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稅率(掌握,需記憶)
一、基本規(guī)定:33%比例稅率 (新所得稅法25%)
二、優(yōu)惠稅率:二檔:18%、27% (新所得稅法對小型微利企業(yè)的優(yōu)惠稅率是20%)
3萬元以下(含3萬元)18%
3~10萬元(含10萬元)27%
10萬元以上33%
如果企業(yè)上一年度發(fā)生虧損,可用當年應稅所得予以彌補(應在稅前補虧期內(nèi)的虧損),按補虧后的應稅所得額選擇適用稅率。
三、西部地區(qū)優(yōu)惠稅率:15%,國家鼓勵類產(chǎn)業(yè),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
第四節(jié) 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非常重要,重點掌握)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
一、計算公式
1.公式一: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直接法)
2.公式二: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調增項目金額-調減項目金額 (調整法)
公式一是按稅法要求直接計算的;其中,收入總額包括基本收入和特殊收入兩部分;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包括成本、費用、稅金及損失,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準予扣除項目,可能與會計制度有差異。
公式二是以會計利潤為基礎,通過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額之間差異的調整(調增或調減)計算得出應稅所得額。
二、收入總額的確定(掌握)
共32項,包括7項基本收入,25項特殊收入
(一)基本收入:7項
包括生產(chǎn)、經(jīng)營收入、財產(chǎn)轉讓收入、利息收入、租賃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注意:這七項收入在納稅申報表中的填列,特別注意哪些收入填在87頁納稅申報表主表的第1行“銷售(營業(yè))收入”,及91頁附表一(表1-5)的第一行,它是計提廣告費、業(yè)務招待費、業(yè)務宣傳費的基數(shù)。所以要注意理解掌握91頁“附表一”及后面“填表說明”。注意: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中轉讓無形資產(chǎn)使用權收入應填列在主表第1行;轉讓無形資產(chǎn)所有權的收入填在主表的第5行中。
一、基本規(guī)定:33%比例稅率 (新所得稅法25%)
二、優(yōu)惠稅率:二檔:18%、27% (新所得稅法對小型微利企業(yè)的優(yōu)惠稅率是20%)
3萬元以下(含3萬元)18%
3~10萬元(含10萬元)27%
10萬元以上33%
如果企業(yè)上一年度發(fā)生虧損,可用當年應稅所得予以彌補(應在稅前補虧期內(nèi)的虧損),按補虧后的應稅所得額選擇適用稅率。
三、西部地區(qū)優(yōu)惠稅率:15%,國家鼓勵類產(chǎn)業(yè),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
第四節(jié) 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非常重要,重點掌握)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
一、計算公式
1.公式一: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直接法)
2.公式二: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調增項目金額-調減項目金額 (調整法)
公式一是按稅法要求直接計算的;其中,收入總額包括基本收入和特殊收入兩部分;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包括成本、費用、稅金及損失,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準予扣除項目,可能與會計制度有差異。
公式二是以會計利潤為基礎,通過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額之間差異的調整(調增或調減)計算得出應稅所得額。
二、收入總額的確定(掌握)
共32項,包括7項基本收入,25項特殊收入
(一)基本收入:7項
包括生產(chǎn)、經(jīng)營收入、財產(chǎn)轉讓收入、利息收入、租賃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注意:這七項收入在納稅申報表中的填列,特別注意哪些收入填在87頁納稅申報表主表的第1行“銷售(營業(yè))收入”,及91頁附表一(表1-5)的第一行,它是計提廣告費、業(yè)務招待費、業(yè)務宣傳費的基數(shù)。所以要注意理解掌握91頁“附表一”及后面“填表說明”。注意: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中轉讓無形資產(chǎn)使用權收入應填列在主表第1行;轉讓無形資產(chǎn)所有權的收入填在主表的第5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