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歲父親身患絕癥離開時死不瞑目,因為放不下殘疾妻子和處在輟學邊緣的可憐孤兒。
窮且益堅的少年孤燈苦練,以優(yōu)異成績從安陽考入鶴壁高中宏志班。他鄉(xiāng)求學不放心母親,將她接到學校附近,邊學習邊打工。在都市村莊10平方米租賃的小黑屋里,母子相濡以沫,無言的母愛給他動力和自尊,他給母親創(chuàng)造驚喜和希望。如今,19歲的他今年高考以670分的成績位列鶴壁市理科第二名,全省第十名,已經(jīng)被清華大學預錄取。
7月8日早上,記者采訪19歲的王林軍時,他正在鶴壁市一家物業(yè)公司工作,天氣很熱,小伙子頭上掛著汗珠,黑黑瘦瘦的臉龐,一副近視鏡片后閃爍出不屬于他這個年齡的沉著和堅毅。
說起自己的家庭和求學的艱辛,他低下頭:“能夠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折桂取勝,母親無言的愛是永遠的動力!”
父親去了,12歲少年陪媽媽挑起重擔
2003年夏天,家住林州市偏遠山區(qū)的王家陷入黑暗。父親的肝病發(fā)生惡化離開人世,因為放不下生活難以自理的殘疾妻子和處在輟學邊緣的可憐孤兒,他死不瞑目。
為了他,母親什么苦水都往心里咽,每日拖著殘疾的雙腿到幾畝薄地里刨來生活的希望和日常的花銷。心疼母親,小林軍經(jīng)常到地里幫著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母子倆白天地里忙活兒,夜里一個挑燈夜戰(zhàn)癡迷學習,一個旁邊陪著給孩子鼓勵和動力。
就這樣“半農(nóng)半學”了3年多,16歲的農(nóng)家娃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鶴壁市高中宏志班選拔錄取。
離開家了,接來媽媽,10平方米出租屋里演繹“母子情深”
他鄉(xiāng)求學不放心母親,將她接到學校附近,租賃了不足10平方米的沒有窗戶的一間小屋,他邊學習邊打工。媽媽則悉心照料他放學后的“后勤生活”。
“可以吃飽飯,有衣服穿,有媽媽在身邊,幸福的滋味難以言表?!蓖趿周姼嬖V記者,考上高中后,不管家里怎么拮據(jù),他的媽媽都要陪在自己身邊照顧他,每天他早上6點10分起床,只要睜開眼就能看見擺在飯桌上的飯菜,晚上10點30分放學她就等到10點30分。
家里的收入只有每月低保的340元和他勤工儉學的微薄收入,租房子每月120元,每個月的開支不得不精打細算,最少的時候家里每月才花200元。高三上學期,看兒子一臉菜色缺乏營養(yǎng),媽媽咬咬牙買了箱奶讓他補補,她自己卻從來不嘗一口。好幾年了媽媽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次豬肉。
高二將近期末考試,母親得了腫瘤,但為了讓他安心學習,她一個人忍著病痛去看病,直到考試結(jié)束他才知道母親的病情。他哭得很傷心,媽媽摸著他的頭告訴他:“媽媽有你這個堅強的兒子,也會活得很堅強。”
就這樣,這對母子相濡以沫,無言的母愛給他動力和自尊,他用一張張獨占鰲頭的成績單給母親不斷帶來驚喜和自豪。
上大學了,要帶媽媽到北京開始新生活
以670分的成績位列鶴壁市理科第二名,全省第十名,王林軍目前已經(jīng)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為了順利踏入校門,高考結(jié)束后沒有在家休養(yǎng)一天,他就在學校附近找到一份小區(qū)物業(yè)保安的臨時工作。他說,盡管當?shù)赜嘘P部門提供了一些費用,但是他自己想掙些錢給母親改善一下生活,好好請她吃一頓像樣的飯菜,同時也為自己上大學后和母親的生活多積蓄點底氣兒。殘疾的母親拖著殘疾的雙腿在烈日下?lián)焓皬U品,一個個飲料瓶,一沓沓廢報紙為兒子的新生活捧出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呵護。
王林軍告訴記者,開學后的愿望就是攙著媽媽在北京某所大學的小徑上一起散步,讓她享受屬于她自己的天倫之樂。最理想的職業(yè)就是想搞農(nóng)業(yè)做個“新型大農(nóng)民”,有塊大牧場搞機械化經(jīng)營,照顧好媽媽,報答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他的人。因為他的理想和他的精神世界一樣,綠色和諧,郁郁蔥蔥。