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Fomes officinalis (Vill. Et Fr.)Ames
【別名】落葉松茸
【來源】真菌類多孔菌科層孔菌屬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Vill. ex Fr.) Ames,以子實體入藥。夏秋采,除去粗皮曬干或搓碎。
【植物形態(tài)】苦白蹄,又名:藥用層孔。菌蓋馬蹄形,通常拳頭大或更大,白色至淡黃色,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漸開裂變粗糙,有時有同心環(huán)帶,邊緣鈍;菌肉軟,粉白色,疏松質(zhì)輕,老時易碎;菌管白色,多層。孢子無色,光滑,卵形。生于松及落葉松的樹干上。
菌蓋馬蹄形,通常拳頭大或更大,白色至淡黃色,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漸開裂變粗糙,有時有同心環(huán)帶,邊緣鈍;菌肉軟,粉白色,疏松質(zhì)輕,老時易碎;菌管白色,多層。孢子無色,光滑,卵形。
生于松及落葉松的樹干上。分布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除去粗皮曬干。
【化學(xué)成分】含多種三萜和甾體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齒孔酸(Eburicoic acid)和去氫齒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其他尚分得齒孔醇(Eburicol)、齒孔二醇(Eburi-codiol)、齒孔醛(Eburical)、硫色多孔菌酸(Sulfurenicacid)、麥角甾四烯-4,6,8(14) ,22- 酮-3 (Ergosta-4,6,8(14), 22-tetraen-3-one)、麥角甾醇(Ergosterol)、角鯊烯(Squalene)、乙酸齒孔醇酯(Eburicyl acetate)、3a-羥基-4,4,14a-三甲基-Δ一 5a 娠烯一20一酮(3a一Hydroxy一4,4,14a一trimethyl一Δ一5a一pregnen一20一one)、去氫齒孔酮酸 (Dehydroeburiconic acid)等。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腎五經(jīng)。
【功能主治】溫肺化痰,降氣平喘,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腫,利尿,解蛇毒。用于咳嗽,哮喘,胃痛,胃酸過多,尿路結(jié)石,腎炎,慢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咽喉炎,牙周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別名】落葉松茸
【來源】真菌類多孔菌科層孔菌屬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Vill. ex Fr.) Ames,以子實體入藥。夏秋采,除去粗皮曬干或搓碎。
【植物形態(tài)】苦白蹄,又名:藥用層孔。菌蓋馬蹄形,通常拳頭大或更大,白色至淡黃色,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漸開裂變粗糙,有時有同心環(huán)帶,邊緣鈍;菌肉軟,粉白色,疏松質(zhì)輕,老時易碎;菌管白色,多層。孢子無色,光滑,卵形。生于松及落葉松的樹干上。
菌蓋馬蹄形,通常拳頭大或更大,白色至淡黃色,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漸開裂變粗糙,有時有同心環(huán)帶,邊緣鈍;菌肉軟,粉白色,疏松質(zhì)輕,老時易碎;菌管白色,多層。孢子無色,光滑,卵形。
生于松及落葉松的樹干上。分布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除去粗皮曬干。
【化學(xué)成分】含多種三萜和甾體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齒孔酸(Eburicoic acid)和去氫齒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其他尚分得齒孔醇(Eburicol)、齒孔二醇(Eburi-codiol)、齒孔醛(Eburical)、硫色多孔菌酸(Sulfurenicacid)、麥角甾四烯-4,6,8(14) ,22- 酮-3 (Ergosta-4,6,8(14), 22-tetraen-3-one)、麥角甾醇(Ergosterol)、角鯊烯(Squalene)、乙酸齒孔醇酯(Eburicyl acetate)、3a-羥基-4,4,14a-三甲基-Δ一 5a 娠烯一20一酮(3a一Hydroxy一4,4,14a一trimethyl一Δ一5a一pregnen一20一one)、去氫齒孔酮酸 (Dehydroeburiconic acid)等。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腎五經(jīng)。
【功能主治】溫肺化痰,降氣平喘,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腫,利尿,解蛇毒。用于咳嗽,哮喘,胃痛,胃酸過多,尿路結(jié)石,腎炎,慢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咽喉炎,牙周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