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新學期開學,廣渠門中學的宏志班已經(jīng)創(chuàng)立整整15年。15年來,1053名貧困學生通過宏志班實現(xiàn)了繼續(xù)上學讀書的夢想,700多名畢業(yè)生全部考取大學,其中90%的學生考入重點大學,幾百個家庭由此擺脫了貧困。
宏志班改變的不僅僅是上千名學生的命運,更開創(chuàng)了風氣之先。如今,全國已有上千個以“宏志班”命名的班級,免費招收家庭困難、品學兼優(yōu)學生。
九成宏志生考進重點大學
9月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教育工作者、宏志班學校代表、宏志班畢業(yè)生和資助人代表,500多人將齊聚北京廣渠門中學,參加“全國首屆宏志教育高峰論壇”,共同探討如何辦宏志班,如何進行宏志教育。這在中國教育界還是第。
1995年9月1日,49名品學兼優(yōu)但家庭貧困的北京應屆初中畢業(yè)生,經(jīng)過面試和北京市統(tǒng)一中考,進入宏志班就讀,成為全國首個宏志班。
15年過去了,已經(jīng)有726名學生從廣渠門中學的宏志班畢業(yè),孩子們全部考入大學,其中90%的學生考入重點大學。目前已有400多名學生從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十幾名、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yè),近400個家庭徹底擺脫了貧困。
很多人驚訝于宏志班畢業(yè)生90%的重點大學升學率,但廣渠門中學校長吳甡卻并不看重它。他對記者說,升學率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讓學生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才是他們的期望。
全國已有上千個宏志班
吳甡說:“宏志班的意義不只是改變上千名孩子的命運,它更感染著學校所有學生,感染著全社會?!睘榱斯膭詈曛景鄬W生自力更生,他們號召學生們撿礦泉水瓶子,賣廢品以補貼班費。如今,不但宏志班的學生們撿,普通班的學生們也撿。他們用礦泉水瓶子在學校的墻上鑲了一個大大的“榮”字。
宏志班像一條紐帶連接著全社會善良的人們。目前,廣渠門宏志班已經(jīng)獲得社會各界捐助兩千余萬元。而宏志班的孩子們也把得到的愛回報給社會:2000年9月,第一屆宏志班畢業(yè)生劉明把他的第一份工資捐給了宏志基金;第二屆宏志生先后有27名同學填寫了《捐獻眼角膜志愿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希望工程……每孩子們都毫不猶豫地向更需要幫助的人伸以援手。
宏志班創(chuàng)建之初,老校長李金海曾經(jīng)說:“如果10年以后,全國還只有廣渠門中學一個宏志班,那我就失敗了。”如今,全國各地以宏志班命名的免費高中班已有上千個。吳校長說:“曾經(jīng)有人建議我們?yōu)椤曛景唷暾垖@?,可我覺得‘宏志班’不是我們一所學校的專利,它是中華民族的專利,我希望有更多宏志班出現(xiàn)。”
但另一方面,吳校長也對一些地區(qū)“變味兒”的宏志班,表示擔憂。有些地方為了追求升學率,把尖子生吸納進宏志班,有的免學費,有的提供獎學金,并不問學生家庭是否困難。這樣一來,宏志班成了掐尖班。吳校長希望,宏志班不要成為追求升學率的工具,它還是應該為更多貧困學生提供受教育的機會。
老校長深情憶當年
■強烈反差萌生創(chuàng)班想法
說到宏志班的創(chuàng)辦,不得不提到廣渠門中學老校長李金海。上世紀90年代,作為人大代表的李金海經(jīng)常走訪北京各個學校。在一所“貴族學?!笨吹降那榫?,讓他至今不能忘懷。一位父親開車送孩子上學,孩子對爸爸說:“一個月不回家,給點兒零花錢吧!”“要多少?”“2000吧!”父親毫不猶豫地就甩給孩子一沓鈔票。這一幕深深震撼了李金海,“那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百元?!?BR> 而李金海在懷柔區(qū)一所山村中學看到的情景,又與此產生著強烈的反差。午飯時間,一名學生蹲在墻角。李金海問他為什么不吃飯,孩子說沒錢。問他為什么不帶飯?他說,不好帶。什么叫不好帶,李金海感到很困惑,到學生家看過后他才恍然大悟。“他們家吃的都是清湯寡水的,帶到學校都灑了,自然不好帶?!?BR> 強烈的對比讓李金海感到,自己應該為寒門子弟做點兒事。
由于高中階段已經(jīng)不屬于義務教育范疇,許多家境困難但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很可能由于負擔不起學費而輟學。李金海想,如果能在廣渠門中學辦一個免費高中班,不是能改變許多孩子的命運嗎?這個想法得到了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李志堅的支持。
■啟動資金是老師們的獎金
1995年,創(chuàng)辦宏志班被提到學校的議事日程上。李金海粗粗一算,要負擔幾十名孩子的食宿,每年至少要5萬元。當時,學校只有校辦工廠有些額外收益,可要用這些錢來辦宏志班,老師們的獎金就要少發(fā)。老師們能同意嗎?在征求意見的全校大會上,李金海心里七上八下。可沒想到,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說,便得到了全體老師一致響應。畢竟都是搞教育的,能讓那么多孩子上學,自己吃點兒虧,老師們也樂意。老師們的愛心感動了李金海。
提到“宏志班”名字的由來,李金海說了宏志班的理念:“宏圖報黨恩、志遠為國強”。他希望,宏志班的孩子們不但要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更要懂得感恩,回報社會。
我是宏志生
劉明:捐出自己的第一份工資
600多元,這是首屆宏志班畢業(yè)生劉明工作后的第一筆工資,從小就沒什么零花錢的他,毫不猶豫地把這筆錢捐給了在讀的宏志生,“他是第一個給宏志生捐款的宏志生?!睆V渠門中學的老師回憶。
劉明的母親是知青,直到現(xiàn)在還在石家莊生活。1992年,劉明從石家莊回到北京上初中,媽媽工作的國企不景氣,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幾百元,甚至還不能按時發(fā)。在北京上初中的劉明和姥姥一起生活,媽媽能力有限,只能靠親戚接濟求學。
宏志班招生的消息是劉明的班主任告訴他的,直到現(xiàn)在他還感謝老師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
但到了宏志班,劉明才知道,原來自己還算幸福,家在郊區(qū)的很多同學更艱苦。同學中有住過垃圾樓、豬場庫房的;有媽媽離家出走的;有因為不舍得買煤氣連續(xù)三個月沒吃過炒菜的。正是從那時開始,劉明萌生了等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同學的心愿。
1998年,劉明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的會計專業(yè),由于讀的是大專,他比讀本科的同學早兩年畢業(yè)。想早點掙錢,改善家里生活的他,放棄了專升本的機會,被中國銀行北京分行錄用,也成為首屆宏志生中第一個參加工作的人。
把第一筆工資捐給學弟學妹后,他對班主任和老校長說:“沒有宏志班,就沒有我的今天。這點錢算是我為弟弟妹妹盡的一點心意?!?BR> 劉明至今無法忘記學校和全社會對他們宏志生的關愛,捐款被他看做是回報社會的方式。本報記者 劉昊 RJ063
唐來明:宏志班第一個高中留學生
別人都覺得童年美好,宏志班1998級學生唐來明對童年的記憶卻只有一個字:窮。
小時候,他們一家五口全靠父親在外面干零活的微薄收入支撐,就連買根雪糕媽媽都舍不得,因為要省點兒錢,供他和哥哥上學。家里蓋房子,欠了一*債,只能多承包一些旱地,結果,媽媽累出了糖尿病。
生活的艱苦沒有摧毀唐來明求學的信念。他聽說廣渠門中學開辦了一個專門接收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宏志班,學習更加努力了。同學們玩的時候,他在學習;吃飯的時候,他邊吃邊看書;回家的路上,也要和同學們一起背課文。在他看來,宏志班是一線希望,只有倍加努力,才可能將這一線希望牢牢抓住。終于,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宏志班。
不過,剛到宏志班,唐來明的成績是倒數(shù),這讓他感到很大壓力。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又開始了新一輪努力:晚自習后離開教室的是他,清晨高聲朗讀課文的也是他……到第二學期,他一下子躍居全年級第一,并把這個成績一直保持到高二期末。
機遇總是偏愛勤奮的人。2000年,英國考得戴爾學院和市教委共同協(xié)商向宏志班的一名學生提供一年的獎學金在英學習,各方面表現(xiàn)出色的唐來明獲得了這個機會,成為宏志班第一個高中留學生。
在英國的一年間,唐來明在學校里抓緊每一分鐘學習,計算機和網(wǎng)絡成為他大的愛好。與此同時,他抓緊時間學習英語,還在閑暇時間把高等數(shù)學學了一遍。一年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拿到了劍橋大學大眾英語文憑和劍橋大學商務英語二級文憑。
留學歸來,唐來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而今,他已是一家外資公司的項目工程師。回憶起在國外留學的那段經(jīng)歷,唐來明說自己特別感謝宏志班,“正因為考進了宏志班,我才有機會去英國留學。正因為在異國的學習經(jīng)歷,我才有機會開闊見識、增加知識。從那以后,我覺得自己真正長大了。”本報記者 賈曉燕 RJ066
“宏志媽媽”:更多心血與付出
宏志班學生們取得的成績與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分不開。由于歷屆宏志班班主任都是女性,學生們親切地稱她們?yōu)椤昂曛緥寢尅薄_@也算是宏志班的另一種“特色”了。
廣渠門中學校長吳甡說:“如果不是極具事業(yè)心和愛心的人,教不了宏志班?!睕]有節(jié)假日,沒有上下班時間,只要學生有需要,隨時陪伴在學生身邊。教宏志生,要比教普通班學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第五屆宏志班班主任李志偉對記者說,起初她頭腦中宏志生的形象是“家庭貧困、品學兼優(yōu)”?!八麄円欢ㄌ貏e能吃苦,學習特別自覺,根本不用老師操心?!钡痪?,她就發(fā)現(xiàn)自己想得太簡單了。
由于過早地體味到生活的艱辛,宏志生往往比同齡人有更強烈的通過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渴望,更加成熟、堅強,更加注重親情,更能體諒家長,學習更加刻苦。可另一方面,他們也比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加脆弱、焦慮,戒備心理更強,不擅與人交往。面對好心人的捐贈,許多孩子不是冷漠,便是不屑一顧,別說感恩,連起碼的感謝也不會。因此需要傾注更多心血。
第一屆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至今記得,班上一名學生在總結中寫道:“……我的父母生了我,但他們不管我,把我一個人拋向這冰冷的世界,任憑我用稚嫩的小手去觸摸這石頭般的社會……”
通過家訪高老師得知,孩子的父親很早便離開了家,患有精神病的母親也走失了,他和妹妹與姥姥相依為命。高老師想:“一個凍透的柿子,用開水澆會變壞,千萬不能性急?!?BR> 次的家訪,幫助學生料理生活,年三十為學生包餃子,高老師不但是一名老師,更承擔了媽媽的角色。慢慢地,孩子冰冷的心溫暖了,畢業(yè)前夕他向黨組織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高老師問他為什么要入黨。他說:“黨員都是好人。世上還是好人多,我也要像老師一樣,成為一名黨員,去當一個好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