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審計師考試考試高分突破輔導(15)

字號:

第五章
    第一節(jié):稅法的概述
    1.掌握我國現(xiàn)行稅種體系和分稅制
    2.掌握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3.掌握稅款征收的主要內容、方式和保障措施
    4.熟悉稅務檢查的具體范圍
    5.了解稅法的涵義和內容
    6.了解我國現(xiàn)行稅制建立的原則
    7.了解稅收征收管理法中的法律責任
    稅法的概述:
    1.我國現(xiàn)行稅種體系和分稅制
    我國稅制結構是以流轉稅、所得稅為主體稅種的雙主體結構。主要包括:
    (1)流轉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關稅;
    (2)所得稅類: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3)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和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
    (4)特定目的稅類: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和車輛購置稅;
    (5)財產、行為稅類: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契稅。
    在分稅制下,中央與地方稅收收入劃分為:
    (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費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船舶噸稅和海關代征的消費稅和增值稅等稅收收入。
    (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稅、契稅、筵席稅等稅收收入。
    (3)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稅:中央政府分享 75 % ,地方政府分享 25 %;營業(yè)稅,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等集中繳納的部分和金融、保險企業(yè)按提高 3 % 的營業(yè)稅稅率繳納的部分歸中央政府,其余部分歸地方政府;企業(yè)所得稅: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及海洋石油企業(yè)繳納的部分歸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與地方政府共享。共享比例是:2002 年所得稅收入中央與地方各分享 50 % , 2003 年起,所得稅收入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 40%。個人所得稅:分享比例與企業(yè)所得稅相同。資源稅:海洋石油企業(yè)繳納的資源稅歸中央政府,其余部分歸地方政府。城市維護建設稅: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部分歸中央政府,其余部分歸地方政府。印花稅:從2002年起,股票交易印花稅的 97 %歸中央政府,其余的 3 %和其他印花稅收入歸地方政府。
    2.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稅務管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1)稅務登記管理
    (2)賬簿、憑證管理
    (3)發(fā)票管理
    (4)納稅省報管理
    3.稅款征收的主要內容、方式和保障措施
    稅款征收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稅務機關必須依照法律、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征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開征、停征、多征、少征前征收、延緩征收或者攤派稅款。
    (2)偽扣繳義務人必須按規(guī)定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的義務??劾U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若納稅人拒絕,則扣繳義務人應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
    (3)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按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jīng)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
    3個月。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guī)定期限繳納或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欲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4)納稅人可以依法向稅務機關書面申請減稅、免稅,并經(jīng)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減稅、免稅審批機關審批。地方各級政府、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值自做出的減稅、免稅決定無效,稅務機關不得執(zhí)行,并應當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稅款征收方式:
    稅務機關可以根據(jù)稅法的規(guī)定和納稅人的生產經(jīng)營、財務管理情況,對不同納稅人分別采取查賬征收、查定征收、查驗征收、定期定額征收以及核定應納稅額等方式征收稅款。
    稅款征收保障措施:
    (1)稅收保全措施。稅務機關有根據(jù)認為從事生產、經(jīng)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的,可以在規(guī)定的納稅期之前,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fā)現(xiàn)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說的收入的跡象的,稅務機關可以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如果納稅人不能提供納稅擔保時,經(jīng)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稅務機關可以采取下列稅收保全措施:
    ① 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存款; ② 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2)強制執(zhí)行措施。從事生產、經(jīng)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jīng)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稅務機關可以采取下列強制執(zhí)行措施:
    ① 書面通知其開戶攝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② 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稅務機關采取上述強制措施時,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zhí)行。個人及其所扶養(yǎng)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zhí)行措施的范圍之內。
    (3)稅收優(yōu)先制度。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稅收優(yōu)先于無擔保債權,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fā)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先于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執(zhí)行。納稅人欠繳稅款,同時又被行政機關決定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稅收優(yōu)先于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4)代位權、撤銷權。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債權,或者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而受讓人知道該情形,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的,稅務機關可以依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行使代位權、撤銷權。
    4.熟悉稅務檢查的具體范圍
    5.了解稅法的涵義和內容
    6.了解我國現(xiàn)行稅制建立的原則
    7.了解稅收征收管理法中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