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級建筑師工程規(guī)則輔導精選(1)

字號:

建筑總平面布置進入施工圖階段,也是工程規(guī)劃進入詳細設計的階段。設計內(nèi)容包括道路、建筑定位,場地豎向設計,以及地上、下綜合管網(wǎng)設計內(nèi)容。
    一、道路及建筑定位
    道路與建筑定位通常都是借助于地形圖及坐標系統(tǒng)來完成。
    道路定位是以道路中心線為坐標,通過交叉點、轉(zhuǎn)折點、彎道圓心半徑等坐標確定。建筑則以建筑物四角的坐標數(shù)值定位。
    二、豎向設計
    建設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滿足場地設計中各種建筑物、構筑物設計的標高要求。因此必須將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進行垂直方向的布置。
    1.豎向布置的任務
    (1)選擇場地的整平方式和設計地面的連接形式;
    (2)選擇建筑物、構筑物地坪標高和廣場、運動場等整平標高;
    (3)確定道路標高和坡度;
    (4)擬定場地排水系統(tǒng);
    (5)計算土石方工程量;
    (6)合理設置必要的工程構筑物和排水構筑物等。
    2.設計地面形式的選擇
    (一)設計地面形式
    將自然地面加以適當改造,使其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稱做設計地形。設計地形按其整平連接形式,可分為三種形式:
    (1)平坡式。把用地處理成一個或幾個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標高均無大的變化。
    (2)臺階式。由幾個標高差較大的不同整平面連接而成,連接處設擋土墻及護坡。
    (3)混合式。即平坡和臺階混合使用。
    (二)設計地面連接形式的選擇
    選擇設計地面連接形式,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2)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運輸聯(lián)系;
    (3)場地面積大小;
    (4)土石方工程是多少等。
    一般情況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選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較大時,則采用臺階式,但當場地長度超過500m時,雖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臺階式。
    三、設計標高的確定
    影響設計標高確定的主要因素有;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順利排除,設計標高至少要高出設計洪水位0.5m。
    (2)考慮地下水位及地質(zhì)條件的影響。
    (3)考慮場地內(nèi)外道路連接的可能性。
    (4)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礎工程量。
    四、建筑物之間的詳細豎向布置
    建筑物之間的詳細豎向布置要求是:避免室外雨水流人建筑物內(nèi),并引導室外雨水順利排除;保證建筑物之間交通運輸有良好的聯(lián)系。
    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在l%~3%之間,一般允許在0.5%一0.6%范圍內(nèi)變動。
    建筑物的進車道,應由建筑物向外傾斜。
    建筑物室內(nèi)地坪應略高于道路中心的標高。
    建筑物有進車道時,室內(nèi)外高差一股為0.15m,當無進車道時,只考慮行人要求,一般室內(nèi)外高差可在0.45~0.60m,允許在0.3~0.9m范圍變動。
    一般情況,建筑物底層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當采用城市型道路時,地面雨水排至路面,然后沿著路緣石排水槽,排入雨水口。所以,道路原則上不應有平坡段,最小縱坡應為0.3%,道路中心標高比建筑物室內(nèi)地坪低0.25~0.3m。
    當采用郊區(qū)型道路時,路面不考慮排水要求,其排水由路邊的排水溝承擔,進行豎向設計時,應將地面和路面雨水順利排入邊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