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在記好筆記的基礎上,更強調主動的參與。不少同學已經養(yǎng)成了記課堂筆記的習慣,這是很好的。但是還不夠,還需要主動的參與,積極的思維。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一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者,……也:“者”表停頓語氣,“也”表判斷語氣)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原因”,“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語后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省賓語)
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賓語)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賓語)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詞)
2.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二
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求學)
3、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4、吾師道也。(學習)
傳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傳授)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窮
1、窮回溪。(走到盡頭)
2、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3、而不知其所窮。(盡頭)
絕
1、而絕江河。(橫渡)
2、不絕如縷。(斷)
夢
1、臥而夢。(做夢)
2、夢亦同趣。(名詞)
3.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三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4.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四
1、生字:
畏葸(xǐ)、諂(chǎn)媚(mèi)、聶紺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癡(báichī)。
2、字形區(qū)別
親眷(qīnjuàn)、謄寫(ténɡxiě)、榮譽(rónɡyù)、乞討(qǐtǎo)收訖(shōuqì)、迄今(qìjīn)、紺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諂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倡導(chànɡdǎo)、猖狂(chānɡkuánɡ)、畏葸(wèixǐ)、豬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語積累
耀武揚威:炫耀武力,顯_風。貶義詞
昂頭闊步:仰著頭,邁著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畏葸不前:畏懼不敢向前。
蠱惑人心:迷惑人心。
鴻篇巨制:指規(guī)模宏大的著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豁然開朗:指一下子現(xiàn)出開闊明朗的境界。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5.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一詞多義
一:
1、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一樣)
愛: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BR>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
3、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類。)
3、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于形容詞后,相當于然:……的樣子。)
2、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問代詞。)
4、焉用亡鄭以陪鄰(怎么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么。疑問副詞。)
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里興起了。于之。兼詞。)
6、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1.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一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者,……也:“者”表停頓語氣,“也”表判斷語氣)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原因”,“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語后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省賓語)
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賓語)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賓語)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詞)
2.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二
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求學)
3、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4、吾師道也。(學習)
傳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傳授)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窮
1、窮回溪。(走到盡頭)
2、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3、而不知其所窮。(盡頭)
絕
1、而絕江河。(橫渡)
2、不絕如縷。(斷)
夢
1、臥而夢。(做夢)
2、夢亦同趣。(名詞)
3.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三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4.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四
1、生字:
畏葸(xǐ)、諂(chǎn)媚(mèi)、聶紺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癡(báichī)。
2、字形區(qū)別
親眷(qīnjuàn)、謄寫(ténɡxiě)、榮譽(rónɡyù)、乞討(qǐtǎo)收訖(shōuqì)、迄今(qìjīn)、紺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諂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倡導(chànɡdǎo)、猖狂(chānɡkuánɡ)、畏葸(wèixǐ)、豬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語積累
耀武揚威:炫耀武力,顯_風。貶義詞
昂頭闊步:仰著頭,邁著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畏葸不前:畏懼不敢向前。
蠱惑人心:迷惑人心。
鴻篇巨制:指規(guī)模宏大的著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豁然開朗:指一下子現(xiàn)出開闊明朗的境界。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5.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一詞多義
一:
1、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一樣)
愛: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BR>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
3、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類。)
3、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于形容詞后,相當于然:……的樣子。)
2、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問代詞。)
4、焉用亡鄭以陪鄰(怎么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么。疑問副詞。)
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里興起了。于之。兼詞。)
6、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