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英語口語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字號:

第一個條件,自我口腔訓練:
    在我自學英語的過程中,我的發(fā)音是通過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磁帶練出來的,這個過程比較辛苦,我需要靈敏的聽覺和超強的模仿能力才能夠模仿得唯妙唯俏,而為了練發(fā)音,我用壞了好幾臺復讀機。練發(fā)音的目的是為了先把自己的嘴巴打通,使口腔肌肉和發(fā)音器官適應英語的發(fā)音,而經歷完這個過程不代表你遇到外國人就能夠流利地溝通,因為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單單只是嘴皮子靈活或背很多單詞和句子就能搞定的,但是經歷這個過程至關重要。
    自我訓練標準
    首先,要把每一個單詞的發(fā)音都發(fā)準確,要認真地模仿一些慢速而且簡單的材料,目前市面上的慢速英語讀物很多,自己耐著性子認真模仿發(fā)音,這個過程比較艱苦,但是不經歷這個過程,以后積累的單詞、句子和文章說出來就一錯再錯,后講出來的英語只有自己聽得懂。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模仿天賦,或者自己怎么練都練不好,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發(fā)音真的無藥可救,那么說實話,我也幫不上忙,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我的課堂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是很浪費時間的,特別是大課堂,在班上糾正一個人的發(fā)音花費很多時間,過了3分鐘,他們的發(fā)音再次打回原形。
    成人的模仿能力沒有孩子那么好,對此我束手無策,因為在我的課堂,我可以用我標準的發(fā)音鍛煉你的聽力,還有通過多渠道讓你記住在課堂必須記住的東西,不斷刺激你的聽力和記憶。先聲明:我上課補充的課外單詞不是非常多,我比較注重練習和使用一些常用的單詞,因為曾經有學生這么問我:“老師,我們連書本的東西都沒掌握,你給我們太多東西我們消化不了,頭很痛?!?對單詞這個問題有意見的讀者,請查閱本人的博文《總結各位“英語奴隸”的學習誤區(qū)》
    接下來,在確定對單詞發(fā)音已經準確的前提下,開始模仿大量句子和文章,在模仿過程中練好英語的語調intonation,中文的發(fā)音和語調是一致的,我們四個調把發(fā)音釘死了,所以單字讀好了,句子也能讀得好。但是英文不一樣,一個單詞的發(fā)音發(fā)好了還不止,單詞放到句子中還需要變調,叫做語調,不變調的話聽起來就像金山快譯的讀音一樣機械。下面我將講述如何選擇、使用和定義口語練習標準:
    1. 如何選擇口語書籍?
    說好是口語書籍,肯定不能少的就是有mp3錄音的書籍,還有書本涵蓋的是你想學習的那個行業(yè)的英語口語,比如《法律英語口語》,《醫(yī)生英語口語》等。提醒一下:不要買那些美國街頭口語類的書籍,因為你學了也沒地方用,只能自娛自樂或忽悠時用用。
    2. 如何學習自己選擇的口語書?
    首先,看書中有多少音頻文件,先拿兩三個放到自己的mp3播放器里; 然后,先不要看書,你把這兩三段mp3音頻好好利用時間聽個幾十遍,一段也就幾分鐘,所以不會花你很長時間,在聽的過程中嘗試跟讀模仿(聲明: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意思也可以模仿跟讀,因為嬰兒就是這么模仿父母講話的),看自己能聽懂多少,能跟讀多少內容;接下來,你帶著你聽不懂的疑問去翻開書看看自己到底哪里聽不懂,我相信你第一個反應肯定是“哦!原來是這個單詞,怎么我聽不出來呢?” 這樣帶著疑問去看書會比單調地背有意思多了;后,看著書本跟著錄音模仿跟讀;
    3. 如何定義口語練習標準?
    定義學習標準有三步:
    第一步,把一個句子從開始讀起來磕磕巴巴練到讀起來很順暢,讀起來自我感覺良好。切記:要帶著標準的口音練到一氣呵成的順暢。
    第二步,一邊聽錄音,能夠像唱卡拉OK一樣地流暢跟讀出來;
    第三步,后這一步很重要,但是很不容易,你看著中文能夠把對應的英文說出來。里面有一個小小的技巧,我可以教給大家,因為我是用這種方法學法語的,舉個例子,比如你要說出這個這個句子:
    成功的法寶以及建立良好商業(yè)關系的關鍵似乎是一種把“社交”談話和“有目的"的談話有機結合,并在兩者之間輕松、隨意地切換的能力。
    The recipe for success and the key to estalishing or building a good business relationship seems to be the ability to mix 'social' conversation with 'purposeful' conversation and to move smoothly and effortlessly between the two.
    怎么樣?很長吧?我舉這么長的例子是想讓大家看清楚,口語句子一般沒這么長的?,F(xiàn)在如果讓各位看著中文,把英文翻譯出來,我敢說極少人能翻譯得地道。所以,耐心讀下去吧!
    大家看到這么長的句子首先就是把句子“分解”了,看我如何修改翻譯這個句子:
    1.成功的法寶 the recipe of success: recipe 是“烹飪法;竅門”的意思,所以我會把原作者的翻譯寫做“成功的竅門”,因為大家看到“法寶”的英文叫“recipe”,以后想到“法寶”就用recipe,這是錯誤的,因為翻譯講究意境,比如我想說:孫悟空的法寶是金箍棒。應該翻譯為:Monkey king's magic weapon is the golden bar. (講得有點深奧了,大家耐著性子看完,對你們有幫助的。)我想說的是,在翻譯文章和句子的時候,有些單詞要根據意境去適當調整詞義,而不是一成不變地照抄詞典里的解釋。
    2. 建立良好商業(yè)關系的關鍵 the key to establishing or building a good business relationship: 這里的establish 和 build 是同義詞,所以作者用“建立”一個詞代替,所以,我會這樣給自己寫提示,“建立e/b一個好的商業(yè)關系的關鍵”,你看我寫的提示有點“狗*不通”,但是,這種“狗*不通”的東西不影響你理解就可以了,你把英文照順序填進去,就是很正確的英文句子了,這叫“英式中文”,有一點你可以放心,你絕對不會因為寫多了“英式中文”而導致你中文水平降低,因為我已經寫過不少“法式中文”了。
    3. 似乎是 seems to be: 這個簡單吧?。。?BR>    4. 把“社交”談話和“有目的"的談話有機結合 to mix 'social' conversation with 'purposeful' conversation: 我會把這句話修改為:混合“社交”談話和“有目的”的談話;
    5. 并在兩者之間輕松、隨意地切換。to move smoothly and effortlessly between the two:我把翻譯修改為:移動順暢地smoothly和毫不費勁地,輕松地effortlessly在兩者之間。
    后整句話被我修改完成為:成功的“竅門或烹飪法”/和/建立e/b一個好的商業(yè)關系的關鍵/似乎是/“有能力”/混合“社交”談話和“有目的”的談話/和/移動順暢地smoothly和毫不費勁地,輕松地effortlessly/在兩者之間。
    是不是很“狗*不通”?呵呵!你看到這些“狗*不通的英式中文”之后把英語照順序放進去,你就得到標準的英語。我將里面的一些地道的中文更改的原因是我更改過后的中文解釋是詞典里的經典解釋,是要大家牢牢記住的基本解釋。我們在做翻譯的時候,我們會根據整個句子和意境來適當更改這些單詞的詞義,但是這些由于翻譯所需要而更改的詞義是不能代表這個單詞的真正詞義的。其實,中英文的語法不同就是兩種語言的詞匯放置在句子中的順序不同而已,把握了一些技巧,你就可以舉一反三了,英文叫做substitution,就是“代替;替換”的意思,很過外國人在中國就是這么學習口語的。
    后,我還想再啰嗦幾句,溫故而知新,東西學好了還是得不斷復習,“熟讀十本書不如精讀一本”這句話我覺得是學語言的至理名言。
    第二個條件:環(huán)境條件
    控制這個嘴巴的是我們的大腦,而對外界的反應和適應是需要通過環(huán)境刺激的,也就是實踐。我記得在我剛出來教書的時候,當時積累了不少東西,文章句子單詞沒少背,但是我發(fā)現(xiàn)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就是不夠流利,在講之前總需要好好想想再說出來,沒辦法做到“脫口而出”,但是這個曲折的過程不是很久,記得當時我和一個敘利亞的朋友接觸了1個月之后,我的口語就完全突破了,對方的英語并沒有我好,但是我在這個環(huán)境中被迫說英語,而且說的內容重復性很強,多說幾遍就流利了。所以環(huán)境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對你思維和反應的鍛煉。但是,在講英文的過程中,有一點我要向大家提到,就是:放慢語速,不放過英文句子里的細節(jié)。很多人只追求流利和快速,全然不顧英語表達的準確性,所以亂用語法和詞匯,把英語單詞硬套進中文思維,嚴重忽略英語的介詞on, in, for,at 等,講一口流利,地道,純正的中式英語,在中國待得久的外國人是可以理解,但是沒有“超級解碼功能”的外國人聽了一頭霧水。
    如何正確地講英語呢?
    你在權威的書上看到的正確的表達方法,或者你聽過有英語為母語的人用過的表達方法,就是正確的用法;你自己不知道或者不確定的表達方法,你可以說,但是別忘了問對方是否理解,請教對方是否有更好的表達方法,你可以問:How do I express myself if I want to say ......? Is it the right expression? Do you understand? I'm trying to say ...... Is there a better expression? 語速要放慢,態(tài)度要謙虛,臉皮要厚點,不要用快速來掩蓋你的缺點,更不要用所謂的流利中式英語來忽悠你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