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1
在希普頓·安德遜公司訴威爾兄弟公司一案中,交易雙方在履行買賣小麥的合同時,賣方交貨重量比合同許可的限度4950噸多出55磅,當時按合同價計算,價款總值為4萬英鎊以上,而55磅小麥僅值4先令,賣方并未對這4先令提出要求。盡管如此,買方仍以超重為由拒收整批貨物,于是賣方便將該批貨物賠本出售,然后以買方無理拒收貨物為由,向買方提出損失賠償要求,并訴諸法院。法官根據本案情況,判決買方無權拒收貨物,賣方終于勝訴。
[案例分析]
法院受理本案后,法官在分析本案時指出:問題在于是否大幅度地偏離合同。拒收權是建立在賣方不準備也不愿意履行合同或未曾履行合同的假設上的。買方提供錯誤的數量,是不準備也不愿意履行合同的表現。但法官又認為,那應是指所超過的或短少的重量達到了能夠影響買方心理的程度。在法官看來,本案所發(fā)生的超重,并沒有達到那樣的程度。本案超過約定的重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賣方對超過重量的那部分貨款并沒有提出要求,他基本上履行了合同。因此,買方無權拒收貨物。
案例2
有份CIF合同,出售礦砂5000公噸,合同裝運條款規(guī)定:“CIF Hamburg,1989年2月份:由一船或數船裝運?!辟I方于2月15日裝運了3100公噸,余數又在3月1日裝上另一艘輪船。當賣方憑單據向買方要求付款時,買方以第二批貨物延期裝運為由,拒絕接受全部單據,并拒付全部貨款,賣方提出異議,認為買方無權拒收全部貨物。
[案例分析]
根據合同“由一船或數船裝運”的規(guī)定,可以認定該合同是允許分批裝運的。賣方在履行合同時,分兩批裝運,第一批貨物的裝貨時間是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只是第二批貨物違反了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因此,買方不應對符合合同的第一批貨物拒收或索賠權力。至于第二批貨物,雖然違反了合同,但是,裝運時間僅僅超過期限一天,一般不能視為根本性違反合同,因此,買方拒收第二批貨物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最多只能要求賠償。
案例1
在希普頓·安德遜公司訴威爾兄弟公司一案中,交易雙方在履行買賣小麥的合同時,賣方交貨重量比合同許可的限度4950噸多出55磅,當時按合同價計算,價款總值為4萬英鎊以上,而55磅小麥僅值4先令,賣方并未對這4先令提出要求。盡管如此,買方仍以超重為由拒收整批貨物,于是賣方便將該批貨物賠本出售,然后以買方無理拒收貨物為由,向買方提出損失賠償要求,并訴諸法院。法官根據本案情況,判決買方無權拒收貨物,賣方終于勝訴。
[案例分析]
法院受理本案后,法官在分析本案時指出:問題在于是否大幅度地偏離合同。拒收權是建立在賣方不準備也不愿意履行合同或未曾履行合同的假設上的。買方提供錯誤的數量,是不準備也不愿意履行合同的表現。但法官又認為,那應是指所超過的或短少的重量達到了能夠影響買方心理的程度。在法官看來,本案所發(fā)生的超重,并沒有達到那樣的程度。本案超過約定的重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賣方對超過重量的那部分貨款并沒有提出要求,他基本上履行了合同。因此,買方無權拒收貨物。
案例2
有份CIF合同,出售礦砂5000公噸,合同裝運條款規(guī)定:“CIF Hamburg,1989年2月份:由一船或數船裝運?!辟I方于2月15日裝運了3100公噸,余數又在3月1日裝上另一艘輪船。當賣方憑單據向買方要求付款時,買方以第二批貨物延期裝運為由,拒絕接受全部單據,并拒付全部貨款,賣方提出異議,認為買方無權拒收全部貨物。
[案例分析]
根據合同“由一船或數船裝運”的規(guī)定,可以認定該合同是允許分批裝運的。賣方在履行合同時,分兩批裝運,第一批貨物的裝貨時間是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只是第二批貨物違反了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因此,買方不應對符合合同的第一批貨物拒收或索賠權力。至于第二批貨物,雖然違反了合同,但是,裝運時間僅僅超過期限一天,一般不能視為根本性違反合同,因此,買方拒收第二批貨物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最多只能要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