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化范圍: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chǎn)范圍僅限于固定資產(chǎn),只有發(fā)生在固定資產(chǎn)購建過程中的借款費用,才能夠在符合資本化的條件下予以資本化。發(fā)生在其他資產(chǎn)(如存貨、無形資產(chǎn))的購建或者建造過程中的借款費用不能夠予以資本化。直接計入財務費用。
該固定資產(chǎn)既包括自己購建的。也包括委托其他單位建造的。
二、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shù)的計算:
1、確定題目要求是按年、按半年、按季還是按月計算,以天計算還是以月計算。
2、注意驗證累計支出數(shù)不得超過專門借款額。
3、暫停資本化期間:分兩種,一是非正常中斷,一是部分項目單獨投入使用。
三、計算發(fā)行債券資本化利率時:
1、資本化率=[利息-溢價(+折價)]/發(fā)行額(實際收到的款額)——第一次計算
2、資本化率=[利息-溢價(+折價)]/面值-溢價攤銷的余額(+折價攤銷的余額)——以后期間計算
四、資本化時,領用產(chǎn)品計算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在實際支付時開始資本化,轉出的產(chǎn)品成本在移動時開始資本化。領用的原材料成本及轉出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在移動時開始資本化。
補充:
1.借款費用
1)掛鉤部分 (1)借款利息 (2) 折(溢)價的攤銷
2)不掛鉤部分(1)匯兌損益 (2)輔助費用
2.判斷是前提 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條件 3個條件
1)資產(chǎn)支出已經(jīng)發(fā)生
2)借款費用已經(jīng)發(fā)生 專門借款是關鍵
3)為使資產(chǎn)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已經(jīng)開始
3.計算借款費用資本化步驟
1)掛鉤部分
(1)資本化率 分子=借款利息+折價攤銷-溢價攤銷
分母:實際收到的借款本金 (除非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實際利率即為資本化率,直線攤銷分母不考慮溢價折價攤銷)
(2)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shù)
先判斷累計支出是否超過借款的本金,如不超過,可不寫出,直接計算;如超出,則要說明。
區(qū)分中斷的性質
會計覆蓋天數(shù)
上期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shù)絕對不能簡單照搬到下期,上期發(fā)生的所有支出的累計數(shù)才是本期的期初支出數(shù)。
(3)算出資本化利息金額
(4)總的利息
(5)財務費用
2)不掛鉤部分
4.外幣借款
1)借款利息 與支出掛鉤
2)匯兌損益 不掛鉤
(1)借款本金
(2)應付利息
其余的匯兌損益打入財務費用
資本化率有新的看法,分母應是實際收到的借款金額,不應考慮折價溢價的攤銷。
流轉稅和所得稅:
1、企業(yè)按照規(guī)定實行所得稅先征后返還的企業(yè),應當在實際收到返還的所得稅時,沖減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2、對企業(yè)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含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應并入企業(yè)利潤,照章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3、企業(yè)取得的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收入,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有指定用途的以外,應一律并入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予以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合并報表的作題步驟 :
1.投資 三部曲
1)所有者權益
2)投資收益 確定利潤是關鍵
3)提取盈余公積 份額以內,莫要太貪
2.存貨
1)三部曲
(1)期初存貨包含的未實現(xiàn)利潤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理論基礎:假定其末不再有存貨 否則貸方應該是存貨
(2)本期內部銷售 只管內部銷售,決不多管閑事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3) 期末存貨包含的未實現(xiàn)利潤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貸:存貨
因為報表用,一定是存貨,而非庫存商品
2)存貨跌價準備
(1) 期初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2) 本期期末計提跌價準備 注意與上期的連續(xù)性 千萬不可搞獨立
3.應收賬款
1)期初壞帳準備
借:壞帳準備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2)本期期末應收帳款帳面余額,而非實際發(fā)生額
3)期末壞帳準備 注意與上期的連續(xù)性 千萬不可搞獨立
4.無形資產(chǎn)
5.固定資產(chǎn)
1)關注銷售方的銷售性質,確定收入類型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營業(yè)外收入)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固定資產(chǎn)原價
借:累計折舊
貸:管理費用(制造費用)
2)下一期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貸:固定資產(chǎn)原價
與存貨不同 理論基礎:假定其末不再有存貨 否則貸方應該是存貨,固定資產(chǎn)要繼續(xù)用下去,不做期末為零的假設
借:累計折舊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借:累計折舊
貸:管理費用(制造費用)
3) 處置 因為固定資產(chǎn)原價,累積折舊最終要轉入營業(yè)外收入,所以要將有關這些科目進行轉換
莫忘期初至處置日這一段的折舊,當然折舊要更換包裝
計劃成本法下原材料移作他用進項稅轉出問題
在使用計劃成本法核算下,企業(yè)原材料移作他用(即用于固定資產(chǎn)、對外投資、對外捐贈、職工福利等)進項稅額轉出時,一定要將原材料的計劃成本先換算為實際成本,然后再計算稅額。
例: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當期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500000萬元,成本差異率為2%,計算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是多少。
原材料實際成本=500000*(1+2%)=510000
進項稅額=510000*17%=86700
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510000+86700=596700
借:在建工程 596700
貸:原材料 500000
材料成本差異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6700
上題中還有一個考點:運費的進項稅轉出問題。
如: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當期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500000元,其中含運費10500元,成本差異率為2%,計算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是多少。
這里的計入原材料成本的運費10500元已經(jīng)扣除了增值稅進項稅額,要將其先換算成原運費成本。
原實際支付的運費=10500/(1-7%)=11290
增值稅進項稅額=11290*7%=790
原材料成本差異=(500000-10500)*2%=9790
原材料實際成本=(500000-10500)+9790=499290
原村料進項稅額=499290*17%=84879
在建工程成本=499290+10500+84879+790=595459
借:在建工程 595459
貸:原材料 500000
材料成本差異 979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669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chǎn)范圍僅限于固定資產(chǎn),只有發(fā)生在固定資產(chǎn)購建過程中的借款費用,才能夠在符合資本化的條件下予以資本化。發(fā)生在其他資產(chǎn)(如存貨、無形資產(chǎn))的購建或者建造過程中的借款費用不能夠予以資本化。直接計入財務費用。
該固定資產(chǎn)既包括自己購建的。也包括委托其他單位建造的。
二、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shù)的計算:
1、確定題目要求是按年、按半年、按季還是按月計算,以天計算還是以月計算。
2、注意驗證累計支出數(shù)不得超過專門借款額。
3、暫停資本化期間:分兩種,一是非正常中斷,一是部分項目單獨投入使用。
三、計算發(fā)行債券資本化利率時:
1、資本化率=[利息-溢價(+折價)]/發(fā)行額(實際收到的款額)——第一次計算
2、資本化率=[利息-溢價(+折價)]/面值-溢價攤銷的余額(+折價攤銷的余額)——以后期間計算
四、資本化時,領用產(chǎn)品計算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在實際支付時開始資本化,轉出的產(chǎn)品成本在移動時開始資本化。領用的原材料成本及轉出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在移動時開始資本化。
補充:
1.借款費用
1)掛鉤部分 (1)借款利息 (2) 折(溢)價的攤銷
2)不掛鉤部分(1)匯兌損益 (2)輔助費用
2.判斷是前提 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條件 3個條件
1)資產(chǎn)支出已經(jīng)發(fā)生
2)借款費用已經(jīng)發(fā)生 專門借款是關鍵
3)為使資產(chǎn)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已經(jīng)開始
3.計算借款費用資本化步驟
1)掛鉤部分
(1)資本化率 分子=借款利息+折價攤銷-溢價攤銷
分母:實際收到的借款本金 (除非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實際利率即為資本化率,直線攤銷分母不考慮溢價折價攤銷)
(2)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shù)
先判斷累計支出是否超過借款的本金,如不超過,可不寫出,直接計算;如超出,則要說明。
區(qū)分中斷的性質
會計覆蓋天數(shù)
上期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shù)絕對不能簡單照搬到下期,上期發(fā)生的所有支出的累計數(shù)才是本期的期初支出數(shù)。
(3)算出資本化利息金額
(4)總的利息
(5)財務費用
2)不掛鉤部分
4.外幣借款
1)借款利息 與支出掛鉤
2)匯兌損益 不掛鉤
(1)借款本金
(2)應付利息
其余的匯兌損益打入財務費用
資本化率有新的看法,分母應是實際收到的借款金額,不應考慮折價溢價的攤銷。
流轉稅和所得稅:
1、企業(yè)按照規(guī)定實行所得稅先征后返還的企業(yè),應當在實際收到返還的所得稅時,沖減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2、對企業(yè)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含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應并入企業(yè)利潤,照章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3、企業(yè)取得的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收入,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有指定用途的以外,應一律并入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予以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合并報表的作題步驟 :
1.投資 三部曲
1)所有者權益
2)投資收益 確定利潤是關鍵
3)提取盈余公積 份額以內,莫要太貪
2.存貨
1)三部曲
(1)期初存貨包含的未實現(xiàn)利潤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理論基礎:假定其末不再有存貨 否則貸方應該是存貨
(2)本期內部銷售 只管內部銷售,決不多管閑事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3) 期末存貨包含的未實現(xiàn)利潤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貸:存貨
因為報表用,一定是存貨,而非庫存商品
2)存貨跌價準備
(1) 期初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2) 本期期末計提跌價準備 注意與上期的連續(xù)性 千萬不可搞獨立
3.應收賬款
1)期初壞帳準備
借:壞帳準備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2)本期期末應收帳款帳面余額,而非實際發(fā)生額
3)期末壞帳準備 注意與上期的連續(xù)性 千萬不可搞獨立
4.無形資產(chǎn)
5.固定資產(chǎn)
1)關注銷售方的銷售性質,確定收入類型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營業(yè)外收入)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固定資產(chǎn)原價
借:累計折舊
貸:管理費用(制造費用)
2)下一期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貸:固定資產(chǎn)原價
與存貨不同 理論基礎:假定其末不再有存貨 否則貸方應該是存貨,固定資產(chǎn)要繼續(xù)用下去,不做期末為零的假設
借:累計折舊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借:累計折舊
貸:管理費用(制造費用)
3) 處置 因為固定資產(chǎn)原價,累積折舊最終要轉入營業(yè)外收入,所以要將有關這些科目進行轉換
莫忘期初至處置日這一段的折舊,當然折舊要更換包裝
計劃成本法下原材料移作他用進項稅轉出問題
在使用計劃成本法核算下,企業(yè)原材料移作他用(即用于固定資產(chǎn)、對外投資、對外捐贈、職工福利等)進項稅額轉出時,一定要將原材料的計劃成本先換算為實際成本,然后再計算稅額。
例: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當期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500000萬元,成本差異率為2%,計算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是多少。
原材料實際成本=500000*(1+2%)=510000
進項稅額=510000*17%=86700
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510000+86700=596700
借:在建工程 596700
貸:原材料 500000
材料成本差異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6700
上題中還有一個考點:運費的進項稅轉出問題。
如: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當期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500000元,其中含運費10500元,成本差異率為2%,計算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是多少。
這里的計入原材料成本的運費10500元已經(jīng)扣除了增值稅進項稅額,要將其先換算成原運費成本。
原實際支付的運費=10500/(1-7%)=11290
增值稅進項稅額=11290*7%=790
原材料成本差異=(500000-10500)*2%=9790
原材料實際成本=(500000-10500)+9790=499290
原村料進項稅額=499290*17%=84879
在建工程成本=499290+10500+84879+790=595459
借:在建工程 595459
貸:原材料 500000
材料成本差異 979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