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五冊文言文語段閱讀練習(xí)(1)

字號:

(一)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與誰歸?
    1、文中的“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指的是( )
    A、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的進(jìn)退問題。
    B、指“古仁人”與“遷客騷人”的不同感情。
    C、指“遷客騷人”的“感極而悲”、“其喜洋洋”這兩種“覽物之情”。
    D、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兩種心態(tài)。
    2、文中“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中的“是”解作( )
    A、這些 B、這樣 C、正確 D、同現(xiàn)代漢語“是”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譯文正確的是的一項(xiàng)是( )
    A、不因?yàn)橥饷娴挠绊懞妥约旱氖ザ?BR>    B、不因物好就喜歡,也不因失去它而悲哀。
    C、不因?yàn)橥饨绛h(huán)境好高興,也不因?yàn)樽约涸б舛纯唷?BR>    D、不因?yàn)橥馕铮ǖ暮脡模┖妥约海ǖ牡檬В┒蛳不虮?BR>    4、對“微斯人,吾與誰歸?”一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微”作“無”或“沒有”解。
    B、“斯人”特指滕子京。
    C、譯文是“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D、“吾誰與歸”是個賓語提前句。
    5、這段文字所引出的全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D、或異二者之為。
    6、對文中帶點(diǎn)的詞“二者之為”的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遷客騷人”的行為。B、“古仁人”的心理活動。
    C、“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行為。
    D、“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即“或喜”、“或悲”的兩種心情)。
    --------------------------------------------------------------------------------
    (二)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本文選自,作者孟子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把他和( )并稱。
    2、本文劃分段落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hù)D、道路
    4、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_______________。
    5、③自然段中所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___。
    6、③自然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釋④自然段中加點(diǎn)的詞:城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