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政治學概論復習資料第十二章

字號:

1、國際政治
    國際政治主要是主權國家之間,也包括國際組織之間和其他政治行為主體之間在世界舞臺上政治關系的總和。
    2、國際政治和國內(nèi)政治的區(qū)別
    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有下述三個方面:
    (1)有無公共權威的不同
    國內(nèi)政治存在著一個公共權威。國際政治則不同,它不存在國內(nèi)政治這樣的公共權威。
    (2)利益的構成和內(nèi)容不同
    在國內(nèi)政治中,利益構成主要是階級利益、階層利益和各種社會集團的利益。在國際政治中,除了國家利益,事實上還存在著不同民族的民族利益、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3)政治行為主體不同
    在國內(nèi)政治舞臺上,活躍著各個階級、階層、政府、政黨、政治團體、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這些政治行為主體。
    在國際關系中,即在國際法上的正式國際關系中,最為重要、有決定意義的基本行為主體是主權國家。
    3、為什么說主權國家是基本行為主體
    (1)主權國家能夠控制和限度地調(diào)動、配置、運用一切資源,形成國際社會強大的行為主體、實體。
    (2)主權國家是人類生活諸共同體的合法總代表。
    (3)國家間政治關系決定著國際政治的現(xiàn)實狀況和發(fā)展趨向。
    4、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
    作為主權國家,必須具備四方面的基本要素——固定的領土、定居的居民、統(tǒng)一政權、國家主權。
    5、國家主權
    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具有的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對內(nèi)對外事物的權力,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6、國家主權在國際政治中對國家的意義
    國家主權對于處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的國家具有尤為重大的意義。
    (1)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獲得參與國際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礎。
    (2)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成為國際政治的獨立行為主體的必要條件。
    (3)國家主權是一國在國際政治中具有與其他國家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證。
    (4)國家主權是國家參與制定、遵循國際關系準則的前提。
    7、國際組織
    國際組織是指由若干主權國家或非國家組織依據(jù)條約或協(xié)議,為達到一定的共同目標而建立的國際團體和國際機構。
    國家間國際組織是若干國家為了特定目的和利益,通過共同簽定條約而建立的常設性組織,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非國家間國際組織,是由個人、社會團體或政黨所建立的國際組織,不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
    8、國際組織的分類
    (1)按照其基本性質、活動目標和范圍劃分:一般政治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
    一般政治性國際組織如:一戰(zhàn)以后的國際聯(lián)盟,二戰(zhàn)以后的聯(lián)合國。
    專門性國際組織如: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海事組織等。
    (2)按照成員構成和處理事物的地域范圍劃分: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區(qū)域性國際組織。
    (3)按照活動的內(nèi)容和領域劃分:不同領域的國際組織。
    政治性國際組織、經(jīng)濟性國際組織、軍事性國際組織和文化科技衛(wèi)生體育性國際組織。
    9、國際政治格局
    國際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時期內(nèi)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導作用下,在世界范圍內(nèi)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對比狀況總體態(tài)勢。
    10、戰(zhàn)后國際政治格局演變過程
    戰(zhàn)后國際政治基本力量是社會主義國家力量和資本主義國家力量。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成為5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主要矛盾。以非戰(zhàn)爭性對抗和對立為核心內(nèi)容的“冷戰(zhàn)”是兩大國際政治基本力量基本聯(lián)系的結構、樣式。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兩大陣營對峙的國際政治格局。
    萬隆會議(1955年)標志第三世界的形成,此后作為國際政治的重要力量不斷發(fā)展。
    在東西南北矛盾這一世界矛盾的基礎上,決定了國際政治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問題,形成了三個世界力量為主干、東西南北關系復雜交錯的國際政治格局。
    世界正向著多級化方向發(fā)展,多級化趨勢在全球或地區(qū)范圍內(nèi),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日益深化。
    11、國際政治基本準則的主要內(nèi)容
    (1)各國主權平等原則。
    (2)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其基本要點是要求在國際政治中發(fā)生矛盾、糾紛和爭執(zhí)的各行為主體,只能以和平方式作為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選擇,反對訴諸戰(zhàn)爭、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手段。
    (3)互不干涉內(nèi)政原則。
    國際政治諸行為主體的內(nèi)政與對外關系有明確的界限。
    (4)互不侵犯原則。
    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手段以及其他方式侵犯犯其他國家。
    (5)和平共處原則。
    在國際交往中,相互尊重,發(fā)展友好關系,和睦相處,進行廣泛合作。
    1 3、國際法
    國際法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它是在國家交往過程中形成的,用以規(guī)定國家等國際法主體的國際活動和行為,調(diào)整國家等國際法主體之間的關系,具有約束力的行為和活動原則、規(guī)則和規(guī)章制度的總和。
    國際法的基本構成仍然可以概括為平時法,戰(zhàn)爭法和中立法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14、國際法的基本特點
    (1)國際法的主體是國家
    (2)國際法在主權國家處理關系過程中形成,其主要法律淵源是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3)國際法約束的基礎是相關國家承擔的相關國際義務,其執(zhí)行主要依靠相關國家的自愿、自動和自覺。
    15、國際法的重要作用
    國際法的作用具有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法是保障國際關系有序存在和發(fā)展的法律條件。
    (2)國際法是確定國家等國際法主體政治權利和義務的法定依據(jù)。
    (3)國際法為裁定和政治解決國際沖突和糾紛提供法律標準和原則基礎。
    (4)國際法為非常狀態(tài)下的國際政治關系提供基本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