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備考:口腔異味病史采集

字號:

口腔異味分為病理性、非病理性兩大類。非病理性口腔異味可因吸煙、飲酒、喝咖啡以及經常吃蔥、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導致。病理性口腔異味實質上是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的一種表征,尤其是口齒疾病中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一般而言,容易引起口臭,且易于被人忽視的口腔疾病主要有齲病和牙周病。
    1. 一般病史
    (1)口腔異味發(fā)生的時間,有無誘因及前驅癥狀。
    (2)發(fā)病時的情況,包括口腔異味的性質,一天內發(fā)生的時間性等。
    (3)病情的演變過程。
    (4)治療經過。
    (5)目前情況。
    2.針對局部情況
    (1)有無齲病患牙及患牙的數(shù)量、部位。
    (2)有無牙齦出血、牙松動、咀嚼無力或咀嚼疼痛;有無牙齦腫脹、牙周溢膿;有無食物嵌塞;有無牙外傷或咀嚼不當引起的咬合創(chuàng)傷史。
    (3)有無口腔內腫塊及腫塊的性質,包括腫塊的大小、位置、生長速度、有無疼痛、有無破潰、易出血、化膿等病史。
    (4)有無涎腺反復腫脹、疼痛病史。
    (5)有無鼻塞、膿涕、嗅覺減退、頭痛及相應鼻竇區(qū)的疼痛如前額部、鼻旁疼痛等。
    3.針對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
    (1)有無腹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癥狀。
    (2)有無糖尿病病史:該病可因口干、加重牙周疾病而產生異味;糖尿病酮中毒患者口腔有爛蘋果味。
    (3)呼吸道疾病:如肺膿腫或支氣管擴張患者呼出腐敗性惡臭味。
    (4)肝臟患者口腔內可有氨氣味。
    (5)尿毒癥或腎功能衰竭患者呼出氨味和尿味氣體。
    (6)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可引起口腔內感染而產生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