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中新課改 修滿學分才能畢業(yè)

字號:

根據(jù)計劃,我市將從明年秋季開學起,在高一年級實施“新課改”,明年中考普通高中的錄取計劃約20萬人,他們將首先嘗鮮“學分制”。
    高中課程怎么教、怎么學?高考怎么考?一直是所有老師、學生家長們關注的內容。昨天,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廣州市的高中課改專家來到重慶,為重慶各區(qū)縣教委、教研機構負責人,以及重點中學校長們描述了高中課改的框架。
    怎么改?修滿學分才能畢業(yè)
    中央教科所副所長田慧生介紹,高中課改與以往大的不同就在于課程機構、課程內容和課程管理的不同。
    課程內容:涉及8大領域,語言與文字、數(shù)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每一領域由相關的科目組成,比如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科目,而藝術則有音樂、美術等科目組成。
    課程管理:包括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每學完一門科目,學生就可獲得相應學分,學生需要修滿相應的學分才能畢業(yè)。
    選修課也是“必須”選的,否則不能畢業(yè)。田慧生介紹,每個模塊一般是36個學時,美術、音樂減半。這意味著,同學們還要認真學習家長們認為在高中是“副科”的課程了。
    為了讓學生能更科學地選課,學校還會為學生配“選課咨詢員”、“選課咨詢老師”。
    怎么教?一個科目多位老師
    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是每課必講,每課必練。課改后,將采取模塊化教學,重新整合教材,把相關聯(lián)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比如,以往物理、化學、地理等科目的老師“各自為政”也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而新課改則要求,有關聯(lián)的科任老師們要“團結起來”,組成學習型組織,就如何讓學生提高科學領域綜合素質相互交流、配合。
    案例:
    成立“詩社”教孩子語文
    陳慶雯校長介紹,以語文為例,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古典詩詞鑒賞、誦讀古詩文等。除了整合教材外,學校還成立了詩社等學生社團,讓學生在學生社團中研究性學習。同時,作為語文老師,陳校長還會為學生作寫作方面的講座。也就是說,涉及語文科目的教學,可能并不只是一位語文老師來完成。 
    怎么考?仍然需要參加高考
    實行必修和選修課后,是否就意味著文理分科就會馬上取消呢?對此,相關人士并不這樣認為。中央教科所課程中心主任楊九銓認為,學生仍然要接受高考的檢驗,屆時,高考成績、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共同作為高校選拔錄取的依據(jù)。
    市教委相關人士介紹說,高考到底如何錄取還有待國家教育部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