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審計理論與實務:內部控制及其測評(5)

字號:

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一) 資料
    某審計組于2006年2月對某公司 2005年度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審計人員首先對內部控制進行了側評,然后對有關賬戶余額進行了實質性側試。有關情況和資料如下:
    1 .以前年度未對存貨實施盤點,倉庫出庫單未連續(xù)編號。
    2 .2005 年 4 至 7 月,由于會計人員休產假,存貨明細賬由倉庫保管員代記。
    3 .每個月末,由日常負責到銀行取送單據的出納員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
    4 .2005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賬面金額是4200 萬元,由80 筆賒銷業(yè)務形成,審計人員按照時間順序將80 筆賒銷連續(xù)編號為 001 至 080 ,并隨機抽取了其中 20 筆進行審查,這 20 筆賒銷業(yè)務賬面金額是 984 萬元,經審定實際應為 1 020 萬元。
    (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51 .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進行調查后,可以采用的描述內部控制的方法有:
    A .文字說明法
    B .調查表法
    C .流程圖法
    D .錄像與錄音法
    【答案】ABC
    【解析】審計人員對于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調查結果.應該以書面形式記錄或描述出來。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說明法、調查表法和流程圖法。
    2.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評估控制風險
    初評的內容主要包括內部控制設置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兩個方面.
    健全性評價主要是評價應有的控制環(huán)節(jié)是否設置齊全。
    合理性評價主要是分析內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無多余的和不必要的控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采用內部控制評審所減少的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小于進行必要的符合性測試的工作量,則進行符合性測試就是不經濟的。此時,審計人員也應修改審計策略。停止對內部控制的進一步評審,而直接轉入實質性測試階段。
    【2003年試題】
    經過對內部控制初步評價,如果認為控制系統(tǒng)健全。相關的內部控制能夠防止或發(fā)現(xiàn)和糾正重大錯報或漏報,審計人員應:
    A.轉入符合性測試階段
    B.提高控制風險評估水平
    C.提高固有風險評估水平
    D.直接轉入實質性測試階段
    【答案】A
    【解析】內部控制設置健全性和合理性,審計人員應實施符合性測試。
    3.如果決定依賴內部控制,實施內部控制測試
    內部控制測試是為了確定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zhí)行是否有效而實施的審計程序。它是在調查了解內部控制設置狀況的基礎上,對其執(zhí)行的有效性所進行的測試,因此也常被稱之為遵循性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