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釋義:第九條

字號:

第九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識,提高公民防沙治沙的能力。
    【釋義】本條是關于開展防沙治沙知識宣傳教育、增強防沙治沙意識的規(guī)定。
    一、植樹種草、保護草原植被等工程性治理措施是防沙治沙的主要手段,通過開展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識,以提高公民的防沙治沙能力,這些非工程性治理措施也是防沙治沙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是搞好防沙治沙工作的群眾基礎,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在這方面應當起到積極的組織、領導作用。本條具體地規(guī)定了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識,提高公民的防沙治沙能力。
    二、根據(jù)本條規(guī)定,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這一規(guī)定首先表明,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是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的責任,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加以重視、部署和安排。不僅對成年人,而且對未成年的中小學生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最易受到傷害,如甘肅發(fā)生的沙塵暴正值學生放學,造成傷亡的中小學生較多,加強對他們的宣傳教育,增加保護意識,也是防沙治沙宣傳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有條件的沙化地區(qū),當?shù)卣€可以組織有關部門編寫防沙治沙知識宣傳手冊,也可將防沙治沙知識納入到當?shù)刂?、小學校的教材中去。其次,防沙治沙的宣傳教育應開辟多種渠道,組織多種形式進行,涉及到林業(yè)、農業(yè)、土地、水利、環(huán)保等很多部門,這就要求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來開展這一項工作,以保證防沙治沙的宣傳教育能有序、有效地進行。再次,防沙治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若干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見到成效,因此,沙化土地所在地區(qū)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將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任務長期堅持下去,并制定出工作目標予以完成。
    三、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宣傳防沙治沙法及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沙區(qū)干部群眾懂得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是違法的,以及可能受到的處罰等。二是宣傳形成沙化土地的原因及其危害,如盲目開墾、過度放牧、濫采濫伐、濫挖野生中藥材等沙生植物以及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等是形成沙化土地的主要原因,沙化土地形成后對環(huán)境及人類生存的危害,從而使沙區(qū)群眾認識到破壞環(huán)境就是破壞自己的家園,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三是宣傳如何預防土地的沙化,如應當嚴格保護植被,不能為了一點眼前經(jīng)濟利益而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藥材及其他固沙植物;應當知道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qū)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禁止一切破壞植被的活動。四是宣傳如何治理沙化土地,如治理沙化土地應當符合防沙治沙規(guī)劃,誰治理誰受益,同時治理沙化土地可以享受國家的有關優(yōu)惠。五是宣傳如何免受沙塵的危害,如當沙塵暴來臨時應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傷害等等。宣傳內容應當既包含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知識,也包含社會科學知識。因為這些知識都是人類長期進行防沙治沙的經(jīng)驗總結,都是人類對防沙治沙的認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對于人們的行為都具有指導性。開展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就是為了增強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識,提高公民的防沙治沙能力,從而達到預防土地沙化和減少沙化土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