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權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在人們的一般觀念中,所有權是指一切為人們所擁有、控制的財產權利。不僅包括有體物如土地、房屋、汽車,甚至包括無體物比如權利,都歸自己所有。但是,在法律觀念中,所有權是指對于有體物的所有權。將所有權的客體原則上限于有體物,在立法技術上較為科學,在法理上較為嚴謹。這是所有權與其他財產權相區(qū)別的基本界限。否則,如果認為所有權的客體包括無體物,那么債權、專利權、商標權、人身權都是所有權的客體,不僅法律概念缺乏科學性,而且也會導致適用法律原則的錯誤。
財產所有權是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對屬于他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屬于物權,即直接管領一定的物的排他性權利,與同屬于民事權利的債權構成財產權的兩個分類。
(二)特征
與債權相比,所有權具有以下的特征:
1、所有權是絕對權。所有權與債權不同,債權的實現(xiàn),必須依靠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是作為;所有權不需要他人的積極行為,只要他人不加干預,所有人自己便能實現(xiàn)其權利。所有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所有權人以外的一切人,他所負的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所有權人行使其權利,是一種特定的不作為義務?;谒袡嗯c債權的這種區(qū)別,法學上把所有權稱為絕對權,把債權稱為相對權。
2、所有權具有排他性。所有權屬于物權,具有排他的性質。所有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對于其行使權利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并存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權。當然,所有權的排他性并不是絕對的。特別是在我國,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對于集體所有權或個人所有權進行干預是常見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作為與其他財產權尤其是與債權的區(qū)別,所有權的排他的性質還是十分明顯的。
3、所有權是一種最完全的物權。所有權是所有人對于其所有物進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的物權,內容面、最充分。它不僅包括對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還包括了對于物的最終處分權。所有權作為一種最完全的權利,是他物權的源泉。與之相比較,地上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他物權,僅僅是就占有、使用、收益某一特定的方面對于物直接管領的權利,只是享有所有權的部分權能。
4、所有權具有彈力性。所有人在其所有的財產上為他人設定地役權、抵押權等權利,雖然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處分權都能與所有人發(fā)生全部或部分的分離,但只要沒有發(fā)生使所有權消滅的法律事實(如轉讓、所有物滅失),所有人仍然保持著對于其財產的支配權,所有權并不消滅。當所有物上設定的其他權利消滅,所有權的負擔除去的時候,所有權仍然恢復其圓滿的狀態(tài),即分離出去的權能仍然復歸于所有權人。這稱為所有權的彈力性。
5、所有權具有永久性。這是指所有權的存在不能預定其存續(xù)期間。例如,當事人不能像約定債權那樣,約定所有權只有5年期限,過此期限則所有權消滅。當事人對所有權存續(xù)期間的約定是無效的。(這是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當事人不能象債權那樣去進行約定,這是一個重要的特征。)
二、所有權的內容
財產所有權的內容,是指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對于其所有的財產可以行使的權能。權能是指權利人在實現(xiàn)權利時所能實施的行為。
民法通則第71條規(guī)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由此可見,所有權的權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一)占有
占有是所有權人對于財產實際上的占領、控制。這往往是所有權人對于自己的財產進行消費(包括生產性的和生活性的)、投入流通的前提條件。
財產所有人可以自己占有自己的財產,也可以由非所有人占有。所有人占有是指所有人自己在事實上控制自己的財產,直接行使占有權能。例如,公民對于自己所有的房屋、家具、生活用品的占有,集體企業(yè)對于廠房、機器的占有等。
非所有人的占有,是指所有權人以外的人對于財產的事實上的控制。這種占有可以分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兩種情況。
1、非所有人的合法占有,是指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他人的財產,如承租人根據(jù)承租合同占有出租人的財產、保管人根據(jù)保管合同占有寄存人的財產。
2、非所有人的非法占有,是指非所有人沒有法律上的依據(jù)而占有他人的財產是非法占有,如小偷占有贓物、未經許可強占他人的房屋。
非法占有又可以分為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1)占有人不知道并且不應當知道他的占有是非法的,是為善意占有。(2)占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即為惡意占有。一般說來,對于他人的非法占有,所有人可排除之,以回復其占有。但善意占有在法律上要受到一定的保護。例如,在請求返還被非法占有的財產時,對于善意占有人為財產支付的必要費用和改良費用,所有人都應當予以補償;而惡意占有人則無法獲得相應的支付。(注:通常只能請求所有人返還其支付的為保存財產所必需的費用)
(二)使用
使用是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毀損其物或變更其性質而加以利用。使用是為了實現(xiàn)物的使用價值,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使用機器進行生產、使用電視機收看節(jié)目、居住房屋、乘坐汽車。使用權能一般是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非所有人根據(jù)法律或者約定使用他人財產,是為合法使用。例如,國有企業(yè)使用歸其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承租人依租賃合同使用租賃物。非所有人無法律依據(jù)而使用他人財產為非法使用。例如,未經允許而居住他人房屋、未經批準在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上進行建筑,都是非法使用。
(三)收益
收益,就是收取所有物的利益,包括:
1、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孽息和自然孽息。(1)法定孽息:是指依法律關系取得的利益,如利息、租金。(2)自然孳息:是指果實、動物的產物以及其他依物的用法收取的利益,如耕種土地收取糧食、采掘礦藏收取礦石。(至于抽獎得到的獎金或獎品是什么值得明晰。)2、利潤,即把物投入社會生產過程、流通過程所取得的利益。
收益權能一般由所有權人行使;他人使用所有物時,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規(guī)定外,物的收益歸所有人所有。(注:收益的處理規(guī)則是有法律從法律、有約定從約定,無法律無約定時歸自己即所有人。)
(一)概念
在人們的一般觀念中,所有權是指一切為人們所擁有、控制的財產權利。不僅包括有體物如土地、房屋、汽車,甚至包括無體物比如權利,都歸自己所有。但是,在法律觀念中,所有權是指對于有體物的所有權。將所有權的客體原則上限于有體物,在立法技術上較為科學,在法理上較為嚴謹。這是所有權與其他財產權相區(qū)別的基本界限。否則,如果認為所有權的客體包括無體物,那么債權、專利權、商標權、人身權都是所有權的客體,不僅法律概念缺乏科學性,而且也會導致適用法律原則的錯誤。
財產所有權是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對屬于他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屬于物權,即直接管領一定的物的排他性權利,與同屬于民事權利的債權構成財產權的兩個分類。
(二)特征
與債權相比,所有權具有以下的特征:
1、所有權是絕對權。所有權與債權不同,債權的實現(xiàn),必須依靠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是作為;所有權不需要他人的積極行為,只要他人不加干預,所有人自己便能實現(xiàn)其權利。所有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所有權人以外的一切人,他所負的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所有權人行使其權利,是一種特定的不作為義務?;谒袡嗯c債權的這種區(qū)別,法學上把所有權稱為絕對權,把債權稱為相對權。
2、所有權具有排他性。所有權屬于物權,具有排他的性質。所有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對于其行使權利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并存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權。當然,所有權的排他性并不是絕對的。特別是在我國,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對于集體所有權或個人所有權進行干預是常見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作為與其他財產權尤其是與債權的區(qū)別,所有權的排他的性質還是十分明顯的。
3、所有權是一種最完全的物權。所有權是所有人對于其所有物進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的物權,內容面、最充分。它不僅包括對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還包括了對于物的最終處分權。所有權作為一種最完全的權利,是他物權的源泉。與之相比較,地上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他物權,僅僅是就占有、使用、收益某一特定的方面對于物直接管領的權利,只是享有所有權的部分權能。
4、所有權具有彈力性。所有人在其所有的財產上為他人設定地役權、抵押權等權利,雖然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處分權都能與所有人發(fā)生全部或部分的分離,但只要沒有發(fā)生使所有權消滅的法律事實(如轉讓、所有物滅失),所有人仍然保持著對于其財產的支配權,所有權并不消滅。當所有物上設定的其他權利消滅,所有權的負擔除去的時候,所有權仍然恢復其圓滿的狀態(tài),即分離出去的權能仍然復歸于所有權人。這稱為所有權的彈力性。
5、所有權具有永久性。這是指所有權的存在不能預定其存續(xù)期間。例如,當事人不能像約定債權那樣,約定所有權只有5年期限,過此期限則所有權消滅。當事人對所有權存續(xù)期間的約定是無效的。(這是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當事人不能象債權那樣去進行約定,這是一個重要的特征。)
二、所有權的內容
財產所有權的內容,是指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對于其所有的財產可以行使的權能。權能是指權利人在實現(xiàn)權利時所能實施的行為。
民法通則第71條規(guī)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由此可見,所有權的權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一)占有
占有是所有權人對于財產實際上的占領、控制。這往往是所有權人對于自己的財產進行消費(包括生產性的和生活性的)、投入流通的前提條件。
財產所有人可以自己占有自己的財產,也可以由非所有人占有。所有人占有是指所有人自己在事實上控制自己的財產,直接行使占有權能。例如,公民對于自己所有的房屋、家具、生活用品的占有,集體企業(yè)對于廠房、機器的占有等。
非所有人的占有,是指所有權人以外的人對于財產的事實上的控制。這種占有可以分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兩種情況。
1、非所有人的合法占有,是指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他人的財產,如承租人根據(jù)承租合同占有出租人的財產、保管人根據(jù)保管合同占有寄存人的財產。
2、非所有人的非法占有,是指非所有人沒有法律上的依據(jù)而占有他人的財產是非法占有,如小偷占有贓物、未經許可強占他人的房屋。
非法占有又可以分為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1)占有人不知道并且不應當知道他的占有是非法的,是為善意占有。(2)占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即為惡意占有。一般說來,對于他人的非法占有,所有人可排除之,以回復其占有。但善意占有在法律上要受到一定的保護。例如,在請求返還被非法占有的財產時,對于善意占有人為財產支付的必要費用和改良費用,所有人都應當予以補償;而惡意占有人則無法獲得相應的支付。(注:通常只能請求所有人返還其支付的為保存財產所必需的費用)
(二)使用
使用是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毀損其物或變更其性質而加以利用。使用是為了實現(xiàn)物的使用價值,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使用機器進行生產、使用電視機收看節(jié)目、居住房屋、乘坐汽車。使用權能一般是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非所有人根據(jù)法律或者約定使用他人財產,是為合法使用。例如,國有企業(yè)使用歸其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承租人依租賃合同使用租賃物。非所有人無法律依據(jù)而使用他人財產為非法使用。例如,未經允許而居住他人房屋、未經批準在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上進行建筑,都是非法使用。
(三)收益
收益,就是收取所有物的利益,包括:
1、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孽息和自然孽息。(1)法定孽息:是指依法律關系取得的利益,如利息、租金。(2)自然孳息:是指果實、動物的產物以及其他依物的用法收取的利益,如耕種土地收取糧食、采掘礦藏收取礦石。(至于抽獎得到的獎金或獎品是什么值得明晰。)2、利潤,即把物投入社會生產過程、流通過程所取得的利益。
收益權能一般由所有權人行使;他人使用所有物時,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規(guī)定外,物的收益歸所有人所有。(注:收益的處理規(guī)則是有法律從法律、有約定從約定,無法律無約定時歸自己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