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藥師知識(二)藥劑學輔導:片劑的包衣

字號:

-
    包衣概念:片劑(稱片芯或素片)表面上包裹上適宜的材料衣層的操作。包衣技術在制藥工業(y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包衣的目的:①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增加患者的順應性;②避光、防潮,以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③改變藥物釋放的位置及速度,如胃溶、腸溶、緩控釋等;④保護藥物免受胃酸或胃酶破壞;⑤隔離配伍禁忌成分;⑥可提高美觀度,增加藥物的識別能力,提高用藥的安全性等。
     包衣的基本類型:糖包衣、薄膜包衣、壓制包衣等方式。
     一、常用的包衣方法
     (一)滾轉(zhuǎn)包衣法
     亦稱鍋包衣法,是經(jīng)典且廣泛使用的包衣方法,可用于糖包衣、薄膜包衣以及腸溶包衣等,包括普通滾轉(zhuǎn)包衣法和埋管包衣法。
     包衣鍋:一般是用紫銅或不銹鋼等穩(wěn)定且導熱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常為荸薺形。
     (二)流化包衣法
     流化包衣制粒原理:與流化制粒原理基本相似,是將片芯置于流化床中,通入氣流,借急速上升的空氣流的動力使片芯懸浮于包衣室內(nèi),上下翻動處于流化(沸騰)狀態(tài),然后將包衣材料的溶液或混懸液以霧化狀態(tài)噴入流化床,使片芯表面均勻分布一層包衣材料,并通入熱空氣使之干燥,如此反復包衣,直至達到規(guī)定要求。
     (三)壓制包衣法
     方法:一般采用兩臺壓片機聯(lián)合起來實施壓制包衣,是將兩臺旋轉(zhuǎn)式壓片機用單傳動軸連接配套使用。包衣時,先用一臺壓片機將物料壓成片芯后,由傳遞裝置將片芯傳遞到另一臺壓片機的??字?,在傳遞過程中由吸氣泵將片外的細粉除去,在片芯到達第二臺壓片機之前,??字幸烟钊肓瞬糠职挛锪献鳛榈讓?,然后片芯置于其上,再加入包衣物料填滿模孔,進行第二次壓制成包衣片。
     特點:此法可以避免水分、高溫對藥物的不良影響,生產(chǎn)流程短、自動化程度高、勞動條件好,但對壓片機械的精度要求較高。
     【相關鏈接】其他包衣裝置
     1.高效水平包衣鍋
     特點:①粒子運動不依賴空氣流的運動,因此適合于片劑和較大顆粒的包衣;②在運行過程中可隨意停止送入空氣;③粒子的運動比較穩(wěn)定,適合易磨損的脆弱粒子的包衣;④裝置可密閉,衛(wèi)生、安全、可靠。缺點是干燥能力相對較低,小粒子的包衣易黏連。
     2.轉(zhuǎn)動包衣裝置
     特點:①粒子的運動主要靠圓盤的機械運動,不需用強氣流,防止粉塵飛揚;②由于粒子的運動激烈,小粒子包衣時可減少顆粒間黏連;③在操作過程中可開啟裝置的上蓋,因此可以直接觀察顆粒的運動與包衣情況;④缺點是由于粒子運動激烈,易磨損顆粒,不適合脆弱粒子的包衣;干燥能力相對較低,包衣時間較長。
    -
    二、包糖衣的方法
     糖衣是指用蔗糖為主要包衣材料的包衣,是歷史最悠久的包衣方法??裳谏w藥物的不良氣味、改善片劑外觀和口感;有一定防潮、隔絕空氣作用。包衣過程的影響因素較多,操作人員之間的差異,批與批之間的差異經(jīng)常發(fā)生。目前隨著包衣裝置的不斷改善和發(fā)展,包衣操作由人工控制發(fā) 展到自動化控制,使包衣過程更可靠、重現(xiàn)性更好。
     (一)包糖衣的生產(chǎn)工藝
     包糖衣的生產(chǎn)工藝的主要步驟如下:包衣各個步驟所用材料和操作的目的各不相同。見教材圖2-14。
     1.隔離層
     概念:隔離層就是將不透水的材料包在素片上,以防止在后面的包衣過程中水分浸入片芯。
     常用的隔離層材料:10%的玉米朊乙醇溶液、15%~20%的蟲膠乙醇溶液、10%的鄰苯二甲酸醋酸纖維素(CAP)乙醇溶液以及10%~15%的明膠漿。
     特點:這類膠漿具有黏性和可塑性,能提高衣層的固著和防潮能力。隔離層一般包3~5層。
     2.粉衣層
     概念:粉衣層包在隔離層的外面,一般較厚,是為了消除片劑的棱角。
     操作方法:包粉衣層時,使片劑在包衣鍋中不斷滾動,加入潤濕黏合劑使片劑表面均勻潤濕后,再加入適量撒粉,使之黏著于片劑表面,不斷滾動并吹風干燥。操作時灑一次漿、撒一次粉,然后熱風干燥20~30min(40~55℃),重復以上操作,直到片劑的棱角消失,一般包15~18層。
     材料:常用潤濕黏合劑有糖漿、明膠漿、阿拉伯膠漿或糖漿與其他膠漿的混合漿。常用撒粉是滑石粉、蔗糖粉、白陶土、糊精、淀粉等。常用的糖漿濃度為65%(g/g)或85%(g/ml),滑石粉為過100目篩的粉。
     3.糖衣層
     概念:指粉衣層用糖漿潤濕并干燥,使片劑外包一層蔗糖結(jié)晶形成的衣層。藥片的粉衣層表面比較粗糙、疏松,再包糖衣層使其表面光滑細膩、堅實美觀。
     操作與包粉衣層相似,一般包10~15層。
     4.有色糖衣層
     糖衣片多著色,使藥片更美觀,又便于識別或起遮光作用。與上述包糖衣層的工藝完全相同,只是糖漿中添加了食用色素,一般約需包制8~15層。
     5.打光
     打光一般用四川產(chǎn)的川蠟,將片劑與適量蠟粉共置于打光機中旋轉(zhuǎn)滾動,充分混勻,使糖衣外涂上極薄的一層蠟,使藥片更光滑、美觀,兼有防潮作用。
     (二)包糖衣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1)糖漿不黏鍋 若鍋壁上蠟未除盡,可出現(xiàn)粉漿不黏鍋,應洗凈鍋壁或再涂一層熱糖漿,撒一層滑石粉。
     (2)黏鍋 可能由于加糖漿過多,黏性大,攪拌不勻。解決辦法是保持糖漿含量恒定,一次用量不宜過多,鍋溫不宜過低。
     (3)片面不平 由于撒粉太多、溫度過高、衣層未干又包第二層。應改進操作方法,做到低溫干燥,勤加料,多攪拌。
     (4)色澤不勻 片面粗糙、有色糖漿用量過少且未攪勻、溫度過高、干燥太快、糖漿在片面上析出過快,衣層未干就加蠟打光。解決辦法是采用淺色糖漿,增加所包層數(shù),“勤加少上”控制溫度,情況嚴重時洗去衣層,重新包衣。
     (5)龜裂與爆裂 可能由于糖漿與滑石粉用量不當、芯片太松、溫度太高、干燥太快、析出粗糖晶體,使片面留有裂縫。進行包衣操作時應控制糖漿和滑石粉用量,注意干燥溫度和速度,更換片芯。
     (6)露邊與麻面 原因是衣料用量不當,溫度過高或吹風過早。解決辦法是注意糖漿和粉料的用量,糖漿以均勻潤濕片芯為度,粉料以能在片面均勻黏附一層為宜,片面不見水分和產(chǎn)生光亮時再吹風。
     (7)膨脹磨片或剝落 片芯層與糖衣層未充分干燥,崩解劑用量過多,包衣時注意干燥,控制膠漿或糖漿的用量。
    -
    三、包薄膜衣方法
     薄膜衣概念:指在片芯外包一層比較穩(wěn)定的高分子材料,因膜層較薄,故名薄膜衣。
     特點:與糖衣相比,薄膜衣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操作簡單、節(jié)省人力物力,成本低;②片重僅增加2%~4%,包裝、貯存、運輸方便;③利于制成胃溶、腸溶或長效緩釋制劑;④便于生產(chǎn)工藝的自動化。
    包薄膜衣的生產(chǎn)工藝主要步驟見教材圖2-15。
     (一)一般薄膜衣
     包衣設備與操作過程與包糖衣基本相同,可用滾轉(zhuǎn)包衣法(鍋包衣法)。但包衣鍋應有可靠的排氣裝置,將薄膜材料中有毒、易燃的揮發(fā)性有機溶劑及時排走;為了使薄膜材料在片劑上均勻分布,可在其包衣鍋內(nèi)裝入適當形狀的擋板。包衣時溶液以細流或噴霧加入,在片芯表面均勻地分布,通過熱風使溶劑蒸發(fā),反復若干次即得。也可用空氣懸浮包衣法,用熱空氣流直接通入包衣室后,把片芯向上吹起呈懸浮狀態(tài),然后用霧化系統(tǒng)將包衣液噴灑于片芯表面進行包衣。
     1.包衣過程中常用的材料
     (1)常用的一般薄膜衣料,見教材表2-6。
     (2)增塑劑指用來改變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機械性質(zhì),使其更具柔順性,增加可塑性的物質(zhì)。常用有水溶性的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非水溶性的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化甘油酸酯、鄰苯二甲酸酯、硅油等。
     (3)溶劑 指能溶解成膜材料和增塑劑并將其均勻分散到片劑表面的物質(zhì)。常用的溶劑有乙醇、甲醇、異丙醇、丙酮、氯仿等。
    包薄膜衣時,溶劑的蒸發(fā)和干燥速率對包衣膜的質(zhì)量有很大影響:速率太快,成膜材料不均勻分布致使片面粗糙;太慢又能使包上的衣層被溶解而脫落。
     (4)著色劑與蔽光劑 應用著色劑目的是易于識別不同類型的片劑,改善片劑外觀,并可遮蓋有色斑的片芯或不同批號片芯間色調(diào)的差異。常用的有水溶性、水不溶性和色淀(1akes)等三類。
    色淀的應用主要是為了便于鑒別、防止假冒,并且滿足產(chǎn)品美觀的要求,也有遮光作用,但色淀的加入有時存在降低薄膜的拉伸強度,增加彈性模量和減弱薄膜柔性的作用。蔽光劑可提高片芯內(nèi)藥物對光的穩(wěn)定性,一般選用散射率、折射率較大的無機染料,應用最多的是二氧化鈦。
     (5)釋放速度調(diào)節(jié)劑 在薄膜衣材料中加有蔗糖、氯化鈉、表面活性劑、PEG等水溶性物質(zhì)時,一旦遇到水,水溶性材料迅速溶解,留下一個多孔膜作為擴散屏障,這些水溶性物質(zhì)就是釋放速度調(diào)節(jié)劑,又稱釋放速度促進劑或致孔劑。薄膜衣的材料不同,調(diào)節(jié)劑的選擇也不同,如吐溫、司盤、HPMC作為乙基纖維素薄膜衣的致孔劑;黃原膠作為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衣的致孔劑。
    -
    2.包薄膜衣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1)起泡 因固化條件不當,干燥速度過快,應控制成膜條件,降低干燥溫度和速度。
     (2)皺皮 因選擇衣料不當,干燥條件不當。應更換衣料,改變成膜溫度。
     (3)剝落 因選擇衣料不當,兩次包衣間隔時間太短。應更換衣料,延長包衣間隔時間,調(diào)節(jié)干燥溫度和適當降低包衣溶液的濃度。
     (4)花斑 因增塑劑、色素等選擇不當,干燥時溶劑將可溶性成分帶到衣膜表面。操作時應改變包衣處方,調(diào)節(jié)空氣溫度和流量,減慢干燥速度。
     (二)腸溶衣
     腸溶衣是指使片劑在胃中保持完整而在腸道內(nèi)崩解或溶解的包衣層。腸溶衣設備與包衣操作過程與一般薄膜衣基本相同。
     1. 包腸溶衣主要材料
    包腸溶衣主要材料。
     2.包腸溶衣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1)不能安全通過胃部。可能由于衣料選擇不當,衣層太薄,衣層機械強度不夠。應注意選擇適宜衣料,重新調(diào)整包衣處方。
     (2)腸溶衣片腸內(nèi)不溶解(排片)。如選擇衣料不當,衣層太厚,貯存變質(zhì)。應查找原因,合理解決。
     (3)片面不平,色澤不勻,龜裂和衣層剝落等產(chǎn)生原因及解決辦法與糖衣片相同。
     (三)半薄膜衣
     概念:是指先在片芯上包裹幾層粉衣層和糖衣層(減少糖衣的層數(shù)),再包上2~3層薄膜衣層,是糖衣片與薄膜衣片兩種工藝的結(jié)合的包衣形式。
     特點:既能克服薄膜衣片不易掩蓋片芯原有顏色和不易包沒片劑棱角的缺點,又不過多增大片劑體積。具有衣層牢固、保護性能好、沒有糖衣片易引濕發(fā)霉和包衣操作復雜等優(yōu)點。
     對本節(jié)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jié),討論:
     (1)包衣的目的、種類、方法有哪些?包衣片應符合哪些質(zhì)量要求?
     (2)糖衣片、薄膜衣片、腸溶衣片各有何特點?常用的包衣材料有哪些?各有何應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