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結束后,省教育廳、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立即組織駐濟相關學科專家對今年高考各科試題進行了分析解讀。6月9日晚,省招考院公布了相關專家的權威點評(詳見A08-A11版)。同時,本報記者邀請濟南市高中各科一線教師,對各個科目從授課備考等角度進行了詳細點評。
語文:注重審美和人文
今年山東語文卷特別注意處理好審美性和思辨性的關系,在考核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考生關注人生態(tài)度、人生境界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選材上,今年的試卷除了延續(xù)關注人文性的特征外,還將思想觸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廣闊社會,并特別突出了對經典性的追求。
2010年是山東省高考實行自主命題的第六個年頭。從總體上看,今年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結構與往年一致,試卷難度不高于去年,質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礎上有適度創(chuàng)新,特色更為鮮明。
一、在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同時,適當調整考試內容和題型結構,注重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
與往年相比,試題在保持時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時,更注重內容的典型性。
今年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試卷第一和第五大題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其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考查的字音、字形、詞語全部是常見常用的;二是“語言文字知識與運用”部分涉及的材料內容包括政治、歷史、教育、藝術、衛(wèi)生、氣象、社會等多個領域,側重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和問題。
二、繼續(xù)突出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作文題創(chuàng)設更有彈性和張力的寫作空間,更有利于考生真情實感的表達和寫作水平的發(fā)揮。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應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考試說明》也把“探究”作為一種能力層級并提出了明確要求。2010年的探究題目是要求考生就小說的主要人物做出判斷并作個性化解讀和結合文本、新聞背景談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相比較而言,開放性和層次感更強,在對考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時,更強調對考生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語文性更強、思辨味更濃;二是與文本的結合更密切,更適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識積累與探究能力;三是更貼近文本的寫作背景。尤其突出的是,它引導學生放眼世界,關注中外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關注對經典作品的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閱讀。在問題的設置上,在考查考生分析、綜合、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考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審美性和人文性,突出語文學科特點,在試卷選材的經典性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語文是語言文字,有著重要的工具性;語文更是語言文學,有著非常強的審美性。因此,語文試卷要“回歸語文”,突出語文學科特點,力避“泛語文化”傾向,應保持并不斷強化其自身的審美性和人文性。今年山東語文卷在繼續(xù)貫徹這個思路的同時,特別注意處理好審美性和思辨性的關系,在考核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考生關注人生態(tài)度、人生境界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特別是第二大題“現(xiàn)代文閱讀”和第七大題作文材料的選擇,非常切合《課程標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對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作文:避免寬泛弊端
作文題歷來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上占據(jù)重要位置。山東省實行自主命題以來,一直對作文的設題進行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2005年的話題作文“雙贏的智慧”、2006年的材料作文《星星》成功實現(xiàn)了從國家卷到山東卷的平穩(wěn)過渡;2007年的話題作文“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2008年的話題作文“春來草自青”在體現(xiàn)新課程性質和理念方面又有新的提升。2009年高考作文不再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而是要求直接以“見證”為題進行寫作,減少了對考生思維的限制,更方便考生把握方向、確定立意。
2010年高考作文在考試形式上又做了適度創(chuàng)新,選取俄國文學大家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作為材料,要求考生根據(jù)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作文。
由于所選材料內涵較為豐富,考生在理解上可以體現(xiàn)出不同的層次,如人生的復雜多樣和豐富多彩、人生的魅力和美來自于生活的復雜和變化、光明和陰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陰影”對于人生之美的價值和意義,等等。這樣有利于更好地區(qū)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實現(xiàn)分層級考核的目標。在這里,材料既是對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種限制。
題目在為考生提供盡可能開放和發(fā)揮空間的同時,又做了一定限制,即圍繞“人生”生發(fā)感想、展開聯(lián)想,這樣既避免了原先話題作文過于寬泛不著邊際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題作文限制過于嚴格的不足。
從文體選擇的角度看,考生可記敘、可議論,或描寫、或抒情,也可以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這樣,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實際寫作水平,更充分地體現(xiàn)高考的選拔功能。
數(shù)學:從基礎入手,許多都是常規(guī)題
2010年數(shù)學試卷形式保持穩(wěn)定,在大綱理念、試卷結構、題目數(shù)量以及題型等方面與2009年基本相同,保證了試題年度間的連續(xù)穩(wěn)定。
1、遵循考試說明,注重基礎
試卷緊扣我省的考試說明,從考生熟悉的基礎知識入手,無論是必修內容,還是選修內容,許多試題都屬于常規(guī)題。
2、考查全面,注重知識交匯點
2010年山東省高考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具有較為合理的覆蓋面。集合、復數(shù)、常用邏輯、線性規(guī)劃、向量、算法與框圖、排列組合等內容在選擇、填空題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三角函數(shù)、概率統(tǒng)計、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函數(shù)與導數(shù)、數(shù)列等主干知識在解答題中得到考查,構成試卷的主體內容。同時,文、理科試卷都注重了考查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知識點的交匯處設計試題。
3、注重能力立意,體現(xiàn)文理差異
2010年山東高考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突出以能力立意,強化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綜合地考查了運算求解能力。
4、重視創(chuàng)新意識,凸顯新課程理念
山東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非常重視對考生的創(chuàng)新和未來繼續(xù)學習的能力考查。兩份試卷強調對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對圖形、圖表語言的運用,數(shù)形結合、函數(shù)與方程、分類與整合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都作了重點的考查。
□趙樹聲
2010年山東省高考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均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區(qū)分度,達到了“考基礎、考能力、考素質、考潛能”的考試目標。
英語“閱讀”注重考查信息獲取能力
□李潤田
試題的“聽力” 部分考查考 生在聽懂對話或者獨白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的選項進行判斷選擇,著重考查考生聽的能力。試題以考查考生對真實的口頭語言材料的理解為目的,要求考生能夠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話題的簡短對話,如購物、交通、學習生活等。話題覆蓋面廣,對話內容邏輯清楚、話語流暢。
閱讀部分仍然注重考查考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繼續(xù)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閱讀量。試題詞量與短文詞量的比例大大優(yōu)化。2010年的閱讀理解部分嚴格控制試題題干和選項的用詞數(shù)量,試題的設項更加簡潔明了,使得考查目標更加明確。
合理控制了超綱詞匯的數(shù)量。今年的試題在詞匯的使用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整套試題中除閱讀理解部分有少量不影響答題的生詞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沒出現(xiàn)超綱詞匯,閱讀理解部分保留少量的生詞,符合平時閱讀的實際情況,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閱讀表達題重視語言的綜合性與語境化因素,把語言知識放在實際的語境中考查,注重問題的真實性、情境性和應用性。
“寫作”部分注重考查考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寫作任務有明確界定,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符合考生的英語水平,各層次的考生均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展示其英語寫作能力。
對語言知識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在對語法項目和詞匯的考查上。
今年的試題在題目設計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語法和詞匯知識、完形填空、閱讀表達以及作文都在設題上進行新的探索和努力。以閱讀表達78題為例,這是一個相對固定的題目,難度較大,不好控制。今年的題目設計非常合理,該空前后文字行文連貫、關系密切,有足夠的信息引導考生往正確答案的方向思考,但是要正確表達又非易事,不同層次的考生會在表達上體現(xiàn)自己的英語水平,這個題目真正既考查了考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用英語去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能實現(xiàn)閱讀表達題的考查目標。
語文:注重審美和人文
今年山東語文卷特別注意處理好審美性和思辨性的關系,在考核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考生關注人生態(tài)度、人生境界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選材上,今年的試卷除了延續(xù)關注人文性的特征外,還將思想觸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廣闊社會,并特別突出了對經典性的追求。
2010年是山東省高考實行自主命題的第六個年頭。從總體上看,今年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結構與往年一致,試卷難度不高于去年,質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礎上有適度創(chuàng)新,特色更為鮮明。
一、在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同時,適當調整考試內容和題型結構,注重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
與往年相比,試題在保持時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時,更注重內容的典型性。
今年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考生應用能力的考查。試卷第一和第五大題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其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考查的字音、字形、詞語全部是常見常用的;二是“語言文字知識與運用”部分涉及的材料內容包括政治、歷史、教育、藝術、衛(wèi)生、氣象、社會等多個領域,側重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和問題。
二、繼續(xù)突出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作文題創(chuàng)設更有彈性和張力的寫作空間,更有利于考生真情實感的表達和寫作水平的發(fā)揮。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應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考試說明》也把“探究”作為一種能力層級并提出了明確要求。2010年的探究題目是要求考生就小說的主要人物做出判斷并作個性化解讀和結合文本、新聞背景談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相比較而言,開放性和層次感更強,在對考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時,更強調對考生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語文性更強、思辨味更濃;二是與文本的結合更密切,更適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識積累與探究能力;三是更貼近文本的寫作背景。尤其突出的是,它引導學生放眼世界,關注中外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關注對經典作品的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閱讀。在問題的設置上,在考查考生分析、綜合、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考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審美性和人文性,突出語文學科特點,在試卷選材的經典性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語文是語言文字,有著重要的工具性;語文更是語言文學,有著非常強的審美性。因此,語文試卷要“回歸語文”,突出語文學科特點,力避“泛語文化”傾向,應保持并不斷強化其自身的審美性和人文性。今年山東語文卷在繼續(xù)貫徹這個思路的同時,特別注意處理好審美性和思辨性的關系,在考核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考生關注人生態(tài)度、人生境界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特別是第二大題“現(xiàn)代文閱讀”和第七大題作文材料的選擇,非常切合《課程標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對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作文:避免寬泛弊端
作文題歷來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上占據(jù)重要位置。山東省實行自主命題以來,一直對作文的設題進行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2005年的話題作文“雙贏的智慧”、2006年的材料作文《星星》成功實現(xiàn)了從國家卷到山東卷的平穩(wěn)過渡;2007年的話題作文“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2008年的話題作文“春來草自青”在體現(xiàn)新課程性質和理念方面又有新的提升。2009年高考作文不再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而是要求直接以“見證”為題進行寫作,減少了對考生思維的限制,更方便考生把握方向、確定立意。
2010年高考作文在考試形式上又做了適度創(chuàng)新,選取俄國文學大家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作為材料,要求考生根據(jù)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作文。
由于所選材料內涵較為豐富,考生在理解上可以體現(xiàn)出不同的層次,如人生的復雜多樣和豐富多彩、人生的魅力和美來自于生活的復雜和變化、光明和陰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陰影”對于人生之美的價值和意義,等等。這樣有利于更好地區(qū)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實現(xiàn)分層級考核的目標。在這里,材料既是對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種限制。
題目在為考生提供盡可能開放和發(fā)揮空間的同時,又做了一定限制,即圍繞“人生”生發(fā)感想、展開聯(lián)想,這樣既避免了原先話題作文過于寬泛不著邊際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題作文限制過于嚴格的不足。
從文體選擇的角度看,考生可記敘、可議論,或描寫、或抒情,也可以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這樣,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實際寫作水平,更充分地體現(xiàn)高考的選拔功能。
數(shù)學:從基礎入手,許多都是常規(guī)題
2010年數(shù)學試卷形式保持穩(wěn)定,在大綱理念、試卷結構、題目數(shù)量以及題型等方面與2009年基本相同,保證了試題年度間的連續(xù)穩(wěn)定。
1、遵循考試說明,注重基礎
試卷緊扣我省的考試說明,從考生熟悉的基礎知識入手,無論是必修內容,還是選修內容,許多試題都屬于常規(guī)題。
2、考查全面,注重知識交匯點
2010年山東省高考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具有較為合理的覆蓋面。集合、復數(shù)、常用邏輯、線性規(guī)劃、向量、算法與框圖、排列組合等內容在選擇、填空題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三角函數(shù)、概率統(tǒng)計、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函數(shù)與導數(shù)、數(shù)列等主干知識在解答題中得到考查,構成試卷的主體內容。同時,文、理科試卷都注重了考查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知識點的交匯處設計試題。
3、注重能力立意,體現(xiàn)文理差異
2010年山東高考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突出以能力立意,強化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綜合地考查了運算求解能力。
4、重視創(chuàng)新意識,凸顯新課程理念
山東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非常重視對考生的創(chuàng)新和未來繼續(xù)學習的能力考查。兩份試卷強調對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對圖形、圖表語言的運用,數(shù)形結合、函數(shù)與方程、分類與整合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都作了重點的考查。
□趙樹聲
2010年山東省高考數(shù)學文、理兩科試卷,均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區(qū)分度,達到了“考基礎、考能力、考素質、考潛能”的考試目標。
英語“閱讀”注重考查信息獲取能力
□李潤田
試題的“聽力” 部分考查考 生在聽懂對話或者獨白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的選項進行判斷選擇,著重考查考生聽的能力。試題以考查考生對真實的口頭語言材料的理解為目的,要求考生能夠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話題的簡短對話,如購物、交通、學習生活等。話題覆蓋面廣,對話內容邏輯清楚、話語流暢。
閱讀部分仍然注重考查考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繼續(xù)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閱讀量。試題詞量與短文詞量的比例大大優(yōu)化。2010年的閱讀理解部分嚴格控制試題題干和選項的用詞數(shù)量,試題的設項更加簡潔明了,使得考查目標更加明確。
合理控制了超綱詞匯的數(shù)量。今年的試題在詞匯的使用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整套試題中除閱讀理解部分有少量不影響答題的生詞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沒出現(xiàn)超綱詞匯,閱讀理解部分保留少量的生詞,符合平時閱讀的實際情況,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閱讀表達題重視語言的綜合性與語境化因素,把語言知識放在實際的語境中考查,注重問題的真實性、情境性和應用性。
“寫作”部分注重考查考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寫作任務有明確界定,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符合考生的英語水平,各層次的考生均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展示其英語寫作能力。
對語言知識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在對語法項目和詞匯的考查上。
今年的試題在題目設計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語法和詞匯知識、完形填空、閱讀表達以及作文都在設題上進行新的探索和努力。以閱讀表達78題為例,這是一個相對固定的題目,難度較大,不好控制。今年的題目設計非常合理,該空前后文字行文連貫、關系密切,有足夠的信息引導考生往正確答案的方向思考,但是要正確表達又非易事,不同層次的考生會在表達上體現(xiàn)自己的英語水平,這個題目真正既考查了考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用英語去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能實現(xiàn)閱讀表達題的考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