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師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3)

字號:

(二)住宅設計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間墻體內表面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
    2.套內使用面積等于套內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之和。
    3.住宅標準層總使用面積等于本層各套內使用面積之和。
    4.住宅標準層建筑面積,按外墻結構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鄰界墻軸線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當外墻設外保溫層時,按保溫層外表面計算。
    5.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等于標準層使用面積除以標準層建筑面積。
    6.套型建筑面積等于套內使用面積除以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
    7.套型陽臺面積等于套內務陽臺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之和。
    (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應按下列規(guī)定;
    1.套內使用面積包括臥室、起居室、廚房、衛(wèi)生間、餐廳、過道、前室、貯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積的總和。
    2.使用面積按結構墻體表面尺寸計算,有復合保溫層時,將復合保溫層視為結構墻體厚度扣除后計算。
    3.煙囪、通風道、管井等均不計入使用面積。
    4.躍層住宅中的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使用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5.利用坡屋頂內空間時,頂板下表面與樓面間凈高低于1.2m的空間不計算使用面積;凈高在1.2-2.1m的空間按1/2計算使用面積;凈高超過2.1m的空間全部計入使用面積。
    6.坡屋頂內的使用面積應單獨計算,不得列入標準層使用面積和標準層建筑面積中,須計算建筑總面積時,利吊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反求。
    (四)陽臺面積應按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單獨計算,不計人每套使用面積或建筑面積內。
    六、住宅設計中的節(jié)地問題
    (一)住宅單體設計中的節(jié)地措施
    1.8層以下住宅增加層數可節(jié)約較多用地,超過8層后再增加層數,則節(jié)地效果不明顯;
    2.降低層高可降低住宅總高度,住宅的日照間距用地也相應減少;
    3.北退臺或斜屋面也可獲得減少日照間距用地的效果;
    4.加大進深、縮小面寬對節(jié)約用地有相當顯著的作用。
    (二)住宅群體布置中的節(jié)地措施
    1.合理確定日照間距系數,在滿足衛(wèi)生條件的前提下,盡量采用較小的間距系數,對于節(jié)地是很有意義的;
    2.適當布置東西向住宅,讓房屋日照間距用地有一部分重疊,可以進一步節(jié)約用地;
    3.適當布置高層塔式住宅,可顯著提高土地利用率;
    4.總圖布置適當偏角,日照間距系數可以折減,可以節(jié)約用地;
    5.在城市干道南側布置高層,把日照間距用地納入道路用地。
    七、住宅建筑技術經濟評價
    (一)評價項目的對比條件
    1.建筑功能具有可比性,即建筑面積標準、住宅類型及建筑層數應基本相同。
    2.消耗費用的可比性,即應包括建造階段和使用階段兩部分費用。
    3.價格的可比性,即采用同一價格水平計算,消除人為變動因素。
    可以采用轉化措施,使其具有可比性。
    (二)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建筑功能效果和社會勞動消耗兩部分。建筑功能效果是適用、安全、衛(wèi)生等基本方面的總和。社會勞動消耗是為取得建筑功能所付出的全部勞動量。按照經濟效果的基本概念,住宅建筑技術經濟效果是以建筑功能效果與社會勞動消耗(即造價)之比來衡量的。
    (三)為體現評價指標項目在總體評價中重要程度的差別,運算時按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加權。建筑功能效果指標中各項一級指標及權重值:
    1.平面空間布局0.35
    2.平面指標0.20
    3,廚衛(wèi)0.15
    4.物理性能0.10
    5.安全性0.10
    6.建筑藝術0.10
    (四)評價方法中,定量標準0~4分,0分淘汰,1分為最低合格標準,4分為創(chuàng)新標準。定性指標中,平面空間綜合效果系指:平面布置緊湊,空間分配合理,功能分區(qū)明確,交通聯系方便,私密性好。
    安全措施系指:疏散、防火、防盜、防墜落、防觸電。
    實際操作時需采用評分法解決定性指標定量計算問題。
    (五)定量標準中。0分一項即予淘汰。其具體標準是:
    1.家具布置:門窗位置不當,墻面破碎,不利于家具布置;
    2.儲藏:無儲藏設施(注:住宅設計規(guī)范已取消此項要求,可考慮用家具解決);
    3.樓梯走道:不符合安全疏散和有關規(guī)定;
    4.陽臺:無陽臺或不合規(guī)范;
    5.公用設施:不合規(guī)范要求;
    6.平面空間綜合效果:不緊湊,功能分區(qū)不合理,居住與輔助面積不協調;
    7.平均每套建筑面積:大于標準1m2以上;
    8.廚房:間接采光,設備布置不合流程;
    9.衛(wèi)生間:只設一個蹲坑,無預留洗浴設施位置;
    10.采光:窗地比小于1/7,或臥室、起居室部分間接采光(注:住宅設計規(guī)范要求,廚房也不可以間接采光);
    11,通風:不好;
    12.保溫隔熱:不合規(guī)范;
    13.隔聲:分戶墻及樓板空氣聲隔絕小于40dB;
    14.安全:防火、防盜、防墜落、防觸電解決得不好;
    15.結構安全:不合規(guī)范;
    16.室內效果:空間比例不協調、分割紊亂、閉塞、色彩不協調、視覺效果差;
    17.立面效果:平立面處理呆板,體型比例失調;
    18.造價:超過當地造價10%以上。
    (六)住宅建筑技術經濟效果綜合評價,最終表現為建筑指標體系的綜合指數與社會勞動消耗指標體系的綜合指數的比值。比值相對大的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說性能價格比比較高的方案,為較優(yōu)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