引申義:先做某事—帶頭,做出表率。(3 )表示動(dòng)作行為發(fā)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狀語—表示時(shí)間,在…之前。(4 )形容詞“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時(shí)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輩(名)。
    3 、后:(1 )本義: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從而后”。(2 )引申義:位置、時(shí)間、次序在后面。如本課:“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硎緞?dòng)作行為發(fā)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狀語—位置、時(shí)間、次序在后的。(形)——表時(shí)間,在…之后—后代、子孫(名)(注意“后”“後”是兩個(gè)不同的字。)
    4 、與:形聲字,從舁牙聲。(1 )本義:賜予、施予(2 )引申義:附和、親附—贊許、稱道—參與—在其中—跟、同(介)如本課“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