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審計師《審計理論與實務》考點精講(26)

字號:

三.審計抽樣風險及其控制
    1.審計抽樣風險及其控制
       (1)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是指審計人員依據(jù)樣本測試結(jié)果形成的審計結(jié)論,與審計對象總體實際情況不一致的可能性。抽樣風險是抽樣技術(shù)所固有的它是因測試的樣本量不足整個總體而引起的抽樣風險與樣本量成反比,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賰?nèi)部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
    信賴過度風險
    是指抽樣結(jié)果
    使審計人員沒有信賴實際上應予以信賴的內(nèi)部控制的可能性;
    信賴不足風險
    是指抽樣結(jié)果使審計人員對內(nèi)部控制的信賴超過了其實際上可予以信賴程度的可能性。
    ②實質(zhì)性測試中的抽樣風險
    誤拒風險
    是指抽樣結(jié)果表明總體金額存在重大錯誤而實際上不存在重大錯誤的可能性;
    二是誤受風險,是指抽樣結(jié)果表明總體金額不存在重大錯誤而實際上存在重大錯誤的可能性。
    【2007年試題】
    在實質(zhì)性測試中,抽樣風險有:
    A.誤拒風險B.誤受風險C. 信賴過度風險D. 信賴不足風險E.重大錯報風險
    【答案】AB
    (2)抽樣風險的控制
    信賴不足風險和誤拒風險一般會導致審計人員執(zhí)行額外的審計程序,降低審計效率;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很可能導致審計人員形成不正確的審計結(jié)論,影響審計效果,是審計人員應著重控制的風險。
    控制抽樣風險有兩個途徑:一是調(diào)整樣本量;二是采用恰當?shù)某闃臃椒?,合理地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2.非抽樣風險及其控制
    非抽樣風險是指由于采用抽樣審查方法之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風險。
    非抽樣風險一般難以量化,可以通過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的科學周密設計以及審計工作的適當監(jiān)督指導將其消除或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