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家最為關(guān)心的高考作文,首先要弄清楚命題老師最喜歡出什么樣的作文,高校老師推崇什么樣的作文,怎樣寫才能獲得滿意分數(shù)……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復習迎考,少走彎路。
1命題老師喜歡出什么樣的作文
讓大家都猜不著
你有猜題的招術(shù),命題老師便有反猜題的戰(zhàn)術(shù)。比如去年,以鄭板橋書法為材料的材料作文,許多老師就沒有想到,沒有想到就對了,說明命題老師在反猜題方面成功了。其實出材料作文是大家都想到的,因為要看春考,春考會給秋考提供一定的信號,去年春考是材料作文:有一幅畫,畫面上有四盞燈,每盞燈的后面有一句話:第一盞燈最亮——我有一個想法,去做!第二盞燈略暗——可以做嗎?試試看吧。第三盞燈昏暗——周圍的人都不贊成去做,很難吧?第四盞燈最暗——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吧。其實,這四盞燈都可能會出現(xiàn)在我們心中,你怎么選擇呢?根據(jù)以上材抖,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裁不限(詩歌除外)。于是許多老師猜想秋季高考的作文應該是“材料+提示”或者“材料+命題”的作文,但沒想到它是一個“*料”作文,除了材料,任何提示都沒有,更沒有“材料+命題”,而且那材料乍看起來確實是一頭霧水。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這道作文題一出來,很多老師和同學都傻了,說沒想到,沒想到就對了,這時候只有一種人在偷著樂,那就是命題老師,他們在慶祝自己命題成功了。
讓考生人人有話可說
如果是反猜題成功了,結(jié)果你出的作文題,絕大多數(shù)考生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寫,考試結(jié)束有考生哭著交白卷出來的,那也不能算作命題的成功。去年秋考這道作文題,乍看起來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但細想一想,可寫的點還是很多的,這從我們?nèi)ツ觊喚淼膶嶋H可以看出。
材料中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這句話說的是鄭板橋書法的風格,他是用隸書參以行楷,造成非隸非楷,非古非今的效果,形成了他特有的板橋體,說明藝術(shù)需要獨創(chuàng),而獨創(chuàng)需要有前提,那就是在自己固有的基礎(chǔ)上借鑒、融合他人之長,且不著痕跡,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胺请`非楷,非古非今”,同時也說明“有隸有楷,有古有今”,說明“板橋體”并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的,它身上既借鑒了他人的長處,又繼承了前人的傳統(tǒng)。讀懂了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從借鑒與獨創(chuàng)、繼承與創(chuàng)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等角度立意。
第二句話是:“他的作品,單個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边@句話說明的是個體與整體、局部與全體的關(guān)系,個體與整體仿佛是一對矛盾,但實際上存在著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局部,而是要以全局的觀念來看問題;或者我們不能只被局部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要透過假象看出它的實質(zhì);或者獨具個性的個體,統(tǒng)一在完美和諧的整體之中,因此只有將個體與整體統(tǒng)一起來,這樣看問題才能全面。圍繞這句話,我們從這些角度立意都可以。
第三句是:“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边@句話既可以作為定評,也可以不作為定評,畢竟是“有人說”?!坝腥苏f”畢竟代表一家之言,聊備一說,供大家參考,你可以贊成,也可以反對?!安豢蔁o一,不可有二”是什么意思呢?是說像“板橋體”這種書法作品,不可以沒有它,因為它畢竟是一種體,是在繼承前人和借鑒他人基礎(chǔ)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但既然是鄭板橋的創(chuàng)造,那就只能屬于鄭板橋一人,別人去競相摹仿,那就失去了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價值。從這一角度立意,那就是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反對摹仿。當然,有人理解“板橋體”書法畢竟是不入流的,主流書法還應該是“顏柳歐趙”等,談到主流和末流的關(guān)系,也未嘗不可。如果反對這種說法,認為“板橋體”既然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一種總體看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的書法作品,是書法園地的一支奇葩,別人去摹仿,去繼承,使之后繼有人,有什么不好?從這一角度立意,只要能自圓其說,也是能寫出不同于他人的好文章的。
能拉開分數(shù)差距
有的同學思辨能力比較強,立意肯定就比別的同學高一些,有的同學思辨能力差一些,可能寫出的作文就很一般,比如同樣上面這道材料作文,如果一個同學能夠整體把握材料,注意到材料當中的三句話彼此并不是孤立的,不能將它們截然割裂開來,注意到材料之間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那樣立意會更勝一籌。比如總的是講鄭板橋在書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而他的這種獨創(chuàng)性是來自繼承和借鑒,來自個體與整體的和諧,來自于他不拘泥于前人和他人的獨立個性。有這樣周密的思考,寫出的作文肯定是不一般的。這就是差距。好的作文題應該使考生能拉開差距,從去年閱卷的結(jié)果來看,一類卷的作文比例在上升,二類卷的比例也在擴大,三類卷的比例下降了,四類卷也占一定比例,正態(tài)曲線的分布很好看,這就拉開差距了,高考選拔的目的就達到了。這道作文的命題就是成功的,是經(jīng)得住實踐檢驗的。所以今年很有可能在去年的基礎(chǔ)上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
2高校老師希望看到什么樣的作文
凡事要換角度才能把想不清楚的問題想清楚,現(xiàn)在把角度換到高校老師身上,假如我是高校老師,我希望招到什么樣的學生?我希望招到有點出息、有點培養(yǎng)前途的學生。有些考生考分挺高,但就是沒多大出息,沒有多少培養(yǎng)前途,因為這些學生只會應試,其他方面,尤其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強。高校老師不喜歡只會應試的學生。我就經(jīng)常聽一些高校老師發(fā)牢騷,說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生或研究生 ,一篇作文都寫不好。大學生或研究生,既然能進入高校深造,怎么會一篇作文都寫不好呢?我想這些同學可能應試作文寫得好,但就是不符合高校老師的要求。
1命題老師喜歡出什么樣的作文
讓大家都猜不著
你有猜題的招術(shù),命題老師便有反猜題的戰(zhàn)術(shù)。比如去年,以鄭板橋書法為材料的材料作文,許多老師就沒有想到,沒有想到就對了,說明命題老師在反猜題方面成功了。其實出材料作文是大家都想到的,因為要看春考,春考會給秋考提供一定的信號,去年春考是材料作文:有一幅畫,畫面上有四盞燈,每盞燈的后面有一句話:第一盞燈最亮——我有一個想法,去做!第二盞燈略暗——可以做嗎?試試看吧。第三盞燈昏暗——周圍的人都不贊成去做,很難吧?第四盞燈最暗——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吧。其實,這四盞燈都可能會出現(xiàn)在我們心中,你怎么選擇呢?根據(jù)以上材抖,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裁不限(詩歌除外)。于是許多老師猜想秋季高考的作文應該是“材料+提示”或者“材料+命題”的作文,但沒想到它是一個“*料”作文,除了材料,任何提示都沒有,更沒有“材料+命題”,而且那材料乍看起來確實是一頭霧水。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這道作文題一出來,很多老師和同學都傻了,說沒想到,沒想到就對了,這時候只有一種人在偷著樂,那就是命題老師,他們在慶祝自己命題成功了。
讓考生人人有話可說
如果是反猜題成功了,結(jié)果你出的作文題,絕大多數(shù)考生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寫,考試結(jié)束有考生哭著交白卷出來的,那也不能算作命題的成功。去年秋考這道作文題,乍看起來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但細想一想,可寫的點還是很多的,這從我們?nèi)ツ觊喚淼膶嶋H可以看出。
材料中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這句話說的是鄭板橋書法的風格,他是用隸書參以行楷,造成非隸非楷,非古非今的效果,形成了他特有的板橋體,說明藝術(shù)需要獨創(chuàng),而獨創(chuàng)需要有前提,那就是在自己固有的基礎(chǔ)上借鑒、融合他人之長,且不著痕跡,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胺请`非楷,非古非今”,同時也說明“有隸有楷,有古有今”,說明“板橋體”并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的,它身上既借鑒了他人的長處,又繼承了前人的傳統(tǒng)。讀懂了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從借鑒與獨創(chuàng)、繼承與創(chuàng)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等角度立意。
第二句話是:“他的作品,單個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边@句話說明的是個體與整體、局部與全體的關(guān)系,個體與整體仿佛是一對矛盾,但實際上存在著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局部,而是要以全局的觀念來看問題;或者我們不能只被局部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要透過假象看出它的實質(zhì);或者獨具個性的個體,統(tǒng)一在完美和諧的整體之中,因此只有將個體與整體統(tǒng)一起來,這樣看問題才能全面。圍繞這句話,我們從這些角度立意都可以。
第三句是:“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边@句話既可以作為定評,也可以不作為定評,畢竟是“有人說”?!坝腥苏f”畢竟代表一家之言,聊備一說,供大家參考,你可以贊成,也可以反對?!安豢蔁o一,不可有二”是什么意思呢?是說像“板橋體”這種書法作品,不可以沒有它,因為它畢竟是一種體,是在繼承前人和借鑒他人基礎(chǔ)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但既然是鄭板橋的創(chuàng)造,那就只能屬于鄭板橋一人,別人去競相摹仿,那就失去了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價值。從這一角度立意,那就是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反對摹仿。當然,有人理解“板橋體”書法畢竟是不入流的,主流書法還應該是“顏柳歐趙”等,談到主流和末流的關(guān)系,也未嘗不可。如果反對這種說法,認為“板橋體”既然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一種總體看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的書法作品,是書法園地的一支奇葩,別人去摹仿,去繼承,使之后繼有人,有什么不好?從這一角度立意,只要能自圓其說,也是能寫出不同于他人的好文章的。
能拉開分數(shù)差距
有的同學思辨能力比較強,立意肯定就比別的同學高一些,有的同學思辨能力差一些,可能寫出的作文就很一般,比如同樣上面這道材料作文,如果一個同學能夠整體把握材料,注意到材料當中的三句話彼此并不是孤立的,不能將它們截然割裂開來,注意到材料之間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那樣立意會更勝一籌。比如總的是講鄭板橋在書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而他的這種獨創(chuàng)性是來自繼承和借鑒,來自個體與整體的和諧,來自于他不拘泥于前人和他人的獨立個性。有這樣周密的思考,寫出的作文肯定是不一般的。這就是差距。好的作文題應該使考生能拉開差距,從去年閱卷的結(jié)果來看,一類卷的作文比例在上升,二類卷的比例也在擴大,三類卷的比例下降了,四類卷也占一定比例,正態(tài)曲線的分布很好看,這就拉開差距了,高考選拔的目的就達到了。這道作文的命題就是成功的,是經(jīng)得住實踐檢驗的。所以今年很有可能在去年的基礎(chǔ)上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
2高校老師希望看到什么樣的作文
凡事要換角度才能把想不清楚的問題想清楚,現(xiàn)在把角度換到高校老師身上,假如我是高校老師,我希望招到什么樣的學生?我希望招到有點出息、有點培養(yǎng)前途的學生。有些考生考分挺高,但就是沒多大出息,沒有多少培養(yǎng)前途,因為這些學生只會應試,其他方面,尤其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強。高校老師不喜歡只會應試的學生。我就經(jīng)常聽一些高校老師發(fā)牢騷,說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生或研究生 ,一篇作文都寫不好。大學生或研究生,既然能進入高校深造,怎么會一篇作文都寫不好呢?我想這些同學可能應試作文寫得好,但就是不符合高校老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